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形势困难分析及对策

2015-03-01谢琰胡倩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

文/谢琰 胡倩

一、新形势下的就业新问题

(1)毕业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值太高,脱离社会实际情况

很多大学毕业生择业观过于理想化,主观认为只有到沿海发达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大上市公司、国企工作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迫切需要舒适的生活条件、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全面的福利保障,反观自主到西北部或者基层就业的寥寥无几,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障碍。

(2)毕业生自身定位不准,就业观摇摆不定,普遍存在违约和跳槽。

近期有机构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近百家公司随机问卷调查,最终结果显示:91%的公司认为大学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不愿在基层工作”,同时存在着诚信意识淡薄、违约或跳槽频繁。

(3)毕业生盲从心理普遍,缺乏与时俱进的应变能力。

在招聘会经常会看到在名头高大上的国有单位前人流拥挤不堪,而很多处于快速成长期的私人企业门可罗雀。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这部分毕业生面临择业的人生关口,对接下来即将面临的工作性质、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等了解不深,具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二、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因素

(1)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1],而很多高校缺乏科学的、结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规划,不少专业的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安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不少高校还延续过去最传统的培养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能力养成和素质教育。

(2)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就业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为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政策上都采取了许多突破性措施[2],例如: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主动到一线、基层或偏远地区就业,凡报考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鼓励和支持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个体经营,在1年内免交管理类和登记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事实证明,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推进就业工作产生了深远和积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个别区域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户籍准入制度依然存在;应结合未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需求,建立固定性和随机性结合的公益类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各种分散的就业市场和不正规的中介公司。

(3)导致就业困难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高校毕业生的心态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大众化”的潮流。

大学毕业生由以前的社会精英现在突然变为底层的普通劳动者,这在心态观念和就业观念上必然是一个极大的跨越和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把现在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来看,当前期投入与预期的产出严重失衡时,一方面会延缓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降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严重阻碍其发展;另一方面,因为不愿意屈就从事一般行业,在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上将产生很大的失落感,所以在这种求稳求富的心理作用下和对大城市、大企业、高薪水、高福利的就业观念的向往在主观上必然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三、学生工作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1)建立反馈体系、了解企业,给学生有力指导和热情服务

在指导毕业生就业过程的工作中,当学生问到这个企业怎么样,今后什么发展方向等问题时我们的答复往往不能使学生信服,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跟踪、调研、分析和反馈机制不健全,所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对就业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导。同时有没有发展前途,是毕业生衡量就业好坏的最主要的标尺,这对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2)加大沟通力度,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由于毕业生都是刚刚踏入社会,对就业形势不能做到十分了解,所以定位的不准确就造成了很多毕业生就业环境不理想;为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这就要求就业工作者通过采用讲座咨询、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大和毕业生的沟通力度,了解学生的状况,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3)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过程始终

如今的就业教育大多数都还集中在毕业生择业阶段,由此难免造成很多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时只能“望条件兴叹”,责怪应当早一点了解到用人单位的,并以此来塑造自己。在工作中,我们要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而不是面对择业的大四学生,所以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在各院系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

(4)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现在的市场经济完全可以说是信用经济,缺乏信用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是完全没有市场可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就业工作者要严把毕业生推荐材料真实性核查和管理的关口,同时加大诚信的教育力度,培养毕业大学生的诚心意识,不随意毁约,使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单位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伙伴关系。

[1]赖德胜.怎样认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J].求是,2003(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谢小庆.从大学生就业难谈起 [N].中国青年报,2005-9-8.

[4]张丽华.大学生“回炉”说明什么[N].人民日报2005-11-3.

[5]康敬群.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0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