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

2015-03-11李敏敏张增祥赵晓丽汪潇刘芳

遥感信息 2015年6期
关键词:丽江市建成区维数

李敏敏,张增祥,赵晓丽,汪潇,刘芳

(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丽江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

李敏敏1,2,张增祥1,赵晓丽1,汪潇1,刘芳1

(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由于我国缺乏中小城市的城市扩展研究以及需要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关系进行完善,选取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和外部形态演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各向异性;在所有研究时段,城市空间均以扇翼模式扩展,具体分为扇翼缓慢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0.2)、扇翼快速扩展型(0.2<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和扇翼高速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3种类型。丽江市建成区外部形态紧凑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2,0.349],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城市内部连通性和集约性下降。外部形态的边界维数变化范围为[1.265,1.299],总体变化趋势为先震荡减小后缓慢增加,城市形态趋于复杂。城市空间扩展对城市外部形态演变的影响显著,城市空间加速扩展,则城市紧凑性水平降低,城市边界维数增大;反之,则城市紧凑性水平上升,城市边界维数减小。

丽江市;城市空间扩展;外部形态演变;紧凑度;分形维数

0 引 言

快速城市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1],是城市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而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化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化过程空间布局与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3]。因此,城市空间扩展常被用作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4],并逐渐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特征[5-9]。城市空间扩展充分表现了某一城市区域在某一发展阶段上空间格局的变化[5],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形态变化[10]。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11],并体现出城市的发展特征和阶段[4,12-14],它对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开发等实践活动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4],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领域[9-10,15-17]。

城市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同一时间链上[18]。遥感图像具有宏观、客观和可重复的特点[19],因此,遥感技术逐渐发展为进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监测和研究的有效手段,并且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的重要方向[20]。利用遥感对城市扩展的动态监测,可以科学、快速地对城市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城市建设中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12]。

国外对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开展较早,理论研究比较成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9]。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学者开始对城市形态的模式、结构、演变、特征以及扩展驱动机制等方面展开探索[21-23],为我国城市形态学的发展开辟了先河。进入21世纪,学者们大多利用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图仪(TM)影像,结合其他相关图件,研究城市空间扩展数量、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景观特征变化及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空间分异等特征[24-28]。基于卫星影像数据,应用分形维数思想及空间自相关指数等分析各类城镇用地扩展过程、形态变化、空间结构差异及空间格局等时空特征成为现今研究的主流[10,16,29-31]。

对我国城市扩展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表明,研究对象以东部沿海大城市为主,缺少对西部及中小城市的研究[9]。同时,需要完善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外部形态演变关系的探讨[16,25]。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以我国西部云南省丽江市为例,选取多个时期遥感影像,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和外部形态演变的过程、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辅助政府科学、全面地指导丽江市的城市规划,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高原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1 研究区域与数据

1.1 研究区域

云南省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图1)。地跨25°23′N~27°56′N,99°23′E~101°31′E之间,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2012年,市区总人口为16.12万人,面积为1255km2[32],地区生产总值59.55亿元[33]。

丽江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m,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m,最大高差4581m。全市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从南亚热带至高寒带气候均有分布,四季变化不大,干湿季节分明,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较多,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大,兼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特征。

图1 丽江市及其建成区地理位置

1.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影像以及1∶100000地形图(表1)。为保证遥感数据质量,选取无云、植被生长初期或末期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34]。遥感数据起于1974年,止于2013年,整个研究包括12个年度和11个时间段,共39年时间。

1.3 建成区信息提取

本文研究区域为丽江市建成区,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35]。以1∶100000地形图为基准,在遥感图像处理专业软件Intergraph MGE中进行12期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利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城市建成区的信息以及城市扩展过程中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具体步骤为:参照中国科学院全国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以1974年丽江市遥感数据作为本底数据,建立丽江市1974年的城市建成区矢量图;采用6位动态编码方式(即前3位表示本底影像中土地利用类型编码,后3位表示城市用地编码510,不足3位的土地利用类型编码末位补“0”),完成1974年~1986年城市扩展动态,并获取1986年城市建成区矢量图;以1986年建成区矢量数据为本底,按照上述方法重复完成1986年~1996年城市扩展动态和1996年城市建成区矢量图;以此类推,完成每个时段城市扩展动态和每个时段初期、末期的城市建成区现状制图(图2)。通过上述方法,获取丽江市12个时段城市建成区扩展动态(图3)。

