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5-03-12李云国蔡兆翔王顺富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李云国,蔡兆翔 ,马 静 ,王顺富 ,

邓 芳2 ,马 钧3 ,孔宝华4*

(1.昭通市水果技术推广站,云南 昭通 657000;

2.昭通市 昭阳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通 657000;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4.云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昭通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李云国1,蔡兆翔1,马静1,王顺富1,

邓芳2,马钧3,孔宝华4*

(1.昭通市水果技术推广站,云南 昭通 657000;

2.昭通市 昭阳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昭通 657000;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4.云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通过对昭通苹果在我国苹果产业及在昭通农业产业中的地位分析,找出昭通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二是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三是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四是转变产业扶持方式,五是强化苹果品牌创建,六是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本研究对挖掘昭通优势发展苹果产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昭通苹果;发展现状;对策

昭通苹果种植始于1940年,已经具有70多年发展历史。1976年国家外贸部将昭通列为外贸出口基地,1989年农业部将昭通列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1996年云南省将昭通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10年昭通苹果被列为云南省20个重点扶持产业之一。昭通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具有“早、甜、香、脆”特点,产品外销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与全国其他苹果产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早熟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为中国南方高原苹果优质生产基地之一[1]。本研究系统调查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旨在指导和促进昭通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昭通苹果产业在我国苹果产业中的地位

苹果是世界上贸易量最大的主要水果之一,与柑桔、香蕉、葡萄并称世界四大贸易水果,在世界五大洲均有生产与分布。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多达80 多个,我国是苹果生产的第一大国[2],无论在苹果生产还是消费上,我国现今都居于世界首位,在世界苹果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苹果也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2004年世界苹果种植面积521.4万 hm2,产量5 906万 t,其中我国苹果种植面积187.66万 hm2,产量2 367 万 t,占了世界苹果种植面积的35.5%,产量的41.1%,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苹果的种植面积、苹果总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已成为世界第一,成为了世界上苹果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4]。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国北方一些主产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5],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及促进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6]。虽然在全国种植面积较小,但是,云南是我国西南冷凉高地颇具特色的南方苹果的重要产区。目前云南滇东北的昭通地区苹果种植面积达2.1万 hm2以上,约占云南省苹果种植面积的63%;滇西北的丽江、大理及滇中地区的马龙、陆良、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等地也建立了大批优质高产的苹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共1.23万 hm2左右,约占云南省苹果种植面积的37%。2014年云南省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33万 hm2,而昭通苹果面积达2.1万 hm2,产量达39.6万 t。滇东北及滇西北地区的高原立体气候的造化,使云南成为了全国优质苹果最佳产地之一。苹果产业已成为云南省滇东北、滇西北冷凉山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二、昭通苹果产业在昭通农业产业中的地位

2014年,昭通农作物播种面积81.67万 hm2,其中,粮食作物水稻2.75万 hm2、玉米21.33万 hm2、荞麦2.45万 hm2、蔬菜10.33万 hm2、魔芋1.23万 hm2、马铃薯20万 hm2、蚕桑2.3万 hm2、豆类4.9万 hm2、油料作物3.66万 hm2、其它作物8万 hm2。果树4.33万 hm22014年,昭通苹果种植面积达2.1万hm2,种植产值20.3亿元,果区果农实现人均增收550元。苹果已经成为昭通主要产业,是滇东北昭鲁坝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三、 昭通高原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苹果种植现状

(1)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每年以1 333 hm2速度推进,从2000年的1.2万 hm2发展到2014年的 2.1万 hm2,挂果面积达1.6万 hm2左右。全市苹果种植分布21个乡镇,已拥有66.67 hm2以上标准化基地6个,共356.67 hm2,33.33 hm2相对集中连片的基地23个,共846 hm2,种植面积超过667 hm2的乡镇达8个。

(2)产量逐步增加。据统计,全市苹果总产量由2000年的15万 t上升至2014年39.6万 t,产量由2000年的12 000 kg/hm2提高到2014年的18 825 kg/hm2。

(3)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市苹果生产产值由2000年的1亿元上升到2014年20.3亿元。果农户均实现收入1.73万元,收入上万元的突破5万户,户均实现增收2 145元,果区果农实现人均增收550元。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以来,组织编制并经省质监局评审通过了《绿色食品—昭通苹果生产技术综合规程》、《低产果园改造技术标准》5项技术标准,制定了精品果园建设生产技术、苹果分级、昭通高标准苹果产业基地建设及补助标准。组织开展老果园提质增效改造0.33万 hm2。3个苹果主产区实现无公害基地整体认定,认证面积达1.47万 hm2。获得无公害苹果认证1个、绿色苹果认证5个、有机苹果认证1个,荣获国家商标总局授予的“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育的“昭富1号”、“昭富2号”两个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省级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表1)。

