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地修复
——农业部要有担当——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建军

2015-03-0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科院农业部耕地

□《中国农资》记者张番

耕地修复
——农业部要有担当——访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建军

□《中国农资》记者张番

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土壤污染的治理同样引起了两会代表的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建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建言献策。

耕地污染修复工作应由农业部牵头执行

2014年,根据国务院部署,环保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但土壤污染的治理也要有所区分,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要高于整体土壤的水平。耕地土壤的治理应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否则治污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在耕地的使用上,农产品从品种选育、耕种、高效生产到粗加工、精加工,再到餐桌,一系列的标准监管全是农业部的责任范围,因此应该由农业部主要承担耕地污染治理的工作。

修复耕地需治用结合

治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从治理来讲,虽然不能快速看到效果,但也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一方面,从农艺上缓解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即使是污染程度、污染类型相似的土壤,可能由于土壤性质不同,如酸碱度、水份的不同,可能也会导致植物吸收重金属的程度不同。另一方面,根据作物本身的特性进行选择性种植。不同的作物其生理性差异也非常大,一些作物没有能力吸收重金属,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可以放松;而一些作物较容易吸收重金属,可以选择不种在污染土壤上;同样可以选择吸收重金属能力较强的作物在重污染地区种植后处理销毁,反而能改良土壤。通过大量实验试验后,告诉农民在污染的耕地上应该禁种什么作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农业调结构,变“增粮”,为“稳粮”。目前我国粮食储备较多,这对于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正好是一个机会。

科研支持力度还要加大

国家应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财政力度,强化科研人员对治理方法的研究。包括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如何迁移、作物吸收的机理是什么、我们怎么阻碍作物吸收。同时,吸收国内国外现有的科技成果,对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再利用,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一起步就站在高起点上。目前有许多化肥企业开始研发,通过使用化肥钝化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或有助于土壤污染的治理。相比于科研院所,企业可以更加灵活,跟利益联系起来也更有动力。但希望企业在研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产品的作用机理是什么,根据作物需求开发产品、改进技术。

标准是规范红线

土壤重金属标准应该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先进技术,找出与国际上的指标相比有哪些差距,并进行修订制定。土壤重金属的超标往往体现在农产品上,因此也应对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指标进行规范。在土壤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还不执行严格的标准,那么粮食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且工作量相当大。刚开始要做大量的实验,隔几年做一些评价,选择好的方法后复制、推广。治理初期需要很高的投入,但随着污染的逐步改善,工作会进入良性循环。

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同,污染类型也很多,因此治理修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对于耕地来说,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重金属污染。为了更快地改善土壤环境,刘建军建议从4个方面加强努力。

猜你喜欢

农科院农业部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印度农业部将国内小麦收购价格调高2.6%
巴西农业部对农药登记增长情况进行说明
耕地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