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指妙导,让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2015-03-07黄丽婵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定期异地

黄丽婵

我校坐落在享有“中国皮革皮具之都”美称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随着皮革工业的飞速发展,异地务工人员不断涌入,我校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数与日俱增。2014学年,我校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占在校生的69%。2015年,我校省级课题《建构“家校社”教育共同体,提高异地务工人员子女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

一、激发兴趣,增强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动力,让孩子“想读”

学校和家庭都应注重为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带给孩子阅读激情。家庭里设立小书架,让孩子有书可读。学校要注重书香班级的建设,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在教室建立图书角,让学生主动捐书,随时借阅。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读书专栏,定期更新。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头5分钟进行古诗、三字经的诵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孩子从家里带书来读,鼓励孩子互相交换,丰富孩子的阅读范围,也可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介等活动,树立读书榜样,定时表扬、奖励爱读书的孩子。鼓励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好书,大声读给孩子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成长进步。

二、培养能力,指导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方法,让孩子“会读”

父母和教师都应该教给孩子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孩子明确阅读的目的,注重阅读的过程;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工具书;指导孩子边读邊思考,提高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鼓励他们“眼看”“ 心想”“脑记”;让孩子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可通过“圈圈画画”“ 剪剪贴贴”等方式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标出,或把感兴趣的图片或内容剪下来,提高动手能力,使阅读真正有效。另外,还可以定时举行读书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表彰阅读积极分子等活动。

三、尊重体验,享受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过程,让孩子“善读”

阅读了《爱的教育》后,不少孩子聚在一起交谈书中的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变得喜欢沉思,有的为故事进行续编,这一切都是孩子阅读后的真实流露。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让孩子敢于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提倡方法,发展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个性,让孩子“乐读”

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孩子阅读的指导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父母要以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和孩子共读、共游戏,并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孩子阅读,如感情朗读法、扮角色朗读法、移情提问法等。教师可针对他们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别开生面的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等活动。如组织表演《龟兔赛跑》,孩子们戴着鲜艳、生动的头饰演得惟妙惟肖,兴趣盎然,快乐极了,在有趣的故事中既获得是与非的学习,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五、多方联动,建构异地务工子女阅读的天地,让孩子“悦读”

除了学校、家庭的配合,社会也是重要的载体,应该“家校社”多方联动,打造阅读教育共同体,让孩子的阅读变成悦读。如建个性化家校联系卡,了解每个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家的阅读情况,密切亲子情感联系。设立“家校‘悦读”栏, 让家长通过读书互动交流。成立“阅读星空”家校阅读俱乐部,以家庭为单位,定期开展图书借阅活动,不定期开展读书感受交流活动。开展家长阅读委员会活动,既请家长代表作讲座,又可交流讨论家校合育方法。结合班队的阅读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透过课堂看孩子的发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采用读书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时间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市、区、镇开展的“阅读节”“书信节”等,组织各类型竞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感受阅读的快乐。积累家校合育材料,多渠道展示,如在校园宣传栏、雏鹰电视台定期展示,并编写出专刊或作品集。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区、镇、社区图书馆、购书中心、书店借书、看书、购书等,让孩子时时想阅读,时时能阅读,处处可阅读,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真正让阅读变成悦读。

(注:本文为2014-2015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魏文琦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定期异地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