(二) 苹果加工业现状

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国投中鲁(云南)果汁有限公司,建成了一条年产1万 t苹果浓缩汁生产线,2013年年加工苹果4万 t,实现年加工产值8 000万元。通过在昭阳区实施农业部农产品初加工补贴项目,建成冷库151座,贮藏能力达12 100 t。

表1 苹果标准化生产的推进

(三)苹果宣传销售现状

昭通市委、市政府在重庆、上海、广西、北京成功举办了昭通苹果及昭通苹果、昭通乌天麻北京农特产品北京展馆开馆等推介会,在央视农业频道(CCTV7)《农业气象》栏目开通“昭通市昭阳区苹果主产区”展示板块,启动了农产品“昭通十宝”评选活动,昭通苹果知名度不断提升。支持营销企业、合作社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专卖店,市外昭通苹果直销点达8个,同时加大电商推广力度,2014年完成网上销售苹果520 t。昭通苹果除了在国内昆明、四川、重庆、贵州、上海、湖南、浙江、广东、福建、广西等城市销售外,还远销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年外销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

(四) 科技服务现状

近年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昭通试验站持续提供新品种、种植和病虫害防控、栽培机械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持续把苹果产业体系研究的技术在云南昭通进行示范。此外,2013年5月,昭通市人民政府聘请了省内外8位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组建了昭通苹果产业专家组,在产业规划、品种选育、育苗技术、肥水管理、病虫防控、技术培训、现代模式栽培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完成高原特色农业苹果示范园规划,引进30余个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参与完成五项标准制定,选育2个新品种和20场次科技培训,累推高光效树形改造2万 hm2。为进一步加快苹果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昭通市人民政府组建了昭通市水果技术推广站、昭通市苹果产业研究所和200人苹果辅导员科技服务队伍。昭通试验站指导启动了993 hm2市级苹果示范园、14个乡级示范园建设,全市果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 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机遇

1.独特的发展优势

(1)生态优势。昭通苹果产区属南温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均温11.7 ℃ ,≥10 ℃积温3 237~3 477 ℃,年日照时数1 916.7 h,无霜期230~240 d,土壤pH值5.5~6.8。加之苹果产区大气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有利于发展绿色和有机苹果。

(2)品质优势。昭通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风味浓郁,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为13%~15.9%,具有“早、甜、香、脆”特点。2014年,在山东果树所举办的全国苹果品鉴会上,昭通的神砂早熟苹果荣获第9名。神砂是早熟品种,于品鉴会前20多天大片果园已采摘完毕,如果是新采鲜果进行品鉴,荣摘桂冠亦不在话下。

(3)早熟优势。昭通苹果较北方传统产区提早20~30 d成熟,果品成熟期从7月中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上中旬,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4)区位优势。昭通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四大中心城市辐射的交汇地带,北上重庆、四川,东进贵州、湖南、湖北及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东盟农产品自由贸易活动的日益兴旺,昭通苹果进入南亚、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因交通便捷、运距短、品质好、鲜果保鲜程度高等优势在逐年增加。

2. 政策优势

近年来,昭通市委、政府将苹果产业列为全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作为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在组织领导、技术力量、资金投入、政策措施上,加大对苹果产业扶持力度,成立市苹果产业项目领导小组,每年市级财政安排1 000万元,整合部门相关项目资金用于发展苹果产业,有力促进了昭通苹果产业的快步发展。

3. 国内外消费市场机遇

近年来,世界苹果消费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国内苹果消费量以年均300万 t的速度增长,未来几年中国国内苹果消费量仍将持续增长。此外,中国对早熟、优质苹果的需求旺盛。昭通苹果销售市场正在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长,特别是东南亚市场的拓展,可以说在西南地区昭通苹果一枝独秀。2014年,前来昭通洽谈苹果订购生意的商家有800多家,分别来自浙江、湖南、广西、广东、重庆、云南等地。苹果在昭通经过分级包装后,主要销往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深圳、四川、贵州、重庆、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湖南、云南等地,苹果订购价格最高达到15元/kg,促进了苹果种植企业及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和致富信心。

(二) 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7]

目前,昭通市苹果种植品种主要有红富士、昭锦(108)、2001富士、神砂和美国八号等,主栽品种比较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不合理,晚属品种红富士占种植面积的67%,早中熟品种占33%,与北方主产区趋同,早熟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

2.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滞后

近两年,昭通市苹果主产区每年新增面积0.17 hm2左右,每年苗木需求量在100~150万株左右。而昭通仅有2家相对正规的苗木繁育企业,繁育能力约占苗木需求量的30%,主要以传统的乔化砧苗木和少量的矮化中间砧苗木为主,未来需要的高质量矮化自根砧苗木十分缺乏,无病毒健康种苗的繁育技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高标准建园所需的优质种苗只能依靠进口,成本高、品种不对路、数量难以保证,制约了未来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与产业素质的提升。

