APP下载

水平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混合磁轴承系统研究

2015-03-12王晓晖莫丽红叶小婷贾红云

微特电机 2015年11期
关键词:磁悬浮风力径向

张 晨,张 涛,倪 伟,王晓晖,莫丽红,叶小婷,贾红云

(1.淮阴工学院,淮安22300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0 引 言

风力发电机(以下简称风力机)主轴系统的支承方式直接影响着风力机的起动阻力矩、发电风速、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为了根本消除机械摩擦磨损、减少后期维护、增加发电量和提高风能资源的利用范围,国内外众多学者将磁悬浮轴承技术应用到风力发电机中,又称磁悬浮风力发电机。但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永磁轴承[1-6]与机械轴承配合使用,完成风力机主轴系统的支承。由于永磁轴承一旦制作成型,承载力不能人为控制,在较大风速下,一旦主轴的偏移量过大,无法回到悬浮位置,机械摩擦磨损问题将再次出现。此外,永磁轴承多采用磁环叠加方式,磁环安装精度要求高,通常占据的径向(或轴向)空间也较大[2-6]。而混合磁轴承具有设计简单、体积小、电功率消耗少等优点,很可能成为未来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的主要支承形式,并将在缩减磁轴承体积、减轻整机重量、提高结构紧凑程度和塔架安全性等[7]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本文采用混合磁轴承作为风力机的径向支承结构,在径向偏移量接近为零时,不消耗电功率,单靠永磁力就能实现径向二自由度稳定悬浮;在偏离悬浮位置时,又可以通过控制线圈中的电流,以应对径向偏移量的变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径向混合磁轴承的结构形式与数学模型,对风力发电机转子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径向混合磁轴承结构参数设计与分析;然后,设计了其数字控制系统,构建了径向混合磁轴承基础实验平台,进行了转子起浮、扰动等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参数设计合理,系统动、静态性能良好,为小型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结构形式与数学模型

图1 是径向混合磁轴承横截面和轴向剖面图,单箭头为定子永磁体产生的偏置磁通,双箭头为线圈产生的控制磁通,两者相互作用,将产生使转子悬浮的径向力F。

根据参考文献[8 -9],该磁轴承的等效磁路图如图2 所示。

图2 径向混合磁轴承等效磁路图

假设转子在x,y 轴上的偏移量分别为x,y,据磁路基尔霍夫定律,各气隙处合成磁通:

根据转子所受的电磁力与磁通关系得到:

将式(1)代入式(2),采用泰勒展开式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线性化处理,然后再沿着x 和y 轴投影,并进行电流等效变换后,最终得到混合磁轴承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的矩阵形式如下:

式中;且二者均为常数。

2 参数设计与分析

2.1 转子受力分析

以一台300 W 水平轴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的设计为例,在径向混合磁轴承设计之初,必须要明确径向悬浮力的大小,图3 是转子结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3 风力发电机转子受力分析示意图

根据径向上的力平衡和B 点力矩平衡可得:

式中:G1是风轮装置的重量,取114.3 N;G2是发电机转子系统的重量,取24.5 N;N1是径向悬浮力大小;N2是机械轴承的径向载荷。

由式(4)计算得出:N1=178.57 N,N2=39.77 N。因此,混合磁轴承提供的径向悬浮力为180 N。

2.2 设计结果

径向混合磁轴承参数设计过程依次为气隙长度选取、磁极面积估算、安匝数设计、永磁体和定子参数确定[10-11]。根据这些初步参数,利用ANSYS 仿真软件,建立径向混合磁轴承3D 模型,逐个对重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并分析磁场分布情况。最终,得到径向混合磁轴承主要参数的设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径向混合磁轴承设计要求和主要参数

2.3 磁轴承刚度

刚度曲线决定了磁轴承的线性工作范围、悬浮力提升和振动调节时间。因此,分析径向混合磁轴承的刚度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以混合磁轴承在径向y 方向上的偏移量为例,研究磁轴承的刚度特性,并给出气隙长度的大小。

图4 是径向混合磁轴承刚度曲线。从图4(a)中可见,当径向偏移量y 在0 ~0.35 mm 变化时,力-电流曲线(或电流刚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在y=0 mm,i=1 A 时,径向悬浮力在180 N 左右,满足径向承载力设计要求。从图4(b)中可以看出,在0 ≤y ≤0.3 mm 时,力-位移曲线(或位移刚度)呈线性增长,并随着控制电流i 的增加,径向悬浮力也是稳步提升;而在0.3 mm <y≤0.45 mm 时,曲线已不再是线性关系。综合考虑,选择气隙长度为0.25 mm。这样,既确保了磁轴承工作在线性范围,径向悬浮力的提升完全适应径向偏移量的变化,转子振动调节时间也能相应地减小。

3 数字控制系统设计

3.1 总体控制框图

根据式(3)构建出径向混合磁轴承数字控制框图,如图5 所示。首先,位移指令x*,y*与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到的x,y 比较后,经位移PID变换成Fx,Fy,由力/电流变换得到ix,iy,分别与ix0,iy0相加后,再由Clarke 逆变换得到i*A,i*B,i*C,与霍尔电流传感器实时检测的iA,iB,iC滞环比较产成PWM 波,驱动三相功率逆变器控制线圈A,B,C 中的电流,实现对x,y 方向上的径向悬浮力控制。

