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安防先行

2015-03-02罗超

中国公共安全 2015年24期
关键词:警务智慧智能

文/本刊记者 罗超

智慧城市,是城市面对的一种变革。之于安防行业,亦如此。

智慧城市大融合的需求

城市有其特点和要素,主要由市政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能源公用、智能家居、金融和商业、治疗卫生、工业和制造八个方面组成。这八个方面用智能信息化体系融合在一起,最终完成城市功能。

智慧城市八个体系是一个大融合,而管理城市系统的必然是一个信息整合和协同服务的平台。该平台面向城市管理者,从城市综合管理角度出发,将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业务系统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接入,实现城市运营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共享、业务应用的智能协同,并依托于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安防企业在多年的平安城市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智慧城市对大集成提出了更高技术要求。智慧城市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让城市向智慧管理迈进,它的意义在于能够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的效率、完整性和灵活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智慧城市综合安防管理平台是根据安防系统过程防护的实际需求,优选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和有效的系统工程,以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之目的,而不是各种设备的简单拼接。本质就是建设统一的联网监控大平台,对道路视频、治安卡口、电子警察、公安视频会议等子系统,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对所有安防子系统的集中处理、管理。平台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大集成系统里完成不同业务需求,例如城市视频监控管理子平台,有指挥大厅、刑侦等很多警种的应用要求,这就需要做深入的调研。例如指挥大厅关注的点是实时的图像预览与获取,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把PGIS信息系统集成进去加强视频资源的可视化操作,刑侦关注的更多是录像,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实现视频录像的快速下载,也可以考虑利用智能分析技术来做海量视频的初级删选等。对业务需求的了解也是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

城市在变革,是安防新一轮的商机。

安博会是技术的大舞台,对于智慧城市相关的话题,记者也进行了深入采访。

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一号展馆,汇聚国内安防诸多巨头企业,记者采访后的总体感觉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安防行业由于受到自身业务特点及行业内厂商研发方向的限制,大数据应用在安防行业的进展一直不够深入。但安防行业与大数据的契合度较高,尤其是对视频监控数据、智能交通数据关注度越来越高。例如海康威视将大数据应用于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展示和挖掘等方面,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调取和管理难题。

在安防与防灾领域,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也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除了对历史数据的挖掘采集,实时数据的挖掘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可以为城市安防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海康威视将大数据流式计算框架Spark应用于智能分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实时性分析效率,为安防领域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提出了方向。

此外,数据处理服务通过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挖掘价值,寻找关系。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复杂事件处理等。传统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在处理面对海量、异构的智慧城市数据时效率低下,通过分布式计算框架改进,提升处理速度。根据数据处理要求的实时性与否,可分离线处理和在线处理。应急防灾类智慧城市应用具有实时、在线处理的要求,数据处理服务要及时预测结果,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由此可以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数据的垄断,信息源的扩大化和丰富化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数据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城市的运营管理,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让城市走向“智慧化” 。

启动城市智能引擎

华为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有诸多经验,很有幸安博会与该企业视频监控产品总监朱彦有深入采访。他告诉记者,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安防企业将对城市化过程和智慧城市建设大有作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和以往的监控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特征是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来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更形象地说,这种技术最大特点是使过去的目视发现监控演进到一种全自动化控制监控。

中威电子董事长是国内第一家创业板上市的安防公司,他们董事长石旭刚采访中谈及智能安防与智慧城市关联的话题,他认为行业对于智能监控未来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城市监控系统每年还在加大建设,光靠人已经无法很好的处理成千上万的监控摄像头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了,对视频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深入应用是必然的趋势。现在智能应用已经到了智慧城市行业细分阶段,经过实际的项目模式,已经提炼出一些适合做智能分析的行业和场景,进行深入的算法研究,很多产品已经能够达到实际使用,解决客户问题的目的。而且随着视频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对很多复杂的场景也能够进行比较精确的分析。

这里需要指明一点,智能化与高清化是不可分离的技术产物,由于高清化在国内城市建设中普及度还不算高,视频源的质量也就不能很好保证。而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受到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最常见的行为分析功能,如跨线报警、区域入侵检测以及人员聚集、徘徊、打架等,受到应用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常常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预期目的。误报或者漏报还是偏高。而且,很多深层次的应用单纯从视频中提取的信息量还是不够,判断准确性达不到要求。应该可以认为,高清化是智慧城市最为基础的技术铺垫,当高清化普及后才有可能与智能监控协作。但不管怎样,智能化已经启动城市发展引擎。

云技术助力智慧城市

大数据、智能化和云技术这三个技术潮流在安博会展现得特别明显,而智慧城市肯定是安防尖端技术应用大本营,所以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可忽视。像智能与高清的关系一样,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关系也千丝万缕。佳都新太是智慧城市先行者,总经理助理张进飞告诉记者他们在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中做出了诸多新技术的大胆尝试,也取得很好的项目效果。他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泛领域的技术综合体,而云计算下的警务云思维不仅将带来民警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也将驱动传统警务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转型发展。佳都新太的警务云可以增强公安实战,各警种、各地公安机关在原有的警务信息化的系统和资源基础上,海量吸存各种数据,把传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的信息化的纳入管控,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以人为中心,掌控屋、车、路、等周边要素,形成动态轨迹管控机制。这会很大程度上改变过往公安在之前的数据中心建设中,业务以竖井式建设,数据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局面,佳都新太警务云通过建设警务云基础平台,逻辑集中全局物理分散的硬件资源,充分利用警务云计算虚拟化、按需使用、动态扩展的特性,为公安机关各个部门提供计算、存储和信息资源服务,实现软硬件集中部署、统建共用、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提升了软件资源复用率、硬件资源利用率,为公安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云基础设施平台。

科达是记者十分关注的企业,他们是务实的技术实力派,所以在与市场总监刘志强的采访,每每都让记者收益颇多。刘志强说智慧城市需要强大的计算与存储能力。随着监控点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密集;伴随着各类智能分析结果的各种视频以外的图片、文字信息等不断增多。在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心,存储这些数据的容量是以PB来计算的,而数据库中的条目可达到百亿、千亿级别,而这些采用传统的存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存储要求,例如:对容量的要求、对快速扩容的要求等等。如何更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与快速查询呢?云计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基于此,科达新一代智慧解决方案利用hadoop架构,可以做到云存储、云计算与云数据库合一,实现存储即计算,存储即服务。在利用云存储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提升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的同时,可以作为计算节点,对有需要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搜索,提取有用信息。最后,所有的视频、图片等和分析的结果,例如白色车辆、红色衣服等结构化信息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管理,形成数据层最核心的云仓库,并对各种应用提供服务。

记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以多应用、多行业、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体。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各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共同抽取数据综合计算和呈现综合结果。如此众多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云技术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的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这是智慧城市所需要的。

结束语

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产品与技术太过繁杂,比如,如何用4K和H.265降低智慧城市高清成本建设、智慧城市综合安防管理平台等话题也就不一一阐述。诚然,安防对于智慧城市未必是最重要一环,但绝对是建设的基础层。智慧城市变革之路很是漫长,而安防是该项目建设重要的助推器,可以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安防先行!

猜你喜欢

警务智慧智能
我校举办枫桥式警务创新发展研讨会暨2019年“平安浙江”论坛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环球警务专访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