表1 研究所需数据

图2 建成区信息提取流程

图3 丽江市12个时段城市建成区扩展动态

2 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2.1 丽江市建成区扩展的总体特征

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4)。1974年~2002年,丽江市扩展表现为缓慢平稳增长态势,城市规模从1974年的2.75km2增加到2002年的8.65km2,城市规模有所扩大,但仍保持小城市的空间格局。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为保护丽江古城的原始风貌,政府对丽江市建成区扩展进行了适当限制。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本研究2003年之前研究区域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建成区,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后研究区域为丽江市建成区,使研究结果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为丽江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到2006年丽江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96km2,是1974年建成区面积的6倍。2006年~2010年,丽江市建成区扩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10年的建成区面积为20.70km2,与2006年相比扩展了5.75km2,扩展面积是1974年建成区总面积的2倍。近三年来,丽江市建成区扩展面积为8.38km2,扩展速度达到所有研究时段的最高峰。2013年丽江市建成区面积为29.07km2,是1974年建成区面积的10倍。根据以上分析,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中国小城市特征[16,26],扩展速度逐渐增加,并由于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等旅游景点的开发驱动,2006年后城市建成区高速扩展,体现政策经济因素对建成区扩展的主导性作用。

图4 丽江市建成区1974年~2013年间面积变化

2.2 丽江市建成区扩展的各向异性

(1)等扇形分析法

等扇形分析法是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能够直观显现研究区各方位的空间扩展及其演变特征。朱俊逸在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对高密市空间形态影响的研究中运用等扇形分析法对高密市建成区用地扩展的各向异性进行了探讨[36]。尔德尼其其格等2013年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近百年城市空间扩展和演变的空间方向性趋势[31]。等扇形分析法以研究区中心为圆心,选取适当半径将研究区划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区域,运用GIS与各时期用地图层进行叠加,通过计算不同方位的扩展指数描述用地类型的空间分异[16],研究其城市扩展特征。

本研究以丽江市建成区1974年重心坐标为圆心,利用ArcGIS 9.3,选取能包含所有时期建成区面积的长度为半径,以正北方向为起点,划分成16个夹角和面积均相等的扇形区域,每个扇形的夹角为22.5°。将16个扇形区域与丽江市建成区各个时期现状图进行叠加分析(Intersect),提取各个时期、各个扇形区域的城市建成区扩展强度,并以雷达图形式予以展示。通过该方法可以直观地表现丽江市建成区各时期不同方位的扩展差异以及城市扩展的主导方向。由于各扇形夹角相等,使得建成区扩展强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比性。

(2)扩展强度指数

空间扩展是城市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测度指标多种多样。为准确、全面地反映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的各向异性,选取扩展强度指数,对丽江建成区扩展的各向异性和形态演变进行定量分析。

扩展强度指数是指某空间单元在某一研究时段的城市建成区扩展面积占其初始时期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研究时期城市建成区扩展的强弱或快慢,可计算各空间单元的年平均扩展强度指数,它实质就是用各空间单元的建成区面积来对其年平均扩展速度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扩展强度指数的表达式为:

表2 不同时段各方位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差异统计

其中,βi,t-t+n、ULAi,t+n、ULAi,t分别为空间单元i的年均扩展强度指数、在t+n及t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TLAi为空间单元i的初始时期建成区面积。

(3)建成区扩展的各向异性分析

为分析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的各向异性,选取等扇形分析法,提取建成区在不同时段不同扇形区域的扩展面积,计算不同时期各个方位空间扩展的强度指数,并对强度指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2)。借助雷达图,以直观形式表达不同时间各个方位空间扩展情况(图5)。

