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

2015-03-07容贺兰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养家庭孩子

容贺兰

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不意识到生命的珍貴,遇到挫折就轻生;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分别好坏的能力,读到博士依然会被拐卖;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众生平等的概念,不会与人共处,快乐忧愁都无法与人共享。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考第一,同样不是健全的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要求早已不是仅仅局限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因此,家庭教养也在与时俱进。而良好的家庭教养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好的家庭教养需要用心的父母。

好的家庭教养需要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传统的亲子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非民主型亲子关系,使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不能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向孩子学习,不能理解、倾听和鼓励孩子,不能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利,没有与父母对话的自由。现代家庭的亲子关系已经从“听话”转变到“对话”的模式,两代人对话与沟通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和谐亲子关系的确立。父母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做有教养的父母,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平和的语气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

好的家庭教养需要双向互动。

在传统家庭里,自从有了孩子,父母便进入了“自我消失”或“母子一体”的怪圈,父母与孩子之间多的是金钱流动,少有情感互动或是“我说你听、我训你忍、我打你挨”单向型的沟通方式。现代家庭教育必须从孩子的发展和家庭的发展两个角度出发,使家长和孩子在互动中一起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单向的,更为重要的是双向的。具体表现在:父母爱孩子,孩子应懂得爱的反馈;父母教育孩子,更要向孩子学习;父母与子女沟通,作为子女不仅有“听父母说”的权利,更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有些孩子进入初中、高中后,父母们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父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父母要自觉地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第三是建议,就是有道理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予建议。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父母们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沟通,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从容,从而有利培养良好的待人接物方式。

好的家庭教养需要父母好的潜教育。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父母的品德、胸襟和抱负正是一个孩子成长中影响最重要的。人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人物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教育不是机械化作业,要讲究差别,因材施教,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措施也应该有所区别。成功个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对于一些想通过“万能公式”培养孩子的家长来说,教育的个性化特征决定了等待他们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因为这样做,既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抑制了孩子的可贵个性,束缚了他们的活跃思维和创造力,其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

成功个案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成功培养孩子的方式却不止一种。实事求是地给孩子选择合适、合理的教育方式,这才是家长的明智做法,而要冷静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引导孩子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成功者,以良好的家庭教养培养孩子,使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教养家庭孩子
家庭“煮”夫
教养方程式
恋练有词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