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阅读能力培育方法略谈

2015-03-07廖艳红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山头读书笔记书本

廖艳红

有人曾说:“少年不读书,老来空白首。”书籍能够渗心入骨地擦拭你蒙尘的心灵,让人耳聪目明、心高志远。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谈阅读的方法,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会选择,善于谋划阅读

英国作家菲尔丁曾忠告:“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因此,阅读首先要学会选择书籍。

(一)注重阅读的出发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阅读出发点,要有利于丰富知识,有利于弥补短板,有利于提高素质。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有关的课外读物,往往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例如,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阅读科技类、幽默漫画类等读物,甚至可以通过参观美术馆、科学馆等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多读文学刊物、名著,提高语言、分析、逻辑能力。

(二)注重阅读的范围。对一般的初中生,主要是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學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三)注重阅读的方式。在阅读中,要处理好精读和粗读的关系。精读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粗读,是从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又称浏览法、速读法,其目的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

二、沉下来,善于吸收精华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阅读时,要深入思考,真正吸收文章的精华。

(一)理清文章的思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如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抓住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个发展阶段,捕捉住彼此间的转换处,就能较好地整理出文章的思路。

(二)理解文章的内涵。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务求理解。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读完全文后,再串起来想一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中绘春部分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图,从逻辑上讲是并列关系,把握了这点就能较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三)研透发现的问题。“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阅读,逐渐了解它的涵义。在反复阅读中,你能发现新的问题,再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有关书籍,边读边思考,收获会更大。这就达到爱迪生说的“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的读书境界。

三、勤总结,善于学以致用

在经过选择书籍、沉下阅读后,要做到勤总结、常反思,主动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才是阅读的终极目的。要认真把握好三个要点:

(一)记好读书笔记。阅读重要的一环是记好读书笔记。这是应用知识的前提。许多伟人、学者都注重记读书笔记。例如,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二)写好阅后感。阅后感,即学生在阅读后,对整篇文章、阅读过程、阅读效果进行回顾、评价和总结,也就是“阅读心得”。写好阅后感,对知识的积淀很关键。

(三)借鉴指导实践。在长期阅读之后,初中生在笔记中积累了大量资料,弥补了头脑记忆的不足;在阅后感中,反思了阅读得失,为知识的灵活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引导学生把资料用信息化等手段,分门别类保管好,为将来服务。例如,毛主席把《水浒》当作一部政治书看,从中引申出领导革命要从认识山头、承认山头、照顾山头,到消灭山头、克服山头。

总之,初中生在阅读中,只要做到善于选择、善于思考、善于学以致用,既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积攒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潘孟良

猜你喜欢

山头读书笔记书本
玩转书本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绿山头和黄山头
开在书本里的花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