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光,朝向深蓝

2015-03-11任红禧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5年2期
关键词:船体海洋教授

任红禧

人物小传:

段文洋,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期从事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力学问题研究,曾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在哈尔滨,“军工大院”是一处尽人皆知的地标。

今天,“哈军工”的主体虽南迁长沙,但这个大院的传人依然络绎不绝,勤奋睿智的段文洋便是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

2008年3月,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把段文洋叫到办公室,神情严肃地对他说:“国际海事组织最近进行了一次关于船体碳排放量国际标准的讨论,交通部和外交部的相关人员刚参会回来。日本代表团拿出一个新标准,目前咱们国家造的船都难满足这个要求。一旦这个标准作为国际标准执行,中国的船就很难卖出去了。我方提出反对却无力驳回,因为公式里有个符号咱们看不懂,你看看是怎么回事。”

段文洋接过材料,仔细看了看公式,然后自信地说:“虽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但从基础理论推导,我能给它挑出毛病来。”

“那好,我马上安排,你明年一同参会。”校长见段文洋胸有成竹,便立刻着手同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

2009年3月,段文洋跟随由交通部牵头的代表团前往伦敦,参加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58次会议。大会前夕,日本代表团邀请中方参会人员吃饭,试图通过非正式接触劝中方放弃申辩。

段文洋很清楚,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多时候是规则的竞争、标准的竞争,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掌握制胜高点,决不能有丝毫退让。

席间,双方代表交换了名片。段文洋一看日方参会官员基本都有海事学历背景,便问其中一位代表:“先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对方答道:“大阪大学。”

“大阪大学我常去,我认识你们的柏木正教授。”

“我正是他的学生。想必您应该清楚,这个新标准我们研究了十几年,已经很成熟了。”

“我掌握的情况恰恰相反,你们提出的这个标准仍处于研究阶段,如果把这种不成熟的东西作为国际法规施行,不但不利于减排,反而有害。我上个月刚刚见过你的导师,我现在就可以给他打电话核实。”

对方看无法占到便宜,悻悻地离开了。

正式开会时,段文洋代表中方慷慨陈词,将自己通过基础理论推算得出的理由一一陈述,证据充分。最终,日方提出的新标准提案未获通过。

如今,回想起这段经历,段文洋不无感慨地说:“到了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的关键时刻,才体会到打牢基础有多么重要。基础牢才能底气足,在国际舞台上才能有话语权。”

然而,扎实的基础离不开下苦功夫。段文洋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华罗庚的高徒戴遗山教授。一次,段文洋推导一个数学公式时卡了壳。戴教授见了,便告诉他:“去翻《数学手册》1023页。”

“这也太神了,老师,您怎么记得这么准?”这种情况遇到好几次后,段文洋拿着近1400页的《数学手册》向老师求教“秘诀”。

“总翻,你就知道了。”戴教授的回答很轻松,但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如今,段文洋也可以随口说出某个公式在厚厚的《数学手册》里的具体页数。当学生问起他是怎么背下来的时,他的回答与老师当年一样:“总翻,你就知道了。”

段文洋说,基础理论虽然枯燥,但他始终充满热情。这种钻研的动力源于一种责任,“关系到中国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利益”。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入列服役。航母舰载机起降是一个难题,因为船体不同于陆地,飞机的起降都会给船体施以作用力,颠簸的船体会影响飞行安全。

“大船上的起降要讲技术,现在已经不是拼命的时代了。”早在十几年前中国还没有航母的时候,段文洋便把目光对准了水波与浮体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而他的研究成果正好应用于此:一是解决船体晃动问题;二是对晃动情况提前预告,让飞行员有所预判。

2013年去某岛海域考察时,一位海监队员问段文洋:“段教授,您是研究水波作用力的,您帮我分析分析,我们的船因为晃得厉害,站都站不稳,为啥日本船员却能站得稳稳当当的?”

这话说得段文洋心痛。他知道,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解决起来很简单,可要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大船的稳定性,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8月,段文洋来到三沙海域考察。从三沙市的供给基地文昌市清澜港出发,段文洋和同行的院士、教授们每人要拎一箱水上船。那条船是三沙市当时唯一一艘公务船,船行12小时才到达三沙市政府所在的永兴岛,然后再前往各岛屿考察。

赵述岛是三沙群岛中的一个重要岛屿,绿椰林、白沙滩,海水洁净,清澈透底,宛若人间天堂。然而,面对美景,段文洋却无心陶醉,因为挠头的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这里与普通海域不同,海底不是石头、沙子,环岛周围全是珊瑚礁,航运条件极差。三沙的一位副市长介绍说,为了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曾用炸药炸开了一条航道,可台风大浪一来,航道很快又填满了珊瑚。

“路走不通,就拿火药炸,这显然还是原始的陆地思维!”段文洋不无感慨,如果不更新观念、改变思维,何谈维护海洋权益!后来,他和几位专家给出了对策:“不用炸,只要在浅水区做一段浮式栈桥就行,汽车都可以在上面跑。”

段文洋不仅对海洋的热点话题保持关注,还将诸如科考破冰船、蛟龙号等话题拿到课堂,把一些具体问题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探讨课题,让学生们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提高对海洋的研究兴趣。

建设“海洋强国”不只是一句口号,需要一代代人脚踏实地的努力。作为一名讲坛上“布道”的学者,段文洋觉得自己也是站在另一条“海防线”上。透过段文洋厚厚的近视镜片,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深邃的目光里是一片蔚蓝的海洋。

猜你喜欢

船体海洋教授
船模玻璃钢船体的制作方法(上)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劈波斩浪
开心格格
清洗船体外板的新型装置
高速水翼船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