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主席,我学雷锋错了吗

2015-03-10李怀勇

雷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雷锋毛主席雷锋

文|李怀勇

毛主席,我学雷锋错了吗

文|李怀勇

一道又一道坎面前,何朝海彷徨了。深夜,何朝海一个人跪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画像前,心潮澎湃,泣不成声——

离校回家,第一次闯北京城

1948年12月9日,何朝海出生在安徽省肥东县一个乡村。

1963年,毛主席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第一次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何朝海联合班里的同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打扫教室卫生、帮老师擦黑板、扫院子,班里从此不再排值日表,小组全包了。星期天还到附近的村里帮着孤寡老人抬水、锄草、起花生、挖红薯等,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什么活都干。

当年8月15日,在何朝海的倡议下,学校又成立了“雷锋叔叔研究会”,何朝海和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专门研究雷锋叔叔是怎样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县教育局听说这件事后,专门派人送来了一套《毛泽东选集》和一本《雷锋的故事》。

1964年春天,小学6年级毕业后,何朝海回到生产队放猪,给家里挣工分。何朝海有个姑奶奶,大儿子在北京工作。老人想去看儿子,就让何朝海的父亲陪同。何朝海知道了,就软缠硬磨地非要跟着一起去,父亲没有同意。何朝海竟然瞒着父亲自己借来车票钱,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就这样,何朝海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当晚,他坐车走到木樨园的时候,看见了一所半工半读服务学校,一时好奇,就下车找到学校的老师,成为学校初级班的一名寄读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何朝海认识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吴运铎送给何朝海一本《把一切献给党》,还在扉页题字:“峰高无坦途,攀登莫畏难。与何朝海同志共勉。”

不久,何朝海又认识了他人生中另一个很重要的人——北京德茂牛场场长,全国劳动模范,被毛主席接见过的张振儒。受这两个人的影响,何朝海有了一个想法:在北京成立一个“雷锋资料馆”。

张振儒很支持何朝海,他在牛场里给何朝海找了两间空房,还到丰台文化局帮着找资料,办手续,一个多月的忙活,一张同意成立“雷锋资料馆”的批文摆在了何朝海的面前。张振儒又把自己和毛主席的合影照、1950年和1956年全国劳动模范名单、影集等重要物品,都送给了何朝海。这一天,是1964年6月26日。其中影集里就有雷锋的县委书记张兴玉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通过朋友介绍,何朝海还认识了时任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的指导员古忆民。古忆民是古柏的儿子。1929年毛主席在江西瑞金任前委书记时,古柏任前委秘书长。古忆民给何朝海讲父亲和毛主席一起战斗的故事,并把自己收藏的一套《烈士丛书》送给了何朝海,里面有几千个烈士,每个烈士都有照片和一个英雄的故事。这又丰富了资料馆的内容。

学校推荐,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

1965夏天,何朝海离开北京,回到老家,在古河中学读初中。学校请来南京军区学雷锋标兵马春旺给同学们作报告。马春旺在出差的路上遇见了一位病人,及时地把病人送到了医院,并把自己的100多元津贴交给了医院,自己只留了一点能够回部队的路费。何朝海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了这个学雷锋标兵的军人,觉得他就是雷锋的化身,他再次坚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学雷锋,走雷锋的成长道路。

这一年,17岁的何朝海被选为初一(一)班班长,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被县教育局和县团委评为劳动模范、学雷锋五好青年等。

1966年10月30日,这一天对何朝海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

何朝海作为全县的“学雷锋五好青年”代表被学校和县里推荐到北京,成为“毛主席第六次接见红卫兵”的全国成员之一,接受毛主席的检阅。检阅那天,他被安排在天安门西侧观礼台,离毛主席约有30、40米的距离,因为那天是阴天,何朝海朦朦胧胧地看见毛主席挥了挥手里的军帽就走了,具体样子没有看清楚。这对何朝海来说,既欣喜又深感遗憾。

