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夫子 一代宗师

2015-03-10宫昌俊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史志江阴教育学

摘 要 缪荃孙是我国近代著名大学者,他一生与图书、图书馆事业结缘,在史学、方志学、金石学、教育学等领域成就斐然,对乡邦文化也多有贡献。他是江阴人民的骄傲。今天图书馆界纪念缪荃孙,不仅是传承文化,更需要发展好图书馆事业。

关键词 缪荃孙 图书馆史 史志 教育学 金石学 江阴

分类号 G256

0 引言

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是我国近代的著名文化名人,被称为“江阴夫子”“一代宗师”“中国图书馆之父”(图1)。缪荃孙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临港街道申港社区缪家村,根据《兰陵缪氏世谱》的记载,缪家是本地名门,缪荃孙的祖先大都出仕为官。祖父缪庭槐,官至甘肃平凉知府,父亲缪焕章,官至贵州候补道。缪荃孙出生在书香门第,故而很早就承袭家学,苦读诗书。缪荃孙在同治六年(1867)中举,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此后在翰林院任职,并多次执掌各地书院,创建江南高等学堂,筹建三江师范学堂,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民国之后,他任清史馆总纂。1919年,缪荃孙在上海病逝。清末民初,缪荃孙与王闿运、张謇和赵尔巽并称为“四大才子”。缪荃孙一生在藏书、版本、目录、史志、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建树,还为家乡做了不少贡献,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文化大家。

1 一生结缘书海

根据夏孙桐《缪艺风先生行状》的记载,缪荃孙“十一岁毕五经”[1]。缪荃孙自己说过,“荃孙年十二三,住申浦老屋,屋中存书四大厨,读经之暇,即取阅之”[2]3。可以说,早在少年时代,缪荃孙就已经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致力于藏书刻书、研究目录学,还创办了两大图书馆,与书籍打了一辈子交道。

1.1 致力藏书刻书

藏书刻书是伴随缪荃孙一生的事业。入京为官之后,他不放过任何征集图书的机会,常到琉璃厂“采访异本”,资金不够的时候,甚至“典衣购取”。积累了数十年,到晚年的时候,缪荃孙的藏书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余万卷。为了防止人亡书散,缪荃孙编纂了《艺风堂藏书记》《续记》和《再续记》等书目,将自己的藏书分门别类地逐一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藏书,缪荃孙并不像一般的藏书家秘而不宣,而是主张公诸同好。《艺风堂友朋书札》中就有很多反映缪荃孙与同时代知名学者之间借书交流的信札。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流传书籍,也是受到张之洞等人号召刻书的影响,缪荃孙在不遗余力搜书藏书的同时,也刊刻了众多书籍。缪荃孙刻书的特点是编刊丛书,例如《藕香零拾丛书》(图2)、《云自在龛丛书》等[3]。除了自己刻书之外,他还为官府和私人校刻了不少书籍,如为刘承干校刻《嘉业堂丛书》,为张钧衡校刻《适园丛书》等。缪荃孙刻书大都精选底本,仔细校勘,故而历来对他刊刻的书籍评价都很高。

1.2 研究目录学

缪荃孙是近代目录学大家,从帮助张之洞编纂《书目答问》开始,直至编纂《嘉业堂藏书志》,数十年间,编辑书目的工作从未曾间断过。一方面,他继承了清代以来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四部分类法在清代占有绝对优势,缪荃孙在编制书目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因袭旧法,在《书目答问》中采用了五部分类法。在其《艺风藏书记》中,采用了孙星衍的分类方法和版本分类法。另一方面,他编辑了数量众多的各类书目,数量和种类在目录学史上非常罕见[4]。缪荃孙一生编辑了诸多书目,不仅有推荐书目,还有书影书目、图书馆书目、金石目录、题跋目录等等。这些书目中,《书目答问》《士礼居藏书题跋》《荛圃藏书题识》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目录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3 创办两大图书馆

江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前身)和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中国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演变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创办两大图书馆则是缪荃孙人生的重大成就。1907年,缪荃孙接受两江总督端方的邀请,出任江南图书馆总办,主持了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的购买事宜,这些藏书成为江南图书馆馆藏的主要来源。此后《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江南图书馆书目》也是根据缪荃孙的要求编辑完成的。两部书目体现了缪荃孙重视目录作用的思想,也为江南图书馆开展正常工作提供了基础[5]。

宣统元年(1909),学部奏派缪荃孙担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由于一些原因,缪荃孙直到宣统二年(1910)方才就任。根据已经确定的办馆宗旨,缪荃孙对京师图书馆的馆舍布局、人员机构、藏书、阅览开放、经费等进行了全面的筹划[6]。在北京筹备学部图书馆的一年里,缪荃孙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整理图书,编制目录。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缪荃孙编制了《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两部目录[7]。缪荃孙一年左右的筹备工作,为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书籍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一生编修史志

