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的方法

2015-03-11郑志民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习题教学效果情绪

郑志民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注重它深刻严肃的一面,而忽视它丰富生动的一面,就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教师就要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

动机是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的动机。那么,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对此,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重视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情绪若稍有懈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低迷的情绪。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处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愉悦的状态时,学生才会拥有良好的情绪,才会主动配合教师,激起参与的动机。良好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促进作用。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外,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也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巴班斯基曾说:“显而易见,不能只凭历史、文学和艺术的材料本身,而且还要教师在讲述这些材料时带有强烈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发展。”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饱满的教学情绪、生动的教学语言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辅以必要的仪态、手势、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以强化情绪信息的传递,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这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对此,教师可以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英国侵占我国香港”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相关资料;在教学“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习近平考察西柏坡的资料,然后结合教材讲述,突出会议的重要意义。这样一来,教师就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融为了一体,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历史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更有效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参与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问题展开辩论。对于有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在课上充当“教师”给其他学生讲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种方法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使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幻灯机、电脑等先进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地感知历史。

四、重视历史作业的创新

历史作业是巩固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前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环节的创新,而忽视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其实,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表明,对同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或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布置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或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以主观性、开放性习题为主,而对于成绩较差的班级或学生,作业要以客观性习题为主。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都能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避免因作业难度过大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

猜你喜欢

习题教学效果情绪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