下图:何朝海与雷锋战友乔安山等人合影

几天后的11月3日,北京城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红旗飘飘。何朝海作为“毛主席第7次接见红卫兵”的成员(一共有8次接见),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上,面对面地见到了毛主席,还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何朝海就站在离毛主席3、4米远的位置。何朝海激动得泪流满面,就像在做梦一样,他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回到学校后,县里组织了一个报告会,何朝海在万人大会上,激情澎湃地和大家分享见到毛主席的亲切感受和学雷锋的感受体会。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学雷锋队伍中的一个成员。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离做雷锋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30多年后,每当何朝海带着全国的劳动模范和雷锋的战友、同学、学雷锋模范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时,他总会情不自禁地告诉大家,当年他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就站在这个位置。

何朝海作为全县的“学雷锋五好青年”代表被学校和县里推荐到北京,成为“毛主席第六次接见红卫兵”的全国成员之一,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成为100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

何朝海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到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深造一番。

1969年9月,何朝海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北京卫戍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这也是何朝海第三次进京。

成为军人的何朝海,深感世界之大,他把在地方学雷锋的优良品质都带到了部队,做事认真、团结战友、服从命令、任劳任怨,他见不得战友有一点困难,心里时刻想着周围的战友。不管哪个战友家里有困难,只要他知道,就会慷慨解囊去帮助。不训练的时候,他就跑到菜地里拔草,到厨房帮厨,帮助身体不舒服的战友洗衣服等,总之,他是个闲不住的人。

由于何朝海在部队的突出表现,深受部队领导的赞扬和战友们的拥护,没过多久,就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并荣立了三等功。1970年7月7日,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部队就没有预备期,1978年之后才有党员预备期。不久,又被破格提干。

从1970年开始,何朝海先后被地方10多所大学、30多所中学、50多所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每年为他们作报告近300场次。到了1973年,团、师党委研究决定,让何朝海做专职校外辅导员,把雷锋精神在部队和青少年当中发扬光大。特别令何朝海感动的是:团、师党委特批给何朝海两年时间,写出自己10年学雷锋故事,书名定为《雷锋之路》。

“远学雷锋,近学何朝海”

为了总结何朝海学雷锋事迹,团政治处派了李振汉、仇新荣、曲万德和张兴华4位宣传干事,要他们用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何朝海60至70年代十年间的学雷锋事迹和成果,在全团举办一次“何朝海学雷锋事迹展”。

那些年,何朝海出席了北京军区和北京卫戍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学雷锋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73年3月5日,是何朝海又一个光荣的好日子。这天,全团举办了“何朝海学雷锋事迹展”;晚上,团里又在大礼堂举行了一场1000多人参加的“何朝海学雷锋文艺晚会”。

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节目主持人高声喊出“远学雷锋,近学何朝海”的口号。

一个声音响起了,100个声音响起了,1000个声音响起了。整个礼堂一遍又一遍地回荡着“远学雷锋,近学何朝海”的口号。

从此,这句话就出现在各种会议和报告会上。

上图:1989年3月5日,中组部部长张全景、王郁昭等领导出席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新牌匾揭牌仪式

离开军营,又被抢回北京

何朝海还没来得及向他的老师和学生们说一声道别的话,还没来得及向来采访的记者作一个解释,就匆匆离开了军营,离开了部队。

1981年12月31日一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报了何朝海学雷锋的先进事迹。

上午,《人民日报》军事部记者和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周玉春如约来到团政治处,说来采访何朝海。团政治处的人说,何朝海昨天晚上转业了。《人民日报》的记者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是昨天下午跟政治处曲干事约好的,准备明天上头版的,怎么这么快就转业了呢?

北京市教育局的人也来了,说局里领导派他们给何朝海送来300元奖金;北京钢铁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开车来接何朝海去做报告;还有几所中小学的老师也来找何朝海联系做报告的事。结果都扑了个空。

这一天,团政治处的人忙的团团转,被各种疑问和埋怨、责难搞得晕头转向,心里七上八下。周玉春还说:宣传部还准备派人帮助何朝海修改书稿《雷锋之路》哩。

北京市教育局的人回去赶紧把何朝海转业的情况向局长做了汇报。韩作黎局长一听急了,这样好的学雷锋人才怎么会转业呢?即便转业了,也应该留在北京啊!部队不要咱们要。于是,连夜起草了一份“关于全国学雷锋模范何朝海同志留京的申请报告”,第二天一早就报给了市人事局。结果被人事局退了回来,理由是,何朝海只是个基层干部,不符合留京的条件。韩局长马上找到分管教育的白介夫副市长,白副市长很重视此事,立即报告给市委书记。市委书记说,昨天还有个国务院的首长找我给安排一个工程师进京,我没同意,但何朝海可以。首都是首善之都,不缺技术人才,我们就需要何朝海这样的雷锋式人物。

