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教教学风格看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2015-03-07董燕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橄榄球外教足球

董燕

近几年,地处国际大都市广州市老城区的荔湾区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对人财物的投入急剧增加,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及老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引入外教的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从高中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几乎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专业外教。如何把外教当成一种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成了教育者的一个课题。

先看一个国外课例:艺术与工艺(ARTS AND CRAFTS)。纽约北部学习意大利语的学生正在学习意大利不同地方工艺品的差异。(如威尼斯的玻璃制品、沃尔泰拉的石膏雕像、奥维多的陶瓷制品、索伦托的镶嵌木)。学生们讨论艺术品与工艺品之间的不同,创作或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的生活方式,并且观察工匠的作品获得对工匠的了解。作为这一单元附加的部分,学生们参与由田纳西州剧院编排创作的“被褥”舞蹈,它的灵感来自于传统美国被褥创作的图案以及创作者的故事。学生们能够以一种非语言的延伸方式去了解工匠,用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技巧和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专门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某个单词或句型,而是让学生完全浸泡在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化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有关艺术品名称的词汇和表达,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习得了意大利语。

再看外籍教师Eugene(尤金)在荔湾区花地中学的一节口语课。外教知道我校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也和学生们一起玩过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于是他设计了一节关于运动的课,希望能给学生介绍美国中学生喜欢玩的橄榄球(American basketball)和儿童足球(kickball)。他托朋友从美国寄来了一个橄榄球和一个儿童足球。这节课的主题是“Sport”,他先让学生说了各自喜欢的运动,再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的游戏规则。然后,他拿出橄榄球和儿童足球,分别介绍了这两种球类的游戏规则,并将橄榄球的三种玩法做了说明,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模拟训练,教学生防守(defense)和进攻(offence),怎样避免出局(out)。儿童足球(kickball)的游戏规则相对简单,跟棒球有些相似。有些学生听明白了,有些学生听不明白,于是,Eugene和助教涂老师决定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实践,以便让学生更清楚,这不仅是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学会遵守规则,还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学的乐趣。

操场上学生们分成了两队,一队负责防守,一队负责进攻,通过各队各自的跑踢、接球等等取得相应分数。儿童足球容易操作,所以大家就从这个项目开始玩。攻方如有三人出局,便调换角色,由攻变守,守变攻,直至一方的人员跑完全垒,得分高者赢。无论是攻还是守,学生们的热情都很高涨,有的还追问老师:“老师,我不太明白规则,再给我说说。”操场上不时响起欢呼声和加油声,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从游戏中学会了规则和一些英语用语。

外教Eugene的座右铭是:I want you to have fun. I want you to learn something.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外教的基本教学风格是:训练聆听、思考、模拟、动手能力,着重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强调合作、多元化教学及鼓励自发性、体验式、项目式学习为主。现阶段,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应有更多满足孩子生命需求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体验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孩子能把艺术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真正融合起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生活中学艺术,让艺术服务于生活,真正为提升孩子一生生命品质奠基。

在师生交流上,平等、朋友、真爱是关键词。脱离了这三个词,艺术就成了无根之树,一定会乏味、会枯死。在教學方法上,应重体验、感悟、动手、动口。上音乐课,除传统的唱、演以外,我们可以听音乐画画;听朗诵歌词画画,音配画,看作品配音;把音乐搬到墙壁上作壁画;带孩子去公园发呆(感受不一样的音乐,释放不良情绪);尝试小老师活动;与语文老师合作表演课本剧、音乐剧;与历史老师合作玩穿越;与物理、化学老师合作玩各种美,等等,让孩子体验音乐就在身边,音乐就在生活中。在管理形式上,个人自主、小组民主、班级集中相结合,让孩子既有个人空间又有集体意识,既有自己思想又可与他人交流擦出火花,这才是艺术真正要做的事。在评价办法上,重发展,重内在价值观形成。如让孩子们制作个人艺术成长档案;音乐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音乐分享会”的形式,让他们在策划、主持、参与音乐会的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感受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基础知识考核时可以给出具体一首曲子,让孩子们去寻找曲中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考核才真正体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橄榄球外教足球
体验夺旗橄榄球的魅力
地球,一个足球还是一个橄榄球?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浅析触碰式橄榄球在中小学发展的可行性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PIGSKIN IN PEKING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