缪荃孙的史学成就,体现在金石学、史稿编纂和地方志编修等方面。他在继承乾嘉以来史学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更好地反映了历史学的发展和变化。

2.1 精研金石学

金石是缪荃孙收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刚中举人、游历四川的时候,缪荃孙就留心于金石拓片的搜集整理。缪荃孙收集拓本的主要途径不是重金购买,而是亲自或托人拓印。数十年下来,他收藏的拓本达到了一万几千种,涉及的地区从长城内外到大江上下,几乎遍及大半个中国。他的金石学研究成果体现为《顺天金石志》等金石学著作,也散见于文集之内。利用金石学的研究成果,缪荃孙考订了不少文史资料,还编纂了《辽文存》一书。在《辽文存》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撰了《辽艺文志》[8]。

2.2 编修史稿

缪荃孙在清史研究上也有不少成果。光绪九年(1883)缪荃孙开始在史馆修纂儒林、文苑、循吏、孝友和隐逸等五传,由于和总裁徐桐有矛盾,不得已弃官离京,中断了清史的修纂工作。在此之前,缪荃孙已经开始辑录道光至光绪年间碑传的任务,到宣统二年(1910),他刻印了《续碑传集》。这部书在继承全祖望和钱仪吉著作方法和体例的基础上,添改了一些类目,为清史和近代史研究提供了资料。1914年,清史馆开馆,缪荃孙担任总纂,为清史馆拟定了开馆办法,共同草拟了《谨拟开馆办法九条》,提出了“搜档册”“采书籍”“勤采访”等不少意见,希望保证清史的编纂质量。在编纂清史的过程中,缪荃孙注意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要为畴人另立专传。除了清史,缪荃孙还对《晋书》和《辽史》进行了补编。缪荃孙补编了后凉等政权的百官表,还纠正了《晋书》中的一些错误[8]267-296。endprint

2.3 编修地方志

缪荃孙一生参加过《顺天府志》《昌平州志》《湖北通志》《江苏通志稿》和《江阴县续志》等五部方志的编纂工作。《顺天府志》是缪荃孙参与编修的第一部方志,是清代官修北京方志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梁启超等著名学者都对这部方志十分赞赏[9]。缪荃孙编修方志注重考证,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还注意反映时代和地方特色,地图测绘和统计表等新兴事物都被纳入了方志之中[10],因而相关作品资料丰富,内容丰赡,极具参考研究价值。

3 一生孜孜育人

缪荃孙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国的教育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进程。缪荃孙作为当时的著名学者,亲身参与到了这一进程之中,在传统书院执教的同时,还创办了新式学堂,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

3.1 传道各地书院

自光绪十四年(1888)起,缪荃孙曾经先后在江阴南菁书院、山东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和常州龙城书院担任山长。泺源书院是近代山东的著名学府,承载着文化命脉。在缪荃孙掌教之前,泺源书院的教学以考课为主,教授学生八股文章。缪荃孙到任之后,逐步将书院改造成科举加学术研究的模式,并培养了尹彭寿等名家,促进了山东金石学的流传和发展[11]。在担任龙城书院山长期间,缪荃孙将学生的作业刻印为《龙城书院课艺》一书,该书包括专修经史词章的习作,也包括专修舆地算学的文章[12]。这些习作对当时国运衰落、外强凌辱的现状很不满,表达了学生希求自奋强国的愿望,也反映出缪荃孙教书育人的思想理念。

3.2 创办新式学堂

光绪二十八年(1902),根据上谕,钟山书院改为江南高等学堂,缪荃孙由山长就任监督(校长),开始着手将旧式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缪荃孙在去日本考察教育事业回国后,在制定学校章程、编辑教材、编订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工作。因为创办有功,缪荃孙被清廷加授四品卿衔。缪荃孙还曾筹建过三江师范学堂。江南高等学堂和三江师范学堂是南京诸多高校的前身,因此可以说,缪荃孙对江苏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3]。

3.3 注重培养人才

缪荃孙一生在各地执教,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学者。这其中就有柳诒徵等名家大师。以柳诒徵为例,缪荃孙筹备江楚编译局的时候,罗致柳诒徵到编译局分纂,二人就此结下师生之缘。缪荃孙对于柳诒徵相当欣赏,为柳诒徵提供了不少机会,比如推荐柳诒徵随员考察日本学务,聘请柳诒徵任教江南高等学堂等。柳诒徵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学术领域宽泛、史学成就突出的学术风格,与缪荃孙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柳诒徵后来主持江苏国学图书馆,研究目录版本之学,可以说是真正继承了缪荃孙的衣钵。

