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3-08周建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强心步行心衰

周建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建峰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冠心病、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 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左心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中西医结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芪苈强心胶囊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 是冠心病发展到终末期出现的, 表现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衰退, 不能适应组织需要以及机体生理活动的综合征。该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致死率, 为了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采取措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是治疗关键[1]。本次研究中, 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西医以及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5~67岁, 平均年龄(56.0±3.0)岁, 疾病类型:风湿性心脏病10例, 扩张型心肌病12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冠心病10例。观察组40例,男24例, 女16例, 年龄44~72岁, 平均年龄(58.0±3.0)岁,疾病类型为:风湿性心脏病8例, 扩张型心肌病7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 冠心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入院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符合原发疾病为冠心病;排除入院前14 d接受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合并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用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法,采取措施控制感染, 治疗原发疾病以及并发疾病, 控制患者摄入的钠盐以及水分, 并采取措施改善酸碱失衡,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常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利尿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3次/d,4粒/次,1个疗程2个月, 对患者实施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步行6 min距离、LVEF水平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1.5 疗效评价标准[2]评价临床效果:主要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明显改善:心功能达到Ⅰ级或心功能提高2级, 为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有所缓解, 心功能提高1级, 但未达到Ⅰ级, 为改善;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为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恶化, 心功能Ⅰ级或Ⅰ级以上, 为恶化。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改善)/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40例患者, 显著改善13例, 改善10例, 无效10例, 恶化7例, 总有效率为57.5%,观察组40例, 显著改善20例, 改善15例, 无效4例, 恶化1例, 总有效率为87.5%,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1, P<0.05)。

2.2 两组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距离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以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 且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以及6 min步行距离(±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以及6 min步行距离(±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LVEF(%) 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0.35±2.71 43.10±2.51 326.1±66.8 48.11±36.12观察组 40 39.52±2.81 45.90±3.65a 331.2±70.9 125.84±44.81a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内科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 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 也是导致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初始心肌严重受损, 再加上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以及细胞因子的慢性作用, 导致心脏后负荷加重, 且对心肌细胞产生刺激引发纤维化, 导致病变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引发恶化循环, 出现心力衰竭疾病[3]。从中医学角度分析, 该疾病发生的基础为心阳不足、心络气虚、运血无力, 因此, 治疗关键在于改善心气虚乏、瘀血阻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芪苈强心胶囊为当前中医药用于防治心血管的一大创新, 是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将虫类通络药与益气温阳药相互配伍而形成的。该药物主要组成成分为黄芪、陈皮、香加皮、玉竹、桂枝、泽泻、葶苈子、丹参、附子、红花、黄芪、人参。红花、丹参活血通络, 附子、人参、黄芪益气温阳, 泽泻、香加、葶苈子利水消肿, 玉竹滋阴, 陈皮行气, 桂枝温阳化气, 多种药物共同作用具有利水消肿、活血通络以及益气温阳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不仅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增强肾血流量等传统的扩血管、利尿以及强心等治疗, 同时还能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症状[4]。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对比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距离, 均有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明采用中西医用药治疗, 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值得应用。

[1]韩轶, 陈继红, 李鹏, 等. 心悦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衰气虚血瘀型54例临床疗效观察.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3):372-374.

[2]刘成, 刘勇, 刘铁, 等.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慢性心衰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10):2884-2885.

[3]郭志强, 杨秋娴, 龙明.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利钠肽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6):1493-1494.

[4]刘萨仁, 佟玉清, 金桃, 等.蒙药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7):208-2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109

2014-12-31]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强心步行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魔方小区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步行回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他能为中华神盾“强心”
单中心视角下杭州都市经济圈内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