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

2015-03-12周羊梅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淮麦孕穗强筋

周羊梅等

摘要:为了研究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播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淮麦30产量和品质优于施氮量225 kg/hm2处理,但差异不显著,氮肥运筹5 ∶1 ∶2 ∶2处理的强筋品质最佳;本试验以10月29日播种、20万基本苗时的产量最高,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0品质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白皮小麦;淮麦30;抗赤霉病;耐迟播;氮肥用量;氮肥运筹;播期;密度;产量;强筋品质

中图分类号: S512.1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089-02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202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3439)。

作者简介:周羊梅(1979—),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从事小麦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464023502@qq.com。

通信作者:顾正中,男,江苏淮安人,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E-mail:hynksgzz@163.com。淮麦30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9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007),现已通过国家审定,2013年12月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淮麦30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有效穗数607.5万穗/hm2,每穗粒数29.1粒,千粒质量48.3 g。2008年、2009年抗性接种鉴定结果显示,淮麦30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白粉病,抗黄花叶病。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2011年、2012年进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淮麦30容重788、775 g/L,蛋白质(干基)含量13.84%、1553%,湿面筋含量29.7%、33%,沉降值39.3、49.7 mL,吸水率56.2%、54.6%,稳定时间15.2、25.3 min,最大抗延阻力521、800 E.U.,拉伸面积110、168 cm2,延伸性160、167 mm,硬度指数65.7、63.0,品质指标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且为黄淮区域试验中唯一中抗赤霉病的白皮小麦品种。

小麦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除了应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外,还必须有正确的栽培管理,其基本苗、播期的确定和施肥管理均是小麦生产和栽培研究的要素,不同品种及生产条件适宜的基本苗和播期存在差异,不同的土壤肥力条件及产量目标所要求的施肥量也不尽相同。不少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1-11],但对淮麦30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优化品质,对淮麦30新品种进行了栽培技术试验,旨在为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在2012—2013年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淮麦30。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前茬大豆,黏壤土。

1.2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2个部分,即氮肥试验(氮肥用量及其运筹)、播期密度试验,二裂式裂区设计。氮肥试验以氮肥用量为主区,设纯氮225、300 kg/hm2,氮肥运筹为裂区,设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7 ∶1 ∶2、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5 ∶1 ∶4、基肥 ∶平衡肥 ∶拔节肥 ∶孕穗肥=5 ∶1 ∶2 ∶2等3个水平,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平衡肥于越冬始期(12月20日)捉黄塘促平衡,拔节肥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定长、叶龄余数2.5叶时施用,孕穗肥在小麦叶龄余数0.8~1.2叶时施用。磷肥(P2O5)和钾肥(K2O)施用量均为120 kg/hm2,且均在播种前一次性基施。播期密度试验以播期为主区,设10-15、10-22、10-29、11-05等4个水平,以密度为裂区,设225万、300万、375万/hm2等3个水平。行长5 m、行距 20 cm,8行,3次重复。

1.3测定项目

于成熟期调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每小区全收测产。小麦籽粒的品质指标用InfratecTM1241谷物分析仪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对淮麦30品质指标的影响

由表1可见,在总施氮量相同时,随后期施氮量的增加,淮麦30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增加,其中基肥 ∶平衡肥 ∶拔节肥 ∶孕穗肥=5 ∶1 ∶2 ∶2处理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达到一级强筋小麦标准。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5 ∶1 ∶4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低于拔节孕穗肥分次施用的处理,其中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差异不显著,湿面筋含量差异显著;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7 ∶1 ∶2处理的品质指标达不到强筋小麦标准。在相同氮肥运筹的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高于施氮量为225 kg/hm2处理,其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在氮肥运筹5 ∶1 ∶2 ∶2时差异显著,在氮肥运筹5 ∶1 ∶4时差异不显著。

2.2氮肥用量及氮肥运筹对淮麦30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在总施氮量相同时,随后期施氮量增加,淮麦30有效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增加,当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7 ∶1 ∶2时,淮麦30有效穗数过多,倒伏风险大,且影响了每穗粒数及千粒质量的增加,产量反而较低;在基肥 ∶平衡肥 ∶拔节肥 ∶孕穗肥=5 ∶1 ∶2 ∶2及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5 ∶1 ∶4处理下,淮麦30有效穗数虽然下降了,但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尤其是千粒质量明显增加,产量三因素较为协调,产量显著高于基肥 ∶平衡肥 ∶拔节孕穗肥=7 ∶1 ∶2处理下的产量。相同氮肥运筹时,施氮量增加,淮麦30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2.3播期、密度对淮麦30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见,在同一播期时,随密度增加,淮麦30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有上升趋势;在相同密度时,随播期推迟,淮麦30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也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播期、密度对淮麦30产量三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在同一播期时,随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下降,10月15日播种时,225万、300万/hm2 基本苗的产量高于375 万/hm2的基本苗,试验四播期中10月15日播种产量普遍较低,尤其在密度较高时产量更低,在10月22、10月29日、11月5日播种均可获得较高产量,本试验处理中以10月29日播种、300 万/hm2基本苗时产量三因素较为协调,试验产量最高。

3结论与讨论

氮肥的用法用量不仅影响淮麦30产量,而且还影响其品质,本试验中氮肥运筹为5 ∶1 ∶2 ∶2时,淮麦30的品质最好,产量也最高,品质可以达到优质强筋的标准。在相同氮肥运筹的条件下,施氮量为300 kg/hm2的品质比施氮量为 225 kg/hm2 的好,但差异不明显,比较效益不高;氮肥运筹为7 ∶1 ∶2时,淮麦30达不到强筋小麦标准,因此良种必须良法才能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0品质影响较小,对其产量影响较大。在10月15日播种的淮麦30产量较低,这主要由于播期早,易造成淮麦30旺长,易发生旺长和倒伏;而在11月5日播种的淮麦30可以获得较高产量,说明淮麦30较耐迟播。

参考文献:

[1]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等. 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0(2):59-63.

[2]王龙俊,郭文善,封超年. 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张睿,刘新伦,刘党校,等.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2):92-95.

[4]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等.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6):640-645.

[5]李筠,王龙,任立凯,等.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连麦2号产量与品质的调控[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2):303-308.

[6]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5(2):8-11.

[7]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等.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027-1033.

[8]杨金玉,翟素琴,何燕,等. 播期施氮量对优质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1):15-17.

[9]曹卫星,郭文善,王龙俊,等. 小麦品质生理生态及调优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05-208.

[10]陈志龙,陈杰,许建平,等.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55-57.

[11]李筠,任立凯,刘耀鸿,等. 氮肥运筹对连麦2号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9(6):127-129.徐霆,郑德明. 风沙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91-92.

猜你喜欢

淮麦孕穗强筋
睢宁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筛选
老年强筋操(二)
老年强筋操(一)
老年强筋操(四)
老年强筋操(三)
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新品种“淮麦35”基本苗数和氮肥用量及运筹试验简报
淮安农科院:“布谷鸟”走进对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