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比较研究

2015-03-11叶立军斯海霞

数学教育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数学

叶立军,李 燕,斯海霞

(1.杭州师范大学 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6;2.哈尔滨市万邦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初中数学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比较研究

叶立军1,李 燕2,斯海霞1

(1.杭州师范大学 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6;2.哈尔滨市万邦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课堂视频分析6堂数学课中新老教师教学语言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以下特点:(1)新老教师都较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总体上以询问语言、肯定式语言和表情式语言为主;(2)新教师使用较多教学语言,但不敢对学生放手,老教师善于使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3)新老教师在新授课和应用课各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分布存在差异.研究同时得到如下启示:(1)老教师可适当精简课堂教学语言,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2)新教师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与认识;(3)师范院校加强在校师范生的教学语言训练,为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教学语言;视频案例;新老教师;数学

1 研究背景

语言是一种工具和载体.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播.语言更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1~2].教师向学生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也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核心手段,课堂教学要顺利地开展,有效地进行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3].在教学中,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2 研究目的

主要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课堂教学中新老教师教学语言的异同以及应该如何改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研究试图通过课堂录像观察教师的教学语言并实录,根据语言学对教师教学语言进行分类,并对课堂实录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课堂教学中新老教师教学语言的异同,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3 研究过程

课题借鉴TIMSS Video Study的录像编码和视频案例研究,采用录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如下[4~7]:

第一步,拍摄课堂录像,并与师生交流,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第二步,做六堂课的课堂实录,实录内容包括整堂课中师生的所有教学活动,然后对照录像和实录记录下每个教学活动的起止时间.

第三步,根据语言学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分类.统计出每节课中教师各种教学语言发生的次数和相应的时间;并且统计出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各种教学语言发生的种类和次数.每堂课的课堂统计需分两次进行,先根据分类定义进行初次统计,然后再初次统计基础上检查分类是否合理,对于把握不准的分类情况,与研究组成员、老师一起讨论,再最终决定分类[8~9].

3.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来自研究者所在学校的3所实验基地学校,它们分别是杭州C中学、杭州Y中学和杭州Q中学.

研究者所在研究团队已在这些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活动,有摄像机拍摄的听评课活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因此师生都已经适应了摄像机拍摄,所拍摄课均属于常态课.研究者从这3所实验学校中各选择了两位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的数学老师作为研究对象.为排除课型差异、课堂内容的差异带来的干扰,研究选择教师时遵循了以下原则:第一,每个学校各选一位新教师和老教师,共3位新教师和3位老教师;第二,每个学校所选择的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相同,即同课异构;第三,3组教师授课类型不同,分别为应用课、新课、复习课.

3.2数据编码和分析

(1)新老教师定义.

对于新老教师,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研究者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界定.此研究借鉴已有的界定方法,采用以下3项标准作为斟选老教师的依据:一是教龄达到十年以上,二是获得教学荣誉或具备中学高级职称,三是在所任教的学校或者地区具有较好的教学业绩和教学口碑.本研究中挑选的新教师是本科师范院校毕业、且工作在1—3年的教师[10~11].

(2)数据分析.

为便于统计分析,研究者对6位老师及其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编码.

T1、T3、T5分别表示来自杭州C中学、杭州Y中学和杭州Q中学的3位老教师,她们都为具有15年以上教学经验、有高级职称的数学教师,其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处于校年级较好水平;T2、T4、T6分别表示来自杭州C中学、杭州Y中学和杭州Q中学的教学经验不足3年的新教师,她们有新的教学理念,工作认真,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处于校年级一般水平.教师T1、T2授课内容是《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为应用课,分别编码为L1(T1),L2(T2);教师T3、T4授课内容为《分式2》(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为新授课,分别编码为L3(T3),L4(T4);教师T5、T6授课内容则为《三角形的性质》(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复习,为复习课,分别编码为L5(T5),L6(T6).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类型.