1974年~1986年,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缓慢,扩展强度指数平均值为0.0273,数据波动范围小,其中NNE为主要扩展翼,NW-NNW和SE为次要扩展翼。1986年~1996年十年间城市建成区加速扩展,并逐渐转向单翼主导型扩展模式。扩展强度指数变异系数为0.8203,是所有研究时段变异系数最小值,SSW-SW-SWW-W-NWW-NW为主要扩展翼,NEE-E为次要扩展翼,城市以向西扩展为主,向东扩展为辅。1996年~2000年,城市空间以多翼模式进行扩展,扩展强度指数平均值为0.1654,各方向均有扩展,但SEE、SSE-S、SWW、NWW-NW为主要扩展翼。

2000年以后,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持续加速,并均以单翼扩展模式为主。其中,2000年~2009年,城市空间主要为南向扩展,2009年~2013年城市空间主要为北向扩展。

2000年~2002年城市空间扩展指数平均值为0.1866,数据离散程度增加,SSE-S为主要扩展翼,SEE为次要扩展翼;2002年~2006年城市空间扩展指数平均值为0.4328,变异系数为1.0505,城市不同方位空间扩展强度差异减小,SSE-S-SSW为主要扩展翼,SWW、NW为次要扩展翼;2006年~2008年城市空间扩展主要方向为SSE-S,SEE、SWW、NWW-NW为次要扩展方向;2008年~2009年,城市空间扩展方向比较单一,扩展强度指数的变异系数达到2.3412,城市不同方位空间扩展强度差异显著,城市空间沿S-SSW方向扩展。

2009年~2013年城市不同方位空间扩展强度差异显著,其中,2009年~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强度指数平均值为2.2150,变异系数为2.4936,城市空间沿NNW方向高速扩展;2010年~2011年,城市空间以NWW-NW-NNW为主要扩展翼,SEE为次要扩展翼快速扩展;2011年~2012年和2012年~2013年,城市空间均沿NNW方向高速扩展。

图5 1974年~2013年不同方位空间扩展强度

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经历了3个阶段:1974年~1986年,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小于0.2,城市空间扩展规模较小,呈缓慢扩展态势;1986年~2009年和2010年~2011年,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加快,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大于0.2且小于2.4,城市呈快速扩展态势;2009年~2010年和2011年~2013年,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均大于20,是1974年~1986年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的100倍以上,同时是1986年~2009年和2010年~2011年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的10倍以上,城市空间扩展呈高速扩展态势。通过对比研究,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属于扇翼扩展模式(表3),并可以提炼为3种类型:扇翼缓慢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0.2)、扇翼快速扩展型(0.2<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扇翼高速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

表3 城市空间扩展模式

利用各研究时期丽江市建成区几何重心的迁移(图6),也可以反映建成区空间扩展的方向性特征。其中,1974年~2000年,城市空间重心向西偏北方向迁移;2000年~2009年城市空间重心首先向西偏南方向,然后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而2009年~2013年城市空间重心向北偏西方向迁移。因此,在所有研究时段,丽江市建成区重心位置总体为先向西,再向北的走向,这与上述研究的建成区空间扩展各向异性具有显著一致性。

图6 城市重心空间位置变化

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的重心位置向西、向北迁移具有特殊原因。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政府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文化古城。古城东侧为黑龙潭公园、玉泉公园和象山,不宜开发,阻碍了丽江市向东扩展,因此政府采取“另辟新城,保护古城”的政策[37]。尤其是2003年丽江设市以后,新城建设的步伐加快,使丽江建成区快速向西、向南方向扩展。近年来,位于丽江市北向的玉龙雪山风景区成为云南省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使城市建成区沿着通往玉龙雪山风景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向北扩展。

3 城市外部形态演变特征

3.1 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

(1)紧凑度概念

城市外部轮廓的紧凑度是反映城市形态的重要概念,也是表现城市空间形态内部各部分空间集中化程度的指标[10]。城市形态紧凑度的计算方法各异,其中以Boyce and Clark[38]提出的紧凑度公式应用最为广泛[10,16-17,31],其表达式为:

