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2015-03-11陈何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厌食症食欲葡萄糖

陈何晓

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陈何晓

目的分析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方法8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43例。观察组给予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 对照组给予多酶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86.0%(3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锌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厌食症患儿, 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可靠, 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健宝灵颗粒;葡萄糖酸锌;厌食症;治疗效果

小儿长时间处于食欲不振或食欲明显减退或降低时便出现了厌食症, 患儿的临床表现多为见食不贪﹑无食欲, 情况严重时甚至出现拒食, 厌食症同时也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病症[1]。厌食症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便极有可能出现免疫力低下﹑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D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同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2]。本院采用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对43例患儿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于本院的86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9例, 女14例, 年龄6个月~5岁, 平均年龄(3.3±1.3)岁;对照组男27例, 女16例, 年龄8个月~8岁, 平均年龄(3.6±1.5)岁;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制定的《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 如:指导患儿家属合理喂养, 帮助患儿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综合膳食,同时给予患儿多酶片治疗。其中<3岁患儿剂量为1片/次, 2次/d;≥3岁患儿给予2片/次, 2次/d。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 葡萄糖酸锌剂量为:<3岁患儿1片/次, 2次/d;≥3岁患儿1.5片/次, 2次/d。健宝灵颗粒用量:<5岁患儿1袋/次, 2次/d;≥5岁患儿1袋/次, 3次/d。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半年后, 对血清锌浓度进行检测, 采用比色法进行测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食量明显增加, 面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好转:患儿食欲有所增加, 精神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厌食症依然存在, 未得到改善或好转。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86.0%(37/43),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锌浓度为(7.35±1.80)μmol/L,对照组为(7.33±1.60)μmol/L;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锌浓度为(15.3±2.3)μmol/L, 对照组为(8.6±2.3)μmol/L。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锌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厌食症患儿好发于3~7岁, 传统中医学认为厌食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相关文献报道称厌食症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受全身疾病影响;②受到药物影响;③部分患儿可能为喂养不当所致;④神经性厌食。厌食症患儿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降低患儿自身免疫力, 增大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3]。

厌食患儿往往存在微量元素的缺乏, 同时缺乏锌元素也会存在厌食情况。厌食症与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 缺乏锌的患儿在厌食症患儿中占很大比重。患儿含锌消化灵敏度出现降低后, 消化功能会急聚减退, 导致患儿厌食。同时由于患儿进食量的逐渐减少, 导致锌元素摄入量不足, 使得患儿的厌食症状进一步加重, 如此的恶性循环。所以在治疗时应当注重补充患儿的锌元素, 提升患儿味觉敏感, 提升食欲。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 脾胃纳运动功能失常是导致患儿厌食的主要原因, 临床中通常采用内治﹑外治或内外合治等方法治疗。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用的健宝灵颗粒含有山药﹑银耳﹑茯苓﹑山楂﹑赖氨酸等成分。其中银耳为酸性多糖类物质, 可调动患儿的淋巴细胞, 提升白细胞吞噬能力, 且具有补脾开胃的效果[4-6]。而山药中的粘液蛋白能够降低患儿血糖, 对饥饿中枢产生刺激, 增强了患儿的食欲。茯苓则具有卵磷脂以及蛋白质, 同样具备刺激中枢神经, 提升患儿食欲的作用。山楂中具有苹果酸﹑山楂酸﹑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黄酮素等成分, 可以帮助患儿提升胃中酵素。同时赖氨酸则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可以帮助患儿体内丙酮酸代谢, 从而使其成为乙酰辅酶A, 能够帮助乙酰胆碱进行合成, 对神经中枢产生兴奋效果。刘春香[4]在研究中发现,采用健脾助运汤同时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锌片加减治疗厌食症患儿, 其总有效率高达95%。同时吴杰研[5]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 给予患儿口服葡萄糖酸辛口服治疗, 有效率也为90%。这说明了葡萄糖酸锌片在针对厌食症患儿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提升患儿食欲。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 治疗后,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86.0%(37/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锌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针对于厌食症患儿, 在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可靠, 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1]黄志敏, 唐兰芬, 林少珠, 等. 健宝灵颗粒配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儿科药学杂志, 2012, 18(3):17-19.

[2]骆常义. 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探讨.四川中医, 2001,19(6):7-8.

[3]吴艳华, 肖达民, 孙升云, 等. 小儿厌食症病机特点及治疗对策. 中医杂志, 2009, 50(11):1033-1035.

[4]刘春香.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8):1061.

[5]吴杰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吉林中医药, 2008, 28(8):587-588.

[6]赵会玲, 刘佳林.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临床观察.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33(8):9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102

2015-08-28]

516600 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厌食症食欲葡萄糖
高温天猪食欲下降,这六种饲料可消暑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莴笋开胃增食欲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仙茅苷、苔黑酚葡萄糖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的机制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