3.2 主要硬件构成

本文采用的是以DSP 2812 开发平台为核心的径向混合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其中硬件电路的设计主要包括DSP 控制电路、径向功率驱动电路、位移/电流采样电路和故障保护电路。

DSP 控制电路主要完成信号采集数字量、上位机PID 数据、位移-力-电流算法等内容,以产生PWM 输出,驱动功率开关管,实现转子径向二自由度的稳定悬浮。径向功率驱动电路采用的是交-直-交的主电路拓扑结构,经单相不控整流桥、电容滤波电路、光耦隔离电路和三菱IPM 智能模块,提供磁轴承系统调节所需的能量。位移/电流采样电路则是一个电压调理的过程,以满足DSP 的ADC 模块模拟输入0 ~3.3 V 的电压限制。此外,为了避免IPM 智能模块在电路发生故障时被损坏,同时考虑径向混合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对电压、电流的限定范围。因此,需要设计过/欠电压检测、过电流检测和驱动信号封锁等故障保护电路。

3.3 程序流程图

图6 是径向混合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的程序流程图,主要包括主程序和主中断服务程序。主程序是对系统控制寄存器,中断PIE 和向量表以及EVA,ADC,SCI 等模块进行了初始化设置;主中断服务程序则是用来完成信号数字量转换、位移-电流的双闭环控制、上位机PID 调节参数的传输等任务。此外,还有SCIB 的接收、发送中断程序。

图6 程序流程图

由于转子起浮瞬间的径向偏移量较大,容易引起频繁振动,所以需要在PID 控制器中加入低通滤波环节,逐步衰减微分项幅度,也就是采用不完全微分PID 算法。这样就使得微分作用时间变长,当转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变化时很容易实现悬浮,减小了动态误差,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1 中径向磁轴承设计参数,制作磁轴承样机,并构建磁悬浮实验平台。采用数字PID 控制器进行径向二自由度的位移控制,当比例增益Kp=10,积分时间常数Ti=0. 25,微分时间常数Td=0.000 010,微分增益ε =0.05 时,对位移接口电路进行调试,0 表示最大负位移,3 V 表示最大正便宜,1.5 V 表示转子处于平衡位置,径向混合磁轴承实现了稳定悬浮。图7(a)是转子起浮试验,从图7 中可以看出,起浮时间约40 ms,在y 方向上的起浮电压大于1 V,x 方向小于1 V,稳定悬浮的电压约为1.5 V;在斜向的方向上,给径向转子施加一个180 N 的外扰力,由图7(b)可以看出,力的作用时间约为400 ms,x方向上的扰动较y方向明显,在约20 ms的调节时间之后,转子很快又回到了悬浮位置,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5 结 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型风力发电机用径向混合磁轴承系统,包括结构形式、数学模型、参数设计、数字控制和悬浮实验等方面的内容,解决了永磁轴承形式存在的悬浮力不可控、安装精度高、占用空间大等问题,为混合磁轴承在小型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际参考,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

[1] 王念先,张锦光,胡业发,等.小型磁悬浮风力发电机起动阻力矩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6):896 -899.

[2] 李丽君,房建成,韩邦成,等.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用锥形被动磁轴承分析与设计[J].轴承,2010,1:10 -13.

[3] 田录林,李言,田琦,等.径向磁化的多环嵌套永磁轴承轴向磁力解析模型[J].计算力学学报,2010,27(2):379 -383.

[4] 李国坤,闻淑英,李珂.微摩擦力全永磁悬浮轴承在风力发电机中的应用[C]//2006 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2006.

[5] 贾东方,汪希平,李文鹏,等. 基于ANSYS 的轴向磁化磁环位置特性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8):116 -118.

[6] 田录林,李鹏. 锥形永磁轴承磁力解析模型[J].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3):327 -332.

[7] 赵俊峰,朱熀秋. 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微特电机,2013,41(11):71 -74.

[8] 朱熀秋,沈玉祥,邬清海,等.交流混合磁轴承建模与控制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18):100 -105.

[9] 张松,张维煜,朱熀秋.交流混合型磁轴承磁场及悬浮力特性分析[J].微特电机,2012,40(2):11 -14.

[10] 赵旭升,邓智泉,汪波.异极性永磁偏置径向磁轴承的参数设计与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7):131 -138.

[11] 张云鹏,刘淑琴,李红伟,等. 基于磁路分析的轴向混合磁轴承径向承载力解析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5):137-142.

猜你喜欢

磁悬浮风力径向
有趣的磁悬浮陀螺
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第二章 磁悬浮装置
浅探径向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RN上一类Kirchhoff型方程径向对称正解的存在性
基于PID+前馈的3MN径向锻造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一类无穷下级整函数的Julia集的径向分布
神奇的磁悬浮
神奇的磁悬浮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