其中,BCI为城市紧凑度,A为城市建成区面积,P为城市轮廓周长。该公式以圆形作为标准计量单位,BCI的值在0~1之间,值越大表示城市形状越具有紧凑性,反之紧凑性越差,圆形区域的紧凑性为1。

(2)紧凑度特征

利用公式(2)分别计算研究时段丽江市建成区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图7),紧凑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城市用地扩展结果。在研究期内,丽江市建成区外部形态紧凑度均位于0~1之间,计算结果合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1974年紧凑度指数最大为0.349,2013年紧凑度指数最小为0.232,紧凑度指数变化幅度较小。1974年~1996年,随着建成区的扩展,紧凑度指数呈下降趋势;1996年~2000年,紧凑度指数有稍许上升,但2000年~2002年紧凑度指数又落回到下降趋势;2003年丽江撤县改市,城市开发扩展有所节制,使2002年~2006年紧凑度指数呈上升趋势;2006年以后,由于云南省大力开发旅游,丽江又具有著名的世界文化古城和的玉龙雪山风景区,使建成区持续扩展,外部形态紧凑度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下降程度与1974年~1996年相比较缓,表明21世纪以来建成区开发越来越趋于合理化。

图7 丽江建城区城市形态紧凑度变化

根据经济学原理,非紧凑性城市较紧凑性城市在交通效率、能源使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39]。丽江市外部形态紧凑度的逐年降低会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交通便捷性以及城市内部通达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未来城市开发中,要考虑紧凑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建立紧凑集约的文化旅游城市。

3.2 城市外部形态分形维数

(1)分形维数概念

城市有着复杂的非线性空间形态,具有内在的自组织、自相似和分形生长能力[40]。Batty和Longley最早提出了城市形态的边界维数概念[41],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城市形态具有重要意义[10,16]。分形维数是利用简单的锯齿状的不规则土地利用格局描述真实的城市状况[42]。本文使用面积——周长定义的分维数来衡量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特征。假定城市是一个封闭区域,其分维数表达式为:

其中,A为城市建成区面积,P为城市轮廓周长,f(D)=D/2,D为城市空间的边界维数。D反映了图形对空间的填充能力和图形边界不规则的复杂程度[16]。D的取值在1~2之间,值越大表示城市边界形态越复杂,值越小表示城市边界越整齐规则。

(2)分形维数特征

分形维数的大小表征城市地域边界的复杂曲折程度,分维数越高,边界线的复杂程度越大。根据公式(3)计算12个年度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周长的自然对数,结果表明丽江市建成区面积与周长具有强相关性(图8),相关系数为R2=0.9781,分维数为D=1.2846。结果表明丽江市建成区扩展中城市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形态较为简单,稳定性强。丽江市建成区面积与周长的双对数拟合方程为:

图8 丽江市建成区面积与周长的双对数相关性分析

图9 不同时期丽江市边界维数变化曲线

根据拟合方程计算丽江市建成区不同时期城市外部形态的边界维数(图9)。在研究期内,丽江市建成区外部形态分维数总体变化趋势为先震荡减小后缓慢增加,其中2006年分维数最小为1.265,1996年分维数最大为1.299。1974年~2006年城市建成区分维数震荡减小,建成区外部形态轮廓线复杂性降低,其中2002年~2006年建成区分维数达到所有研究时段最低值,即丽江市建成区扩展的外部形态在该研究时期最为规则整齐;2006年之后,分维数逐年缓慢增加,即城市外部轮廓复杂性越来越大,至2013年其外部轮廓复杂性出现降低趋势。

