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竹春》壶怒放的艺术生命

2015-03-11许雪梅

佛山陶瓷 2015年8期
关键词:茶壶宜兴紫砂壶

许雪梅

(宜兴 214221)

浅谈紫砂《竹春》壶怒放的艺术生命

许雪梅

(宜兴 214221)

竹一直被视作高风亮节、清净大雅的象征,在这里不仅丰富了茶壶的内容,升华了主题,更表达了制壶人高洁的人生志向及对于纯艺术的忠诚告白。

竹春;竹题材;艺术;藏品

1 前言

紫砂,其泥质特殊而优越,宜茶宜人,且色泽上有无穷变化之美妙。明代李渔说:“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紫砂壶的美不仅体现在技巧美和造型美之上,更多的是对心灵美和生活美的追求。

2 紫砂《竹春》壶怒放的艺术生命

德者皆喜水,上善若水也,水有汹涌澎湃之势,气吞山河;水有平静如镜之态,摄人魂魄。品茶的过程始如金戈铁马,尾时婉约动人,茶道的每个细节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洗涤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作为茶文化重要载体的紫砂壶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与审美。

紫砂经过诞生初期简单的实用器皿逐渐发展到现在炙手可热的高端艺术品,历经了许多变革,其中凝聚了多少先辈的智慧与汗水。作为一名紫砂艺人,为紫砂艺术被越来越多的朋友所接受而兴奋,“竹春”是对紫砂之美的体悟表达。

作为紫砂艺人,应该感谢大自然对于我们的恩赐,我们应该在做壶时尽量挖掘泥料潜在的自然美,这点可以从出土的许多老壶看出,他们不会去做过多的修饰,只凭着对前人的传承和自身的精湛技艺仔细雕琢。

《竹春》作品以竹为题材,平底圈足,嘴、把、钮均为竹节形状,竹节苍劲疏瘦,颇有意味,竹节造型的壶把竹韵悠悠,呈上粗下细之势,整壶饱满韵致,相得益彰,趣味无穷。壶身扁圆,如一枚卵形的璞玉,整体器型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作品精巧而不失古意,以竹子造型展现,突出主题,与整体协调;这款全手工拍打而成的壶身扁圆,光滑润泽。

竹一直被视作高风亮节、清净大雅的象征,在这里不仅丰富了茶壶的内容,升华了主题,更表达了制壶人高洁的人生志向及对于纯艺术的忠诚告白。

紫砂茶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它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继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紫砂茶壶的制作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使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

紫砂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在造型上吸收了陶瓷、玉器、青铜器等的精华,又在壶体装饰上融入了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因此,在紫砂壶造型设计上,可以运用多路思维来进行发散性创作,而且可以综合、巧妙地运用各种元素来表达主题。

紫砂是最有收藏价值空间的实用性收藏品。紫砂的纯正性、稀有性与艺术性,在投机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之前,留下了巨大的疏漏的升值空间。紫砂茶具的茶文化“主角”地位,使之富有禅茶一味的高雅飘逸。紫砂壶的把玩养护,不但其色泽动人,而且越发珍贵。通过与其长期相伴,还有提升品位、净化心灵等特殊功效的无形价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古至今,宜兴紫砂绝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生活的文脉,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我们要在民族文化的高度,把紫砂艺术定位于文化属性,是一种致富一方的传统产业、举世无双的特色产业、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紫砂的精髓是文化,需要我们紫砂技艺人员去领悟和把握,并不断铸就其卓越的文化成就。

3 结语

紫砂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逐步成为物化了的精神艺术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今天的紫砂一直在发展,与时代同步,向未来看齐。所以我们要力求紫砂造型艺术迎合现代人的各种审美要求和情趣,把一切寻常的东西变为独特的美,使其区别于其他艺术,在陶瓷文化中把握时代的脉搏,按照艺术的规律与方法,在构思和制作中表现宜兴紫砂所独有的风格,更好地体现出紫砂陶醇厚、古朴、典雅的东方民族特色,开拓和丰富紫砂的艺术内涵,使其千古流韵、百代不衰。

猜你喜欢

茶壶宜兴紫砂壶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