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5-03-11杨宁李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3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醒脑神经功能

杨宁 李鑫

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杨宁 李鑫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 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出现了显著下降, 且治疗后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醒脑静;尼莫地平;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急症, 占脑血管病的70%~80%[1], 该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 且有年轻化趋势,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为多个脑损伤机制共同作用, 治疗措施也尚不确切。本院采用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 同时经头颅CT或MR进行确诊, 且从发病到住院为48 h内。排除标准:①脑梗死后出血及进展型脑梗死;②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严重全身感染﹑患有代谢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以及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8例。其中观察组男33例, 女25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63.7±6.5) 岁;对照组男37例, 女21例,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62.0±6.1)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脑细胞保护等基础治疗, 并根据合并症给予调控血压﹑血糖﹑降血脂等相应处理。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8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14 d;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加入了醒脑静注射液20 ml﹑尼莫地平注射液8 mg的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1次/d,连续14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的标准[3]为依据, 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越高, 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痊愈:患者经过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45%;无效:患者经过治疗,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不明显, 减少<17%。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分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分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的NIHSS分值的下降程度更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8 21.63±4.21 8.05±3.91a对照组 58 20.01±5.75 11.19±4.68at 1.731 3.921 P 0.0861 0.000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28例, 显效20例, 有效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4.8%(55/58);对照组痊愈15例, 显效22例, 有效10例, 无效11 例, 总有效率81.0%(47/58),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压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是因患者脑部出现了供血障碍, 而使脑组织缺氧缺血, 进而发生了坏死。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尤其急性期死亡率高。对于脑梗死的治疗, 通常可采用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对脑细胞进行保护的药物治疗等。尼莫地平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①它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钙内流, 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②尼莫地平能够扩张脑血管, 缓解脑血管痉挛和脑循环, 从而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该药因脂溶性很高, 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强, 还能够阻断神经元的L-型钙通道, 促进胞浆中钙离子的释放, 减轻细胞中钙的超载, 因此还起到了保护神经元的作用[4]。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液, 主要成分包括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有开窍醒脑﹑化痰通瘀﹑安神定志﹑清热解毒﹑镇惊止痛﹑凉血行气之功效。以往的研究表明, 醒脑静通过静脉给药可直接透过人和动物的血脑屏障而作用于脑部, 从而大大地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脑细胞中水及电解质代谢平衡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及大脑的功能;研究还表明, 醒脑静还具有多种作用, 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浆内过氧化脂质﹑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管阻力﹑减轻神经损伤等, 对治疗脑血管病有非常好的疗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采用醒脑静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有效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 临床疗效也明显增强,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 联合应用醒脑静和尼莫地平能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同时全部患者均未发生血压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 说明两药联用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且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1]王德新. 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53.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6):379-381.

[3]何世锋. 尼莫地平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0):38-39.

[4]潘艳艳, 杨金锁. 尼莫地平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7):2633-2634.

[5]娄益飞.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5):984-9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73

2015-07-23]

121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5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醒脑神经功能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