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庆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现状分析

2015-03-09何丽丽王平林耿慧宝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5年7期
关键词:庆阳市包虫病食源性

何丽丽,王平林,耿慧宝

(甘肃省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庆阳 745000)

食源性疾病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疾病[1]。本文旨在分析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现状、发病规律和发病特点,为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城乡居民为监测目标,以在此期间发生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重点人畜共患病,以及食品中致病菌和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等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依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借助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对所监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2],以掌握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现状和发病规律。

1.2.2 质量控制 对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量化考核,监测全过程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监测结果数据资料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物中毒分析

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报告食物中毒16 起,暴露2 949 人,发病305 人,发病率10.34% (305/2 949),死亡4 人,死亡率0.14% (4/2 949)。发病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8,P<0.01);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99,P >0.05)(表1)。

表1 2011—2014年庆阳市食物中毒发病率及病死率

2.2 肠道传染病监测

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腹泻病监测分别报告4 816例、5 997 例、6 855 例和8 021 例,发病率分别为217.03/10 万 (4 816/221.9)、270.01/10 万 (5 997/222.1)、308.37/10 万(6 855/222.3)和360.98/10 万(8 021/222.2),腹泻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附图)。

附图 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医疗机构腹泻病监测结果

2.3 人畜共患传染病监测

2.3.1 人间布病监测 2011—2014年庆阳市设置布病监测点167 个,流调42 095 人,采血检测6 492 人份,阳性感染率4.17% (271/6 492),确诊患者448 例。布病阳性感染率、新发病例及确诊病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1)(表2)。

2.3.2 包虫病监测 2011—2014年庆阳市监测包虫病患者达1 835 例,全市病区乡镇数33 个,受威胁人口达60.02 万人,且发病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表2 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人间布病监测结果

2.4 食品中致病菌和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监测[3,4]

2011—2014年庆阳市采集检测食品中致病菌1 822份,检出阳性86 份,阳性率为4.72% (86/1 822),检出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阪崎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分别为1.81% (33/1 822)、1.48% (27/1 822)、0.60% (11/1 822)、0.33% (6/1 822)、0.27% (5/1 822)和0.22% (4/1 822),比较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表3)。食品中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采集粮食及制品、乳及乳制品等15 种食品2 126 份,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以及食用色素等19 种化学污染物检测,均未检出超标样品。

表3 2011—2014年庆阳市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

3 讨论

从中毒原因分析,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发生的16 起食物中毒事件以化学性食物中毒报告起数最多,其次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从中毒季节分析,以每年5—10月份的夏秋季节最多[5];从中毒场所分析,以酒店聚餐和学生营养餐发生的最多,这是因为部分酒店硬件建设不达标,消毒设施不完善,卫生条件较差等原因所致。近年来,特别是学生营养餐引起的群发性食物中毒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肠道传染病监测结果表明,2011—2014年,由食物引起的腹泻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有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腹泻病发病呈现双高峰特征,7—10月份为第1 个高峰期,多由细菌性痢疾引起;12—1月份为第2 个高峰期,多由病毒性腹泻引起。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主要发生在5—10月份,与细菌性食物中毒夏秋季节高发期相吻合。

人畜共患传染病监测结果显示,人间布病除0~4岁年龄段无发病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发病,男女比例为2.6∶1,以青壮年农民为主,这与甘肃省人间布病人群分布研究结果一致[6]。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健康教育,加大病例主动搜索和疫情监测,加强家畜交易检查检疫力度,多措并举,有效地防控布病的发生和蔓延。包虫病在庆阳市流行范围广、涉及人数多,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老疫区,尤其以我市环县北部病人最多,占病人总数98.75% (1 812/1 835)。发病以40~59 岁年龄段的牧区成年人为主,农村女性感染率和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这是因为牧区部分羊患有包虫病,牧民有用羊或其他家畜内脏喂狗的习惯,使狗吞食包虫囊,导致感染较为严重。其次,狗皮毛上的虫卵污染人手指后经口感染,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也可造成人的感染等。包虫病的防控重点是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大人群检查及病人手术治疗,做好家犬驱虫工作等综合防控措施。

4 结论

2011—2014年甘肃省庆阳市常见食物中毒事件每年发生4~5 起,特别是近年来学生营养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腹泻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时出现腹泻病人反复感染及个别异常病例;食品中致病菌检出阳性率较高,个别种类食品中农药残留及添加剂含量较高,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人畜共患病在甘肃省庆阳市流行范围较广,患病率较高,危害较大,成为动物源性食品最大的安全隐患。通过2011—2014年连续4年对甘肃省庆阳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现状、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监测结果分析等综合评估,得出食源性疾病发病现状不容乐观,食源性疾病暴发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应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监控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杜巍,江朝光,等.食品安全与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9-45.

[2]黄琼,郭云昌,等.食源性疾病防治知识—医务人员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2.

[3]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GB/T5009.12—2010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36-128.

[4]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微生物部分》GB/T5009.12—2010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21-78.

[5]赵文莉,李慧,杨海霞,等.甘肃省2004—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3:10-15.

[6]王建国,等.甘肃省2009—2010年人间布病疫情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126-127.

猜你喜欢

庆阳市包虫病食源性
中秋节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花语
作品赏析(2)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庆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基于12所中小学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