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精致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5-03-01江苏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215400徐燕春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课文

江苏太仓市沙溪镇归庄小学(215400) 徐燕春

江苏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215400)(特级教师)王晓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便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体现之一。在精致语文教学中,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言语品质是一种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以语文审美为抓手的一种言语综合素养。所以,写作能力培养就成了精致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激发兴趣,挖掘写作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不喜欢甚至害怕作文,不愿主动积极地学习习作,那么他的作文是很难得到进步的。在习作教学的初期,教师就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适当地降低难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不要给予学生太多的约束,不要只重形式和技能,而是让学生想写、爱写。精致语文关注师生之间充满情致的对话,情致对话能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激发学生大胆表达的内驱力。

1.情境激趣,鼓励自由表达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对阅读的深化与拓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往往会激发出学生表达的欲望。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中,创设情境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加浓厚。如在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教师问:“小鸡看到了天空、树木、小河,如果你是小鸡,你还看到了什么呀?”这时,学生肯定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花儿、田野、太阳、云朵……”教师再进一步引导:“那你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会说:“红的,黄的,白的……”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说,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学时,教师无需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表达,哪怕学生的语言是简单的、稚嫩的,都是学生内心的声音。孩子只有想说、乐说,才会拿起笔,更好地学习如何去写。

2.想象激趣,点燃写作火花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拥有无限的想象力,而写作同样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想象的作用,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自由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内容,不规定字数、时间,引导学生把想法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有什么,笔下便写什么,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以想象来点燃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

二、培养习惯,构建写作宝库

精致语文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细致的引导过程。对写作光有写的兴趣,不进行细致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练习,还是难以形成能力的。时间长了,兴趣难免会减退。因此,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不少学生在习作时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写作素材。再好的厨师,没有食材,同样烹饪不出美味佳肴。小学生生活阅历少,从开始记事算起,也就三四年时光,能够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那么素材从哪来呢?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生活瞬间的喜怒哀乐。小到蚂蚁蜜蜂,大到汽车楼房;近的可看自己的卧室,远的可写家乡变化;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无一不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只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亲近自然,让他们多观察、体验,定能增加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并能用自己的笔描绘出自己眼中五彩的世界。同时,在引导学生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观察要有顺序。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原因在于学生在观察时没有顺序,写作时也不会有条理。如果观察有顺序,就能为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物,可按“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观察事情,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观察动物,可按“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的顺序;观察植物,可注意植物生长的变化等。

(2)观察要抓住特点。老生常谈的话题自然不会被人们关注。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写出不同视角的文章。如果事物是平常的,那就要观察出与旁人不一样的内容。我们身边的事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比较细微。教师在指导时,可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变化比较明显的事物,再逐步加大难度,发现平凡事物的不平凡之处。

2.多种渠道积累素材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同样需要积累。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就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从课文中积累。编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名篇佳作。教师每教一篇课文,都应该组织学生将其中的精彩片段积累下来。不管是形象的比喻句,生动的拟人句,还是名言警句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我经常鼓励学生将其熟读成诵,把这些精妙的语言储存起来。如果学生能将积累起来的材料学以致用,写出来的句子就会更加生动,写作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2)在活动中积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风筝比赛”“我是小小志愿者”“包馄饨比赛”“参观车间”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素材,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辛苦,知道感恩回报。

(3)在阅读中积累。鲁迅先生曾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在小学阶段要“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教师可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师生共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的同时吸收好的词句、精彩片段。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本“采蜜集”,不仅可以摘抄好词佳句,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长期训练下来,学生无疑就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写作资料库,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读写结合,搭建学生写作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加强练笔训练,特别是随文练笔。而在精致语文课堂里,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组织学生学以致用,指导学生把从读中体会到的、感悟到的通过随文仿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

1.结合识字写话

低年级教学中多以字词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精心设计,有的放矢地利用这些字词,借助它们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说话、写话。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将每个词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再让他们用上几个词语说上几句话,最后我出示一个开头,让学生将这段话补充完整。这样的从读到说再到写的训练,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且让学生在巩固词语的同时学会初步的写话。

2.模仿句式写话

低年级写话,一定要先给学生搭好梯子,牵着学生先仿后写,一步步提高写作能力。我常常围绕文本中的精彩语句做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填词成句成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习得语言,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用了“有的( ),有的( )”的句式表现了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特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练写,结合课文想象蚂蚁和蝈蝈还有哪些行为动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词语“满头大汗”“自由自在”的理解,同时达到了训练学生写话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尝试在学文的同时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话,如《三顾茅庐》中有一段“分—总”构段方式的段落,我便让学生仿照此法进行仿写。到了高年级则可加大难度,用课文文体进行仿写,如学了《埃及的金字塔》,可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进行仿写,介绍一种事物;学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可以尝试用举例论证观点的方法进行写话。

3.借助留白写话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篇幅简短,因此有许多精彩的细节都没有展开叙述,这也就为教师进行随文练笔提供了机会。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讲述的是“我”在母亲生病后才发现母亲是那么的轻,心里感到难过愧疚,于是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的故事。文章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及“我”抱母亲时的情景,对母亲的描述较少。于是,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结合“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这句话,具体描述一下母亲为抚养儿女长大吃过哪些苦。这样的练笔既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了文中母亲的形象,同时又体会到了自己母亲的辛劳,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根据结尾续写

童话、寓言等故事因为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比较感兴趣。这类课文往往没有结尾,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而小学生又天生好奇心强,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的结尾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后,可以让学生续写乌鸦和狐狸第二次相遇后发生的故事;学了《一路花香》后,可以续写完好的水罐和破损的水罐之间的对话,学了《云雀的心愿》后,可续写小云雀和伙伴们第二年植树的情景。这样的练笔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续编故事的好奇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在精致语文课堂上,随文练笔加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