3.采后处理环节薄弱

2001年我国水果总储藏能力800万 t,约占年水果产量的19%,水果产后机械化处理量不足1%[8]。昭通市苹果产后环节比较薄弱,气调贮藏苹果不到总产量的1%,冷链运输还是空白。苹果醋、苹果脆片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采后经清洗、分级、打蜡等严格处理的苹果几乎没有,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较短,带动能力非常弱。

4.应对风险能力弱

早春干旱、暖冬、冰雹、霜害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果园田间灌溉及道路设施配套性差,建园水平低,加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果品质量监测和投入品监管环节薄弱,果业防灾减灾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影响了果品品质和果业效益的提升[9]。

五、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

根据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规划,到2020年,昭通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67万 hm2,盛果期总产量达80万 t,实现生产产值达40亿元,带动附属产值40亿元。围绕这一目标的落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在昭鲁坝区0.53万 hm2新植果园中重点发展早中熟品种,力争使早中、晚熟苹果品种的比例由现在的33∶67调整到50∶50[10],充分发挥低纬高原的资源与气候优势,将昭通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质中早熟苹果出口基地。

(二) 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按照公司化管理、市场化经营、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推进育苗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定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建立健全无病毒母本园、采穗圃、脱毒苗培养等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无病毒良种砧木园、采穗圃,保证无病毒良种苗木扩繁和健康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满足果园更新改造和未来高效种植需要,推进果树品种改良和结构调整。

(三)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11],依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昭通综合试验站的技术和昭通市苹果研究所、水果技术推广站、市植保站等现有机构的人才集群力量,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培训、重点突破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构建国家、省、市为主导,重点龙头企业参与的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此带动果农科技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 转变产业扶持方式

将过去按面积补助的产业扶持方式转变为扶关键环节、扶基础环节、扶示范基地,重点在健康种苗生产、灌溉设施、土壤培肥、新的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以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带动苹果产业整体素质的提升[12]。以奖代补,加快郁闭果园改造步伐,对于失去改造价值的低洼地果园要坚决淘汰,对于树龄在20年以内的低效能果园,通过合理间伐、高头换接、重剪更新、强化水肥管理等措施,扶强扶优。

(五) 强化苹果品牌创建

大力推进苹果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产地认定和“三品认证”,建立健全苹果生产全程质量监管制度,规范使用“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识,推行统一包装、标识、产地和产品编码,实行果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加快果品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技术引进与建设的步伐。建立果品生产、流通、销售信用档案。通过强化对产业协会等自律组织的引导和管理,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13]。

(六) 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

随着世界苹果市场需求的逐进扩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苹果需求增长,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云南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机遇,昭通苹果产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昭通与国内苹果产区山东、陕西等产区相比,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以及在多年的销售中形成了固定的消费市场,所产苹果可北上四川、重庆,东进贵州、湖南、湖北。近年来,昭通苹果南下缅甸、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每年销售量达到6 000 t以上,加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昭通苹果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周应彪.昭通苹果产业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09,26(4):24-25.

[2]陈学森,韩明玉,苏桂林,等.当今世界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苹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意见[J].果树学报,2010,27(4):598-604.

[3]刘汉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4]李春霞,李宏飞.我国苹果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果树,2006(4):41-43.

[5]李志霞,聂继云,李静,等.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中国果树,2014(5):81-84.

[6]杨顺强,吴银梅,陈屏昭.昭通苹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0,27(1):80-81, 155.

[7]胡兴定.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8]王芳荣,蔡兆翔,黄文静,等.昭通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与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2(8):28-30.

[9]黄敏,武绍波,迟焕彩.昭通苹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12(12):190-193.

[10]程存刚,刘凤之,康国栋.我国苹果产业科技需求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2007(5):58-59.

[11]李嘉瑞,邹养军,任小林.刍议中国苹果产业现代化[J].果树学报,2008,25(3):378-381.

[12]周霞,耿丽.苹果品牌建设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62.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 in Zhaotong

LI Yunguo1, CAI Zhaoxiang1, MA Jing1, WANG Shunfu1,

DENG Fang2, MA Jun3, KONG Baohua4

(1.Zhaotong Fruit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Zhaotong 657000,China;

2.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Zhaoyang District, Zhaotong 657000,China;

3.Horticultur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650205,China;

4.College of Internatioral,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Zhaotong apple in the domestic apple industry and Zhaot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Zhaotong apple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at it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first,further optimize the breed structure; the second,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breeding base; the third,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system; the forth, transform the system of industry support; the fifth, strengthen the apple brand building; the last, creat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southeast Asia. This stud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industry through emboldening Zhaotong advantage.

Keywords:zhaotong appl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 32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15)05-0069-05

DOI: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5.014

*通信作者:孔宝华(1962—),女,云南昆明人,教授,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病害研究。

作者简介:李云国(1971—),男,云南建水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体系云南(昭通)试验站资助项目(nycytx-08-04-01, CARS-2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助(201203034)。

收稿日期:2015-04-23修回日期:2015-07-10网络出版时间:2015-09-2517:14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0925.1714.028.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5,9(5):69-73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育肥猪增重慢的原因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