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心理活动丰富德育载体

2015-03-07韩小燕岑慧仪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团体辅导

韩小燕 岑慧仪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丰富我校德育载体,旨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研究,在实践上探寻并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为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一种范式,对促进中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和重要意义。

一、科研引领提升德育效果

在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同时,我校成功申报了广州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团体心理活动在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中的应用研究》,并由冯穗心校长担任课题主持人。本研究是运用心理测验,分析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素质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在团体心理活动实施前后的水平及变化情况,验证和探讨团体心理活动对培养中职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具体效用。通过应用实践探索和形成系统性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方案,为我校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希望以科研为引领提升德育效果。

二、团体心理活动丰富德育载体

团体心理活动是由团体心理辅导衍生出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面对全体学生,针对他们所具有的共性问题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活动为主要导向,通过丰富的团体活动,借助整个团体的动力及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团体成员更深的自我探索、自我领悟及自我完善的历程。在彼此尊重、安全、轻松、开放的氛围下,团体成员放下个人的心理防卫,充分投入团体活动中,在体验和领悟中致力于每个成员的内在成长。主要围绕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进取心、抗挫能力、积极乐观、注意力和思维等十种心理素质来设计和开展团体心理活动。

在团体心理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首先成立活动方案设计小组负责方案设计,然后集体讨论共同构建活动内容和方案。活动形式主要有游戏、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视频观赏等。每次团体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导入、活动体验、活动讨论分享、活动总结、活动结束等环节。其中活动讨论分享是每次活动的重点,包括个体分享、小组内分享、班级分享。活动体验完成后,各小组组员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组内讨论分享,然后再由小组代表把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团体心理活动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分享和感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有别于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在以往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纪律教育等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德育教育的载体。

三、活动分享助学生明事理

学生的分享从一开始的只言片语到慢慢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讲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还有的学生能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比如在责任的体验活动完成后,电器班的同学就目前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哪些是负责任的行为,而哪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班长站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感受时问全班同学:“大家觉得我负责任吗?”班上马上就有同学回应说:“不负责任。”班长接着问“哪些方面呢?”回应的同学接着说:“你作业做好不给我抄”。班长接着说:“嗯,因为我觉得给你抄作业是对你不负责任的表现,大家觉得呢?”这时全班同学给与了热烈的掌声。

四、促进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成长

通过团体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受到了积极影响;使班主任在情绪管理及压力调适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与成长。班主任从开始对活动开展的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甚至抗拒到慢慢的了解、理解和接纳认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积极参与。他们的热情在增加,他们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以及分享情况,更好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个别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跟踪辅导。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还集中进行總结和研讨,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改善和提高。

责任编辑邹韵文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