4 一生不忘乡邦

咸丰十年(1860),由于太平军占领江阴,缪荃孙离开家乡,此后他在家乡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即使如此,缪荃孙依旧心系故土,为乡邦的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1 执教南菁书院

光绪十四年(1888),缪荃孙继母病故,他回乡丁忧。应江苏学政王先谦之邀,缪荃孙担任南菁书院山长。江苏学政当时驻节江阴,南菁书院是由学政兴办的全省最高学府(图3)。南菁书院自开办之日起,就崇尚朴学,不习八股之业。缪荃孙任教期间,他从文学鉴赏、古文创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专门指导。当时,缪荃孙主持了很多文学创作活动,不少作品收入《南菁古学题》一书。在担任山长期间,他还主编了《南菁书院丛书》,这部书主要是经笺、史注类的内容,反映了南菁书院崇尚经学、实学的风气。

4.2 编修《江阴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

《续志》是缪荃孙编纂的最后一部地方志,历来评价较高,被认为是缪荃孙编纂的各部方志中成就最高的一部。《续志》如实记载了晚清以来江阴的变化和发展,提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论述内容上,《续志》改变了以往方志轻视经济的做法,对江阴本地经济发展给予了大量篇幅,记录了当时江阴茧行、纱行和布行等的详细资料。正如缪荃孙在《续志》中提到的“将来新学昌明,古法将为新学所代替”一样,他编修方志的思想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展[10] 167-171(图4)。

4.3 保存乡邦文献

缪荃孙一直都关注江阴地方文化的传承,全力征集和搜集相关著述,编纂和支持各类地方文献的出版刻印。江阴历代的不少典籍,都是在缪荃孙的努力之下被找到并传播开来的。在盛宣怀的资助之下,缪荃孙主持了《常州先哲遗书》的编纂工作,其中收录了大量江阴的地方文献。同时,缪荃孙还鼓励和推动其他人士刻印书籍,金武祥的《江阴丛书》就是在他的推动之下出版的。缪荃孙还特别关注江阴本地的藏书家,如他对明代江阴藏书家朱承爵和李如一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指出,关于黄丕烈关于朱承爵爱妾换《汉书》的记载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其实是松江朱大韶以一美婢换宋椠袁宏《后汉纪》[2]423。他把李如一的《得月楼书目》收录进了《常州先哲遗书》,并为李如一专门做了一篇传记[14]。

5 结语

缪荃孙是江阴人民的骄傲。为了纪念他,江阴专门建立了缪荃孙纪念馆和图书馆,举办了“全国缪荃孙学术研讨会”。在江阴,缪荃孙已经和徐霞客一道,成为江阴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用各自的人生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是江阴“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精神的杰出代表。

今年是缪荃孙诞辰一百七十周年,纪念缪荃孙的意义不仅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包括缪荃孙在内的众多仁人志士发展图书馆事业筚路蓝缕、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品质,勉励今人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多尽一份力、多尽一份责。

参考文献:

[ 1 ] 夏孙桐.缪艺风先生行状[C]//政协江苏省江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江阴文史资料第十五辑.江阴,1994:7-14.

[ 2 ] 缪荃孙.艺风藏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

[ 3 ] 杨洪升.略论缪荃孙编刻丛书的特色[J].出版科学,2007(6):73-80,84.

[ 4 ] 周铁强.刍议缪荃孙在目录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78-80.

[ 5 ] 张淑萍.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南北两大图书馆[J].图书馆情报论坛,2007(3):64-66.

[ 6 ] 焦树安.京师图书馆早期的三位馆长:缪荃孙,江瀚, 夏曾佑[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4):83-87.

[ 7 ] 张廷银.缪荃孙与京师图书馆藏书目录[J].文献,2008(4):107-113.

[ 8 ] 张承宗.缪荃孙的史学成就[J].近代史研究,1983(2):267-296.

[ 9 ] 史梅.缪荃孙与地方志[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8(3):167-171.

[10] 王萍芳.论缪荃孙所纂《江阴县续志》对第二轮修志的借鉴意义[J].中国地方志,2007(4):34-35.

[11] 杨洪升.缪荃孙与泺源书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3):82-84.

[12] 《龙城书院课艺》与清末书院制度[EB/OL].[2014-09-

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b5c652f701019pi9.

html.

[13] 张厚生.缪荃孙与南京高等教育[J].南京史志,1998(1):21-22.

[14] 盛宣怀.常州先哲遗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宫昌俊 江阴市图书馆馆长。江苏江阴,214431。

(收稿日期:2014-10-13 编校:刘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志江阴教育学
江阴:探索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江阴旅港同乡会成立26周年晚会在港举行
江阴旅港同乡会成立26周年晚会在港举行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