就这样,何朝海的命运又发生了重大改变。

何朝海在路上想,到了北京,还是先到部队落个脚再说,走的时候太急,和团里的领导连个招呼也没打,趁回去的机会和他们解释解释。

当他赶到团部时,眼前的景象又把他吓了一跳,团里的领导和战友们敲锣打鼓地列队欢迎他。团领导很歉意地说,当初让您转业是考虑不周,有些草率,师里和卫戍区首长知道后都批评我们了。这样吧,您还是回来继续工作吧,您也不用去校外辅导站了,直接到团政治处工作。

何朝海回部队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他们说:“学雷锋不吃亏,学雷锋终归有好报。”

第二天,市教育局的人又把300块钱奖金送来了。何朝海拿着300块钱直接送到了共青团中央,给了书记处书记高占祥,请他转给正在筹建的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北京市教育局征求何朝海的愿望和要求,把何朝海安排在北京市少年宫图书馆工作。少年宫王瑞宣书记急着找何朝海的档案,结果早被丰台区教育局捷足先登了。理由是,何朝海的雷锋资料馆落户在丰台。何朝海能够当选区、市、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也是我们丰台区人民选出来的。

何朝海回部队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官兵,他们说:“学雷锋不吃亏,学雷锋终归有好报。”

换岗不丢责,父子齐助阵

其实,适合何朝海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应该是部队,可命运之神却偏偏在他生长的最旺盛的时候给了他一个180度的大转折,他的人生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蜿蜒的曲折之路。

在丰台少年宫,何朝海先教孩子们武术、写作。后来根据领导安排,又搞群众文化。但他宣传雷锋精神的活动始终没有落下,并且得到了好多好心人的帮助。

1984年,北京木材厂赞助了他100块三合板,解决了他做宣传展板的问题。

1985年,住在西城区新文化街的一个美籍华人梁老板给了他5间民房免费使用。这一年,在何朝海的协助下,在东营房创办了红专乐幼儿园,后被区教育局命名为“雷锋幼儿园”。

1989年,崇文区武姓居民把二环边上自家6间平房无偿赠给了“雷锋馆”和“吴运铎纪念馆”。

1990年,何朝海又自己贷款20万在丰台区东高地南小街(北京卫戍区靶场南侧)买了一块地,建起了一个简易的小院子。几经周折的雷锋资料馆总算有了一个固定的家。里面陈列着何朝海几十年来费尽心血搜集来的有关雷锋的各种资料:雷锋生前用过的马灯、读过的《毛泽东选集》《把一切献给党》,训练时用过的木枪托和存折、照片等。许多人慕名而来,最多时展览馆一天接待过4000多名小学生参观。

在这期间,父亲也来到了北京,帮助何朝海。从1985至1996年,何朝海和父亲每人骑一辆大三轮车,车上绑着几十块宣传雷锋事迹的展板,先后在前门、正阳门箭楼、东南城角楼、德胜门、丰台科技馆、北京市少年宫等地搞“雷锋精神巡回展览”,参观的群众、学生上百万人次,大的展览,每次就有上万人参观。

何朝海的雷锋展览馆也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旺季,每天来参观的群众和学生等络绎不绝,少则数百人,多则几千人。

再掀学雷锋高潮,增添信心和力量

1990年1月9日,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对开展学雷锋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确定学雷锋活动的主题是:“学习雷锋精神,作四有青年”。3月5日,由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李瑞环在会上讲了话,指出要把握雷锋精神的本质,立足现实需要,使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下去。3月5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为学雷锋题词,并接见全体代表,对代表们给予高度赞扬和热情鼓励。

何朝海也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热情接见,还认识了全国学雷锋模范吴金印、李双良、申纪兰、李润虎、张子祥、杨怀远和袁隆平等人。这给何朝海在宣传雷锋的道路上,增添了无形的信心和力量。

