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字教学,别让文化意蕴成为遗忘的角落

2015-03-01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312000黄李晓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9期
关键词:意蕴字形生字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中心小学(312000) 黄李晓

为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教师常常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在这种教学节奏下,学生的识字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汉字成了学生的机械工具,学生获取的或许只有生硬的汉字本身。这是识字教学的重大遗憾。

汉字是一种文化,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汉字的认读质量,更要将其蕴含的人文意蕴和文化营养渗透给学生,从而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一、依据字理,识其形,解其义

所谓“字理”,即汉字在创造过程中的构建依据及其在长期历史变化中的演变轨迹。字理蕴含着汉字所承载的价值意蕴,对学生准确认读汉字、理解汉字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汉字拆分、溯源、拼装等方法,先将汉字肢解成相对独立的意义部件,然后寻找它原本的表意部分,增加学生的识字数量,提升识字教学的整体效率。这样的教学,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识字量,更是对汉字文化的本源性的体验与悦纳。

1.以点成串,丰富积累,感知意蕴

形声字在声部和形部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识字的总量,更能让在彼此对接、类比的过程中高效感知文本的字义,感受生字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因此,教师在教学形声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的声部基本相同或者相近,而形旁与这个字的整体意义相关。

例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中的“浇”字时,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已经知道这个字与“水”相关。教师要紧扣形声字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继续学习“烧”“晓”等字。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根据形声字构造汉字的规律,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汉字积累量,并且从感性上把握了汉字的基本大意。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并有效地识记了字形,在理性区分的基础上区分了生字的字形。

据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理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累对应的偏旁,并能根据这些偏旁真正感受汉字的内蕴。

2.以字增删,灵活变化,揣测字义

汉字的组成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汉字部件的反复组合,利用加加减减的方式对汉字进行字形的变化与重组,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识字量。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原始的汉字积累,说出与教学汉字相关的汉字或者部件来。例如,在教学“男”时,教师引导学生以拆分的方式让学生识记这个字是由“田”与“力”两个汉字组成的。学生稍加思索之后,说道:“男人力气大,在田里干活卖力,所以用这两个汉字组成。”有了这样的体验认知,学生对汉字的构造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休”和“穷”时,学生则依据教师给予的方法自主识字,知道了人倚靠在树木旁边就是休息;而贫穷的人不管付出怎样的努力都只能住在洞穴里。

运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也能让学生在揣摩字形与字义关系的同时,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3.形象展示,演变轨迹,激活动力

从形成的过程来看,紧扣外形、描摹形状是汉字构建过程中最基本的运用策略。随着运用,不断适应逐渐加快的节奏,汉字逐步实现了从图到形的认知。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虽然与最初的汉字有着较大的差别,但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深入掌握汉字,理解汉字所全面承载的意蕴,教师就应该通过简笔画或者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汉字的演变轨迹,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图形——古文字——当代字形”的变化过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循汉字变化的轨迹探寻汉字发展的源头,并将其承载的内在意蕴凸显出来,实现对生字的全面把握。

例如,“鼠”字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幅卡通老鼠的头像。这只老鼠活灵活现,头高扬着,嘴巴微张着,尾巴也拖得老长。这种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把握了老鼠的基本外形,为感知字形、理解字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利用课件以动态的方式给将“鼠”字从古至今演变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汉字的来龙去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鼠”字的下面会比较复杂。学生在动态演示过程中发现:下面的两个“竖勾”是老鼠的双脚,而其中的“点”画就是老鼠的“爪子”。由于现代汉字与原始的字形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异,学生如果没有看到动态演示的过程,很难感知当下汉字所承载的意蕴。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依托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功能,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字内部,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不仅使学生把握了“鼠”字的形体,更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

二、链接生活,齐头并进,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相融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效开掘生活中的汉字资源,为识字教学服务,应成为语文教师聚焦研究的话题。

1.聚合资源,夯实识字教学的工具性

汉字的甄别与识记是识字教学的最初动机,即让学生超越教材文本的限制,利用广博的生活资源进行识字,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汉字识记量,拓展学生识字的路径和渠道。这也是众多语文教师的意图。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字形的感知和积累、字义的理解与运用。例如,以下教学片断可谓这种教学理念的典型代表。

师:看,这是华怡君同学为我们找到的一块广告牌,哪位小朋友认识上面的字?

