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

2015-03-08张成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8期
关键词:唾液酸洛韦后遗

张成国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

张成国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反应及效果, 可以明显减轻带状疱疹疼痛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方法16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参照组(74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d里, 分布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参照组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 安慰剂维生素C3.0 mg/d, 分别加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对比分析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缓解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参照组有明显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有效舒缓痛楚, 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其作用机理是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 当抵抗力低下时, 病毒将被激活, 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 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常规治疗抗病毒, 营养神经,止痛及中医中药外治。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发病率在8%~24%[1,2]。PHN患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未经治疗的患者年龄>60岁,47%的可能患PHN。患者年龄>70岁, 患PHN的可能性高达73%[3]。本次临床研究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带状疱疹早期的综合治疗, 观察除抗病毒的治疗外, 加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后, 在急性期的疼痛缓解中的疗效以及在后遗神经痛中起到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4年6月, 本院皮肤科住院部收治带状疱疹患者有169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参照组(74例), 实验组中男50例, 女45例;参照组中男40例, 女34例。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60.3±10.5)岁;参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1.4±11.2)岁。入选标准, 排除心脑血管,孕妇,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 患者出水疱在1周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

1.2.1 实验组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d里, 分布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2.2 参照组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 安慰剂维生素C3.0 mg/d, 分别加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 两组患者同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等常规处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的评估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这两方面的变化来判断。视觉模拟平衡尺(visual analog scale, VAS)是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主观疼痛评分法。由于带状疱疹常常影响患者夜间睡眠, 所以采用睡眠影响指数(sleep interference scale SIS)来评估生活质量, 用0~10分评价疼痛对睡眠影响的程度, 数字“0”表示睡眠没有受到疼痛影响,数字“10”则表示无法入睡是由于疼痛。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5 d,1、2、4周以及2、3个月出院后随访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 实验组的VAS评分为(6.57±1.76)分, 参照组的VAS评分为(6.81±1.45)分;治疗前后SIS评分为(6.21±1.86)分, 参照组(6.43±1.86)分。治疗3、5 d,1、2周比较, 治疗1周和2周的VAS和SIS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钠可明显改善带状疱疹疼痛, 治疗1周及2周后, 实验组疼痛明显缓解。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VAS和SIS评分变化(±s)

表1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VAS和SIS评分变化(±s)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当选 评分 3 d 5 d 1周 2周实验组 95 VAS 5.12±1.52 4.36±1.29 3.65±1.65a 2.48±1.42a参照组 74 VAS 5.62±1.40 5.01±1.26 4.40±1.20 2.27±0.99实验组 95 SIS 4.83±1.68 4.05±1.62 3.07±1.70a 1.02±1.03a参照组 74 SIS 4.89±1.71 4.29±1.45 3.73±1.24 2.00±0.70

2.3 治疗对PHN发生率的影响 治疗3个月后回访, 仍感疼痛并发带PHN患者, 实验组为9例, 发病率为9%, 参照组28例, 发病率38%,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减少PHN发病率。

3 讨论

PHN是带状疱疹严重并发症。由于神经损伤导致PHN的发病, 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信号处理变化有关联。VZV的活化能导致背神经节发生炎症, 同时CNS的疼痛信号通路发生变化, 障碍传入神经。CNS的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活动性异常增高和患者疼痛难忍就是这些改变所导致的。PHN的发生率与带状疱疹急性期治疗有明显关系。在临床上, 常规抗病毒, 止痛及营养外周神经等治疗, PHN并发症较高。通过研究发现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能稳定细胞膜, 从而能够恢复细胞膜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 直接降低神经细胞内含水量, 减弱脑水肿,抑制Ca2+内流, 阻碍Ca2+聚集, 对抗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产生的神经毒副作用。受损神经的促进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速度的加快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药理作用来完成的。神经节苷脂在中枢系统含量丰富, 不仅促进神经再生、神经轴突生长、突触形成, 还有修复神经支配、改善神经传导以及保护细胞膜等多项作用[4]。在本次实验中, 使用神经节苷脂实验组在疼痛缓解, 并发PHN发病率上有明显下降。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1]Dwork RH, Portenoy. Pain and its persistence in herpes zoster. Pain,1996(67):241-251.

[2]Dworkin RH, Schmader KE. The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Watson CPN, Gershon AA, eds.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2nd Rev Edn. Amsterdam: Elsevier,2001:39-65.

[3]Kost RG, Straus SE. Postherpetic, neuralgia-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N Engl J Med,1996,335(1):32-42.

[4]王海英, 刘家浩.神经节苷脂申捷防治缺血缺氧脑病损伤的研究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2):78-7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8.073

2014-12-05]

430030 湖北汉川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猜你喜欢

唾液酸洛韦后遗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唾液酸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唾液酸对婴幼儿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唾液酸及在母婴食品中的应用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