3.3 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的关系

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和分形维数与城市空间扩展变化密切相关。1974年丽江还是一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仅为2.75km2的小县城,紧凑度为研究时期的最大值。1974年~1996年城市空间以单翼缓慢和单翼主导型扩展,紧凑度持续下降。1996年~2000年城市空间以多翼快速扩展,空间扩展在各个方向相对均衡,致使紧凑度增加。2000年~2002年城市空间以单翼模式快速扩展,城市形态急剧变化,空间扩展各向差异明显,城市紧凑度降低。2002年~2006年城市空间以单翼主导模式扩展,由于2003年丽江撤县改市,丽江市人民政府也位于市古城区南部,城市以向南填充式扩展为主,导致紧凑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2006年以后,城市空间均以单翼快速或者单翼高速模式向外扩展,城市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大,紧凑度指数逐年下降,但下降速度与1974年~1996年相比较平缓,说明该时期城市空间扩展更强调城市内部的连通性。

在假定城市面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如果边界维数变大,则表明城市外部形态不规则程度增加,说明在这一时期城市建成区扩展相对粗放;如果边界维数下降,则表明城市外部形态不规则程度下降,说明建成区扩展相对集约;如果城市外部形态的不规则程度不变,则说明城市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16]。1996年~2000年和2002年~2006年,城市空间以多翼快速扩展和单翼主导扩展为主,城市外部形态的边界维数下降,城市外部形态不规则程度下降,城市集约性增加。1974年~1996年、2000年~2002年和2006年~2013年,城市空间以单翼模式进行缓慢、快速和高速扩展,城市外部形态的边界维数增大,城市边界非线性增强,城市形态趋于复杂。

因此,城市空间扩展会导致内部形态紧凑度和外部边界分形维数的变化,紧凑度增加的同时分形维数下降,反之亦然。城市扩展初期紧凑度较大,分形维数较小;扩展末期紧凑度较小,而分形维数较大。表明城市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内部连通性和集约性下降,城市形态更趋于复杂。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多个时期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1974年以来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和外部形态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如下:

①丽江市建成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属于扇翼型,具体为扇翼缓慢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0.2)、扇翼快速扩展型(0.2<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和扇翼高速扩展型(扩展强度指数最大值>2.4)3种类型。1974年~2009年,丽江市建成区主要向西扩展,2009年以后主要向北扩展。

②丽江市建成区紧凑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232,0.349],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城市内部连通性和集约性下降。外部形态的边界维数变化范围为[1.265,1.299],总体变化趋势为先震荡减小后缓慢增加,城市形态趋于复杂。

③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和分形维数与城市空间扩展变化密切相关。城市空间加速扩展,则城市紧凑性水平降低,城市内部的连通性和集约性下降;反之,城市紧凑性水平上升,城市内部的连通性和集约性增加。城市空间加速扩展,城市边界维数增大,则城市外部形态的复杂性水平上升;反之,城市边界维数减小,城市外部形态的复杂性水平下降。

本文采用遥感影像进行丽江市建成区扩展模式及其外部形态演变分析,受建成区概念的限制,研究区域具有一定局限性,只能揭示丽江建成区空间扩展的大体趋势。另外,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的关系只进行了定性分析,若揭示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和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1]牟凤云,张增祥,刘斌,等.济南市近二十五年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遥感监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1):73-79.

[2]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23(5):635-639.

[3]闫梅,黄金.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研究评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39-1050.

[4]刘盛和.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1):43-50.

[5]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LIU J Y,LIU M L,ZHUANG D F,et al.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1995—2000[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3,4:373-384,420-422.

[7]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等.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1):1-12.

[8]刘纪远,战金艳,邓祥征.经济改革背景下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5,34(6):444-449,476.

[9]胡晓明,李月臣,黄孝艳,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及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3(6):60-65,82.

[10]黄焕春,运迎霞.基于RS和GIS的天津市核心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7):165-171.

[11]张文忠,王传胜,薛东前.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扩展的城市化背景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75-582.

[12]何流,崔功豪.南京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与机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0(6):56-60,80.

[13]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4]吴宏安,蒋建军,周杰,等.西安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1):143-150.

[15]肖鲁湘,张增祥,谭文彬,等.近三十年乌鲁木齐市建成区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4):37-42.

[16]尚正永,张小林,周晓钟.基于RS/GIS的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8):64-70.