生1:“好再来饭店”。

师:哪些生字是我们在书上没有学到的?

生2:“饭”和“店”。

(教师引领学生认读生字,并带领学生书空,书写汉字。)

在这样的识字中,教师仍旧滞留于“例行公事”的阶段。学生所选择的生活资源在教师肤浅的点拨与指导下,留给学生的还是僵硬的印象。学生最终或许能够把握汉字的基本特点和构造形态,但对汉字所包含的文化意味却没有涉及,显然是对汉字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的识字教学如果能够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进一步拓展,生活资源的作用才算得上得到发挥。

2.拓展意味,提升识字教学的人文性

汉字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霜洗礼,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有着一段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精美的图画,而由汉字的意义组合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博大而灿烂的文化宝库。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字教学的定位就不能仅仅是多认读、多书写几个汉字,而要在识字的过程中完成文化的积淀。比如以下教学片断:

师:这是杨志恒收集的广告语,请读一读。

生1:“给你好看”。

师:这是霓虹灯上的广告语。哪些生字是你们从书上没有学到的?

生2:“给”字。

(教师带领认读,并尝试书写。)

师:谁知道这句话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用?

生3:让别人很丢面子的时候。

师:用在霓虹灯的广告上是什么意思呢?

生4:霓虹灯很好看,给人享受,所以用“给你好看”说明这家公司做的霓虹灯很精美。

汉字的表达就是这么有趣,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字形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才能真正把握汉字的内在意蕴,从而达到汉字学习的最高境界。

因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不能将眼光锁定在逼仄的汉字之中,要引领学生不断地向课外拓展,与生活链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从而有效地激活识记汉字的欲望。在交流汇报中,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学生所罗列和整理的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培养其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学习品质。

三、依托联想,链接整合,让汉字开花

识字教学不能局限在教材中出现的汉字,要让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汉字,对与之相关的汉字进行拓展,增加学生识字的数量,并在汉字之间的联系中区别汉字的意义。在这样的理念下,“汉字开花”的识字教学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在识字教学中推行“汉字开花”就是要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将汉字形象逼真的外形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依循汉字的特点拓展与联想,进行汉字的整合和梳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以学生掌握程度较高的一个汉字为“花心”,推动学生自主联想和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围绕汉字的部件进行四个维度的拓展与思考,从而揭示出与之相应的“花瓣”形态。

“汉字开花”,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联想与拓展空间,只要与“花心”汉字有一定联系,都可以表达与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形成了汉字意义圈,避免了以孤立的方式进行识字,充分感受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中的“波”字的教学:

师:谁能用构字方式猜测一下它的意思?

生1:它左边是个“三点水”,应该与水有关。

生2:这个字可以组词“波浪”,指水面掀起的波纹。

生3:这个字的右边有一个“皮”,指水的皮肤。

师:同学们,掌握了生字的学习方法,我们就可以推测生字的意思了。如果将这个字换成别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吗?

生4:换成“提土旁”,变成“坡”,意思与泥土、山石有关,可以组词“山坡”。

生5:换成“提手旁”,变成“披”,与人的动作有关,可以组词“披衣服”。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扣住“波”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依据会意字的特点对汉字的意义进行揣测,自主认知汉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个生字,还积累了识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字偏旁进行更换,激活了学生原始的汉字积累,组成了相关汉字的认知链条,以一个汉字为起点,形成了一串的汉字组合,丰富了学生的汉字数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意蕴字形生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添一笔变个字
生字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