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级、推广、监管,三条线保住“粮安”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

2015-03-0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农资化肥农药

□《中国农资》记者张番

升级、推广、监管,三条线保住“粮安”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

□《中国农资》记者张番

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成为农业科研人员深度探究的问题。两会期间,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进行了专访,他认为,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资创新升级关键在企业

在我国农业种植长期依赖化肥农药的情况下,使得未来农业需要向精细化发展,化肥农药企业作为利益直接获得者,更应做出大量工作,实现政府提出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

陈章良:要达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生产企业、科研专家、农民用户长时间共同努力。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保护落后的企业,国家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应对生产企业起到倒逼的作用。企业在寻找出路应注重研发环保、高效的肥料,例如叶面肥、微量元素肥料等,根据作物的需求施用,可以迅速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大数据的应用中,利用大数据引导农民如何种田。例如,通过几十年对天气数据的积累预判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多少化肥农药,或是根据地域分布分析土壤里养分的含量和污染程度等。”

转化农业科技关键在推广

生产企业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提供者,其科技的转化最终要落实到田间地头,而农民对科学种田的认识和应用才是转化农业科技的关键。

陈章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关键环节是推广。很多农民缺乏足够的农化知识,并不能正确地掌握科学的施肥、用药方法,往往因为要效益,在不缺养分的土地上施用过量化肥,甚至在不了解病虫害的情况下使用高毒农药。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结合测土配方、虫害病理,给农民推荐科学的施肥用药技术。”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上联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技术推广机构,下接农村千家万户,使农业科技的需求者、应用者和推广者三者有机结合,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农业部门应通过财政补贴、项目等方式,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技推广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及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另外,要进一步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财政部门更应该增加专项资金总额,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表彰数量和覆盖面。

保障食品安全关键在监管

保障食品安全还应在农产品生产链条的两端环节加强监管。

陈章良:一方面,政府应严格执法,杜绝高毒农药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对于生产剧毒农药的生产企业要绳之以法,管住源头。对于还在使用的农民,要及时告知、充分教育。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大力度,从农产品的监管来保障食品安全。对在农产品入市之前随机检测农药残留和食品品质,严格监管市场准入。

猜你喜欢

农资化肥农药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