[17]吴国玺,申怀飞,潘春彩.基于GIS的郑州市城区空间扩展及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2):1-3.

[18]朱文一.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19]谭文彬,刘斌,张增祥,等.近三十年来昆明市建成区扩展遥感监测与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11(1):117-124.

[20]JENSEN J R,TOLL D L.Detecting residential land-use development at the urban fringe[J].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1982,48:629-643.

[21]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2]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3]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4]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地理学报,2000,55(4):407-416.

[25]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等.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5,60(3):392-400.

[26]储金龙,马晓冬,高抒,等.南通地区城镇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1):55-63,165.

[27]支继辉,秦佩,耿峰,等.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扩展及其景观生态变化相关性研究进展[J].河南科学,2008,26(9):1126-1130.

[28]杨振山,蔡建明,文辉.郑州市2001~2007年城市扩张过程中城市用地景观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4):600-605.

[29]冯健.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J].地理学报,2003(3):343-353.

[30]姜世国,周一星.北京城市形态的分形集聚特征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2006,25(2):204-212,369.

[31]尔德尼其其格,阿拉腾图雅,乌敦.基于GIS和RS的呼和浩特市近百年城市空间扩展及其演变趋势[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33-39.

[3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3]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4]ZHANG Z X,WANG X,ZHAO X L,et al.A 2010update of national land use cover database of China at 1100000scales using medium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4,149:142-154.

[3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Patent T50[S].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0:283.

[36]朱俊逸.工业空间格局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研究——以高密市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37]王瑞雪,史茂,余其芬.基于遥感影像解读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35(3):6-11.

[38]BOYCE R R,CLARK W A V.The concept of shape in Geography[J].The Geographical Review,1964,54:561-572.

[39]王茜,张增祥,易玲,等.南京城市扩展的遥感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5):554-559.

[40]SHEN G Q.Fractal dimension and fractal growth of urbanized areas[J].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2002,5:419-437.

[41]BATTY M,LONGLEY P.Fractal-based description of urban form[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 and Design,1987,14(2):123-134.

[42]LONGLEY P A,MESEV V.On the measurement and generalization of urban form[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0,32(3):473-488.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and Extern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Lijiang City

LI Min-min1,2,ZHANG Zeng-xiang1,ZHAO Xiao-li1,WANG Xiao1,LIU Fang1
(1.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2.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

This paper discusses urban space expansion and extern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Lijiang city.Data from long time serie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in analysis.Findings are listed as follows:(1)Urban spatial expan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phase and anisotropy.(2)Built-up area expansion of Lijiang city belongs to fanshaped wings expansion pattern and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types,including slow fan-shaped wings expansion pattern(the maximum of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is less than 0.2),rapid fan-shaped wings expansion pattern(the maximum of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is greater than 0.2and less than 2.4),and high-speed fan-shaped wings expansion pattern(the maximum of 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 is greater than 2.4).(3)The compactness index is from 0.232to 0.349which has a slow downward trend in general,and this caused the decline of inner city in connectedness and intensiveness;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from 1.265 to 1.299which has an oscillating decreasing at first and then increasing slowly,and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city is more complex.(4)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evolution of urban external morphology.If urban expansion has an accelerated speed,the compactness would descend and fractal dimension would increase;on the contrary,the compactness would rise and fractal dimension would reduce.

Lijiang city;urban spatial expansion;external morphological evolution;compactness;fractal dimension

10.3969/j.issn.1000-3177.2015.06.019

K928.5;P94

A

1000-3177(2015)142-0102-09

2014―12―09

2015―03―23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一三五规划项目”(Y4SG0100CX)。

李敏敏(1988—),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遥感,目前主要从事城市扩展遥感监测和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E-mail:limm@radi.ac.cn

猜你喜欢

丽江市建成区维数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β-变换中一致丢番图逼近问题的维数理论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实值多变量维数约简:综述
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现状结构分析与评价
填字游戏
具强阻尼项波动方程整体吸引子的Hausdorff维数
基于相关维数的涡扇发动机起动过失速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