全国各级团组织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开展,9000多万青少年参加了活动。

何朝海的雷锋展览馆也迎来了自成立以来的旺季,每天来参观的群众和学生等络绎不绝,少则数百人,多则几千人。何朝海又当馆长又当讲解员,因为工作人员不够用的,到了晚上才感到自己的嗓子沙哑和干燥。

调解纠纷,老舍茶馆再次开张

老舍茶馆坐落在前门西大街,创建于1988年。茶馆的老板尹盛喜,也是大碗茶的创始人,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还担任过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是何朝海学雷锋的得力支持者。

1997年,因为前门地段改造的事,在老舍茶馆的产权问题上,和宣武区政府闹了点不同意见,导致茶馆停水、停电、停业数天。尹盛喜和宣武区政府的领导多次协商无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和几十名员工辛辛苦苦花10年时间创造的这个品牌被毁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尹盛喜就找何朝海商量,这事该怎么办?

何朝海找宣武和北京市的领导,从中间调和,要求保留老舍茶馆。毕竟他是全国的学雷锋模范,认识他的人很多,不管找到谁,人家都会给个方便。

上书中央军委,雷锋团有惊无险得以保留

1997年,中央军委下达了“裁军50万”的命令,沈阳军区雷锋团也在被裁之列。雷锋生前所在团的官兵接到命令后,心痛不已,着急万分。在这紧要关头,他们想到了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于是,以全团官兵的名义,起草了两份文件:“关于保留雷锋团的申请”和“关于请求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中国雷锋报和中国雷锋纪念馆向中央军委反映雷锋生前所在团全体官兵的心愿”,并派时任雷锋班的班长李有宝为代表来到北京。

何朝海看了两份文件,心头很沉重,但非常理解雷锋生前所在团官兵的心情。他以三个雷锋单位的名义连夜起草了一份 “关于请求江主席和中央军委保留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报告。报告里总结了雷锋生前所在团成立三十多年来的先进事迹和在全军全国的影响。如果裁掉,对雷锋生前所在团全体官兵和全国人民感情上将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伤害。并于6月15日上报中央军委。

7月,张万年副主席和江办主任尹庆民给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回电话,说中央军委首长经过研究,决定保留雷锋生前所在团,并感谢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当何朝海把这个喜讯电话告诉雷锋生前所在团的时候,他们已经接到了保留命令。

为了感谢何朝海和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雷锋生前所在团以全体官兵的名义给研究会送来了一面感情饱满的锦旗,上面写道:“衷心感谢雷研会、雷锋报、雷锋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向前进。”

25年没领工资,坚守对大学生的承诺

1990年,何朝海在北京大学做了一场学雷锋的报告。在报告会上,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雷锋,雷锋是共产党虚构的。您要是承认真有雷锋,那您能两个月不领工资吗?

何朝海回答说:雷锋是真实的,他做的好事也是真实的!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从今天开始我可以半年不领工资,我能做到,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何朝海真的6个月没有领工资。后来,何朝海干脆不去领工资了。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现在已经25年了,一分钱也没领过。

何朝海的生活很简单,不抽烟不喝酒,一天只吃两顿饭,上午熬粥多放一些水,下午热热又是一顿。有时,几个馒头就凑合一天。原来有工资的时候,除了买些纪念馆用的资料外,其余的钱基本上都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后来的生活基本靠老伴的工资,现在靠老伴每月2000多块钱的退休金维持。有关单位和组织、部队和地方先后8次给他分房,何朝海都婉言谢绝了。

下图:1996年5月18日,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览(左一为何朝海,右二为荣秀霞同志)

何朝海说,国家有关部门有批文,他的展览可以适当收一些费用,但他从来没收过任何人一分钱。他说,我做的是学雷锋的事,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否则就失去了学雷锋的意义,就给雷锋叔叔脸上抹黑了。他对国办雷锋馆收费始终费解。有一些好心人士,以捐助的形式给一些赞助,这种情况我可以接受。有捐图书资料的、有给米面油盐、蔬菜的、有给办公用品的,也有给人民币的。后来工作量大了,还有好多来做志愿者的大学生,把假期打工挣来的钱部分捐给了资料馆,这让我很感动。这也是我宣传雷锋精神最大的收获和动力,总算后继有人了。