为了研究言语行为,首先应该对言语行为进行分类,而分类的基础是语句所表示出的说话人意向,因此所谓言语行为的分类就是意向行为的分类.根据语言学可以将言语行为分为:① 肯定式行为(包含陈述、认定、断言);② 承诺式行为(含许诺、保证);③ 祈使行为(包含请求、命令等);④ 询问行为;⑤ 表情式行为;⑥ 宣告式行为.

据此,可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为以下几种:

① 肯定式语言(包含陈述、认定、断言):就内容或步骤提供事实或见解;表达教师自己的观念,提出教师自己的解释,或者引述别人的看法.对事实的陈述,把肯定的内容纳入师生双方的视野中.

② 承诺式语言(含许诺、保证):师生双方打算做某件事.

③ 祈使语言(包含请求、命令等):期望学生能够完成教师的愿望.

④ 询问语言:以教师的意见或想法为基础,询问学生有关内容或步骤,期待学生会回答.

⑤ 表情式语言: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澄清适当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见或想法.

⑥ 宣告式语言:表扬或鼓励,对学生的语言、动作或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12].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视频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授课、应用课及复习课中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异同,主要研究如下:

4.1新老教师都较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并总体上以询问语

言及肯定式语言和表情式语言为主

对6堂数学课的教学视频进行实录、时间统计、分类,针对分类的次数和时间再次统计后发现:教师在课堂中较注重教学语言的使用,大约占了整堂课的50%(如表2所示).从时间统计上来看(表2),肯定式语言(均值为32.35%)所占时间最多,它出现的次数也仅次于询问式语言(见表2),由此也验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向学生传递事实或见解,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这种有效性同样建立在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课堂教学语言中,询问语言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所占课堂时间均值为27.66%,仅次于肯定式语言,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机会.

表1 六节课教师语言种类的次数统计

表2 六节课各种教师语言所占时间百分比统计

从新老教师的比较上来看,首先,新教师使用肯定式语言的平均次数和时间百分比都高于老教师(表1中77.67> 71.33,表2中32.97%>31.73%),新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但这种差异并不大.其次,虽然老教师使用询问式语言、表情式语言的平均次数比新教师少(表1中94.33<103.00,54.67<61.33),但相应使用的时间百分比却高于新教师(表2中28.72%>26.60%),这表明老教师每次分配在引导、评价学生回答的时间较多,其善于利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他们的思路.

4.2新教师使用较多教学语言不敢放手于学生而老教师善于使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思考

按照上课的课型,研究者将课分成了新授课、例题课和复习课3类.这里选择了两节新授课、两节例题课和两节复习课.由表1,表2可以看出,在新授课和例题课课堂中,老教师使用的语言总次数比新教师使用语言的总次数少.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新老教师语言次数差别较大,其中,新教师T4教龄最短,但她的话语最多.结合课堂录像分析发现,新教师在新授课中特别注意新知识的传授,总怕讲不明白,怕学生会听不懂,不敢放手学生,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在做,从而导致话语较多.教师的话语多,会容易导致满堂灌的现象,使学生不能自主地思考.在例题课中,新老教师差别不是很大,新老教师使用的宣告式语言多.

在复习课中,老教师的语言次数(表1中335>311)和时间百分比(53.40%>39.86%)多于新教师,尤其是在询问式语言和表情式语言中.在复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即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此两节复习课中,两位教师都比较注意引导提问,但是在实录中发现,新教师T6每当发现学生的思维不正确时,常出现简单否定学生的错误思路,或者再次重复提问该问题的现象,再次引导比较少.而老教师T5则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导,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会耐心听完,然后提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再次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如何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适时引导,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思考是新老师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探寻新老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同时考虑到复习课教学环节设置较少,且与新授课、应用课中的教学环节差异较大,研究者下面将对新授课L3(T3),L4(T4)、应用课L1(T1),L2(T2)分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分析.

