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5-03-02

江西农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稻作婺源中药材

资讯

第四届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好戏连台

5月21日下午,第四届南昌“休闲农业·秀美乡村”活动月——“舌尖上的美味”农家菜大比拼决赛在南昌国鸿生态园举行。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万国根,南昌市农业局局长胡荣棣,省农业厅农发局局长陈龙祥,副局长周群,市农业局总经济师谢东辉等领导出席活动。通过初赛预选,全市15个休闲农庄脱颖而出。

本次比赛特别邀请到南昌市烹饪协会会长涂立波、南昌市第一批特级厨师魏振瑜、江西名厨网名厨委主任万彦里、新建餐饮烹饪协会名誉会长万望城、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秘书长周志龙等担任评委,评选出十大特色农家菜。最后湖光山舍田园农庄的湖光美容腿、菇事汇庄园的鳜鱼河鲜菇、森美生态园的一品莲花血鸭等10个菜品被评为本次大赛的十大特色农家菜。(胡卿 胡琳菁)

首部中药材保护国家级规划出台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表示,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对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完善,濒危中药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常用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具体目标包括1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野生中药材实现种植养殖,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等。同时,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为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毛伟明介绍说,将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络,并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大宗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发展中药材产区经济。(张辛欣 沈洋)

农业部2015年将为农民办12件实事

自2 0 0 2年起,农业部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目标,连续14年共为农民办理了251件实事,切实解决了一些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受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今年,农业部继续开展为农民办实事活动,决定为农民办理12件实事。这12件实事包括:给农民送政策、送书报、送信息;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新品种展示示范核心区扩大到140个粮棉油大县;开展母牛扩群增量;开展肉牛养殖增产增效行动;开展农机专项服务;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1.5万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促进渔民增收;支持贫困地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改善垦区职工群众住房条件;开展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组织亿万农民健身活动。(胡璇子)

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种类由28个减为5个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种子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完善育种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种业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

草案减少了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的种类,由目前的28种减少为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共5种;建立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符合法定条件的种子企业自主研发的品种需要审定的,可依照审定办法自行完成试验;同时,建立品种退出制度,经审定的农作物品种和林木品种出现不可克服的严重缺陷不宜继续经营推广的,由原公告部门发布公告,停止经营、推广。(彭瑶)

江西今年主推17个水稻品种建立主推品种发布制度

江西省为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目标,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促进全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首次建立水稻主推品种年度发布制度,由省农业厅和省粮食局共同发布年度水稻主推品种。今年,我省水稻主推品种17个,其中早稻6个、一季稻6个、晚稻5个。

为发挥良种对稳粮增收的支撑作用,江西省从财政上拿出1000万元用于水稻新品种展示工作。遴选新品种,采取层层申报的办法,江西省种子管理局根据全省上报品种优中选优,遴选出抗逆性强、米质优、高产稳产的新品种作为主推品种进行推广;建立了品种风险评估机制,调查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启动品种退出机制,全省已退出主要农作物审定品种460个,为优新主推品种的推广扩大空间。(宋海峰)

万年稻作文化亮相米兰世博会

5月1日,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开幕,世博会中国馆于同日开馆。万年稻作文化亮相中国馆。据悉,万年稻作文化将在中国国家馆进行长达184天的展出。此外,江西主题日活动也拟于7月18日举行。

据介绍,万年县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成为当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河姆渡的7000年前推移到1.2万年前。这项考古发现有力地昭示了赣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起源中心区,万年也因此被考古界公认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2010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试点。(周子颖 周海涛 夏昊)

江西在全国率先推开“旱地改水田”

为落实中央“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目前已立项124个,建设规模3.5万亩,计划新增水田面积3.1万亩。

江西国土部门介绍,受自然条件限制和湿地保护、河道湖泊管理等政策的约束,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通过土地开发复垦补充水田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江西省旱地面积约有870万亩,其中不少旱地地势平坦,靠近水库,水源有保障,具备旱地改造为水田的潜力。鉴于此,江西推进“旱改水”项目。 (秦宏)

九江“仙客来”在沪股Q板上市

近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股交中心Q板。据了解,这是九江市首家在上海股交中心Q板挂牌上市的农业企业。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首家灵芝全产业链可视工厂。”仙客来公司董事长潘新华介绍,目前,公司集科技、科普、生产、健康、文化、旅游于一体,同时以“公司+基地(合作社)+村镇+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合江西、四川、内蒙等地区10多个县的3万余户农民共同发展。(沈明杰)

婺源成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县

“婺源茗茶稳坐对欧盟出口‘头把交椅’。”来自江西茶叶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县茶园面积17.63万亩,采制茶叶1.35万吨,茶产业系列产值22.3亿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婺源有机绿茶出口占欧盟市场60%以上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县。

“对于婺源茶叶来说,欧盟茶叶农残检测高标准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冲击,因为婺源的好生态保证了茶叶的好品质。”对此,江西婺源绿茶联合会副会长黄彤认为,欧盟茶叶农残检测新标准使全国茶叶出口市场重新洗牌,省内乃至国内一批中小茶企势必退出欧盟市场,这就减少了市场竞争,有利于婺源茶叶趁势做强、做大。(毛江凡 洪怀峰)

猜你喜欢

稻作婺源中药材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稻作村落建设:乡村振兴的新视野
——以宁波市为例
乡愁里的婺源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在婺源,邂逅最美春色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画中婺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