中央有批复,12年没有落实了

2004年7月1日,有人到国家民政部实名举报学了40多年雷锋的何朝海,说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是假的,所开展的活动都是非法的。

举报人是个很有名望的人,民政部当天就在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取缔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7月2日,《新京报》《北京晚报》等报道了这个消息。

万般无奈,何朝海当即就给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写了一封信,要澄清事实,还他一个公道。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的王仲田局长负责处理此事,经过了解核查,确认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是1983年3月12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的,是一个合法机构,只是在民政部还没有登记注册。王局长于7月6日给何朝海回复,同意协调国家民政部相关部门,国庆节前给补办一个登记注册手续。

时间过去整整12年了,何朝海往民政部跑了几十趟,都以种种理由被推诿,至今没有给登记注册。何朝海也只能顶着“不合法”的帽子,做着学雷锋的事情。

一个又一个坎,何朝海一个人跪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的画像前,心潮澎湃、泣不成声:亲爱的主席,难道我学雷锋错了吗?

召开学雷锋经验交流会,却遭阻拦

2013年12月18日,为了庆祝雷锋同志73岁诞辰,“全国军民第十三次学雷锋经验交流会”计划在重庆市召开。

凌晨2点钟,重庆市公安局的同志来到何朝海的房间说,根据有关领导指示,今天的会议不能开,还是取消吧。何朝海问,为什么?公安同志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上边的意思。双方交涉到凌晨四点,商量的结果是,只发先进单位的证书,报告部分就不做了。

早晨8点,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与会人员准时到了会场,公安人员也都来了。何朝海这边召集会议,那边公安的条子就递过来,只好发完证书就结束了会议。何朝海说,在会场不能开,我们就分三个小组到房间里进行。

这是十几年来唯独一次不受欢迎的会议。我是宣传雷锋精神,弘扬正能量,到底为什么不能开?何朝海现在也没搞明白。

一个又一个坎,何朝海一个人跪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的画像前,心潮澎湃、泣不成声:亲爱的毛主席,难道我学雷锋错了吗?

责任永不变,传承我放心

何朝海从第一天学雷锋开始,到今天已经有52个年头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不管有多艰难,不管有多少误会和不被人理解,但有一样是值得自己欣慰的,那就是在这条光明的道路上,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尽管有太多的不如人意,但他心底那份坚守的信念永远没变。何朝海自豪地说,我这一生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社会和国家,也对得起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何朝海这些年里办的馆还有:毛主席丰功伟绩馆、吴运铎纪念馆、革命烈士教育馆、元帅将军纪念馆和雷锋精神宣传馆、雷锋传人国家榜样馆等。其中雷锋纪念馆和吴运铎纪念馆被《北京青年报》评定为“北京时代英雄线” 三个参观点中的两个,并于2011年7月1日对社会公布。

何朝海还在其他雷锋社团兼职:中国雷锋工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雷锋精神学校副校长、中国雷锋报总编辑、中国雷锋城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军民学毛著学雷锋经验交流会秘书长、中国雷锋资料馆和中国雷锋纪念馆馆长、中国雷锋、中国集体雷锋评选委员会总干事等。

几十年来,何朝海以中国雷锋精神研究会的名义,组织各类研讨会16次;组织“学毛著学雷锋经验交流会”15次;组织“北京市军民学雷锋经验交流会”12次。英模人物烈士家属慰问会300多场,做学雷锋报告3000多次,听众过百万人;组织宣传雷锋展览上万次,参观的群众和师生数百万人;积极发展雷锋传人队伍,会员单位4000多个,会员26万多人。评选命名雷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雷锋招待所、派出所、医院、敬老院,雷锋村,雷锋城,雷锋号列车,雷锋车组,雷锋社区等100多家。何朝海和他的纪念馆先后被各种媒体报道过11200多次。

为了把雷锋纪念馆发扬光大,他接受了一位地方老板的资助,一座规划14层上万平米的新纪念馆将于明年动工,届时将会容纳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学习。这也是他这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根据何朝海口述整理)

猜你喜欢

学雷锋毛主席雷锋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写给雷锋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