4.3新老教师在新授课和应用课各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分布存在差异

对于每一堂新授课,研究者根据教师的上课程序,将一堂课分成了6个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解新知、例题讲解、练习和课堂小结.由表3可看出:第一,无论是在哪个教学环节,各位教师使用询问语言和表情式语言的频率最高;第二,教师在练习环节使用教学语言最频繁,其次是讲解新知环节,具体地,在新授课和应用课中,老教师在讲解新知环节使用教学语言的次数高于新教师,而在练习环节则低于新教师;第三,老教师在新授课和应用课中,6个教学环节都有经历,而新教师T2在应用课L2(T2)中没有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这不利于上节课跟本节课的衔接,新教师T4在新授课L4(T4)中没有课堂小结,这不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第四,新教师T4在L4(T4)中在复习旧知时使用了较多的话语,比讲解新知环节的语言次数多48次,复习旧知固然重要,但在新授课中若复习旧知比重过多,新知讲解过少,基于讲解例题、安排练习,并不利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表3 各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的分配

5 思考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对新老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5.1老教师可适当精简课堂教学语言 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

从上述有关教学语言的分析可知,教师仍是当前的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中教师询问语言、肯定式语言和表情式语言占据大量课堂教学的时间.尤其是老教师,其教学语言所占课堂总时间的百分比均值为54.44%,高于新教师10%左右.老教师若能更加精简其教学语言,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去思考知识、探究问题.

5.2新教师需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与认识

新老师相比老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尤其是在新授课中,新老师(如T4)常出现怕学生不明白,因而多讲,不敢放手于学生的现象.与此类似地,新老师在引导、评价学生回答,利用学生应答进行追问上所用的时间较少.新老师更多地关注于自身的教,而无法很好地关注到学生的学,要改善这一情况,新老师除了要建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同时也在需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此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此外,上述分析也发现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应用课中缺少复习旧知环节,新授课中缺少课堂小结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分别对于应用课与新授课都十分重要,新教师应根据上课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分配各环节教学时间.

5.3师范院校加强在校师范生的语言训练 为就业做好准备

上述分析发现新老师的教学掌控、教学语言使用情况都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在校师范生,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势必更多.因此,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加强除了通过教师职后培训,自我学习等途径提高之外,在需要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时进行加强.师范院校在重视其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包括课堂教学语言培训在内的教学技能培养,为其就业做好准备.

[参 考 文 献]

[1]刘元宗,胡灵敏.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修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2):17.

[2]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如密.中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白改平,韩龙淑.专家型—熟手型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个案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4):16-19.

[5]斯海霞,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下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4):10-12.

[6]斯海霞,叶立军.新老教师数学抽象概括教学差异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53-55.

[7]叶立军,胡琴竹,斯海霞.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3):32-34.

[8]叶立军,李燕.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初中统计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5):52-54.

[9]叶立军,斯海霞.基于录像分析背景下的代数课堂教学提问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41-43.

[10]Ruth M Allen, Renee M Casbergue. Evolution of Novice through Expert Teachers’ Recall [DB/OL]. http://www. eric.ed.gov/PDFS/ED383681.pdf:1995,

[11]晏鵁.新老教师课堂教学评议的差异及其对专业发展的指向[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76-78.

[12]华劭.语言经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责任编校:周学智]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ew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Differences about Their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YE Li-jun1, LI Yan2, SI Hai-xia1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jiang Hangzhou 310036, China; 2. Harbin Wanbang School,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The quality of instructive languag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restricts the level of teaching efficiency. By using the record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ix videos, we classified the teachers’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also analysis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in the different t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after the analysis as follows: (1)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teaching language and in general they mainly use query language, affirmative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language; (2) the new teachers used much more instructive language than experienced teachers and they are afraid to let the students talk freely; (3) In the different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structive language among the new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new and applicative lesson. Based on the analyze results of videos, we suggest that: (1) the experienced teachers need to simplify the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and give students more time to learn by themselves; (2) the new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better and give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3) the Normal University or College need to intensify prospective teaches’ instructive language training.

Key words:instructive language; video case; mathematics; new and experienced teacher

作者简介:叶立军(1969—),男,浙江建德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11YJA880139)

收稿日期:2015-03-1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894(2015)04-0040-04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数学
我们爱数学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