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教育措施与对策

2015-03-07郭志军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班队强化训练值日

郭志军

多年来,我校以“小学道德教育的探讨”作为科研课题来抓,以“感恩幸福,快乐成长”为目标,紧扣“认知明理、强化训练、环境熏陶、检查督促、考核评比”五个环节,认真实施,成效显著。

1. 认知明理

(1)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等,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2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进行思想教育。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使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各班还进行讨论、比赛,并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

(2)上好《思想品德》课,畅通道德教育主渠道。

我们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这套教材,根据小学生特点,突出了小、近、实、序、趣的原则,教育内容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我们为了充分运用这套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创设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认知愿望和兴趣。

2. 强化训练

(1)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促进良好道德养成。

各班在开学初,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的特点,制定阶段性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制定《学生成长记录卡》,定期进行反馈。

(2)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道德教育的方向。

①名人示范。如我们联系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一课《礼貌待人》中的周恩来,第三课《讲究礼节》中的周公进行思想教育。②教师示范。抓师德形象,文明施教,关心热爱学生。③学生示范。结合教材,学生演练,如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三课《讲究仪节》和第十课《礼貌待客》,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说一说,练一练,评一评,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

(3)开展星级评比,激励竞争意识。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创新”五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五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道德习惯的养成。

(4)搞活班队活动阵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在活动中渗透。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班队活动中我們把道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此外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学校革命传统教育、访问模范人士、知识演讲、竞赛征文等活动,办好学校的兴趣小组,组织各学科课外小组,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机会。

3. 检查督导

我们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有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在督导过程中,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育情的办法,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道德教育中,学校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道德教育的态势,聚合道德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班队强化训练值日
一般过去时态强化训练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实践体验让班队活动“实”起来
值日歌
小熊值日
小河马值日
班队课与微课程亲密“联姻”
让学生成为班队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