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构”与“造”两个层面探讨《建筑构造》课程改革

2015-02-28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建构

陈 鹏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建筑构造》课程主要研究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建筑物的材料选取、构造方案设计、节点细部设计以及施工的全过程。建筑理念的表达和建筑艺术的体现需要通过建筑构造来实现,建筑设计脱离了建筑构造无疑是纸上谈兵,从“构”起源构思建筑,以“造”为出发点分析如何生成建筑,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一个过程。但实际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大量存在着建筑设计构思与建筑的建造脱离,建筑学的学生不重视构造课程,导致建筑设计只能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现象,从而影响着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重要理论方面的缺失。

一、《建筑构造》课程教学的现状

《建筑构造》属于建筑学专业技术系列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二下学期,是建筑学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授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大量民用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并能根据建筑物不同的功能特点,对建筑材料的选取、构件以及节点相互之间的连接方法、构件受力合理性等进行理解和思考;熟悉建筑一般装修的类型与构造做法,同时掌握建筑物必须满足防潮、防水、隔热、保温、隔声和防震等各种节点的构造做法,提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构造设计方案。章节内容主要从建筑物的组成,即基础、墙体、楼地面、楼梯、门窗、屋面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讲述房屋建筑六大组成部分过程中,往往存在课程内容枯燥,很多知识难以用有效的手段和方式生动地在课堂展现,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课程所讲的内容,教学效果不佳,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难度也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学生可参与的环节,例如节点设计、现场调研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学生实质性的掌握构造知识,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即便是修过了《建筑构造》课程的高年级学生,在其建筑设计课程中对于构造的理解仍然很浅,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构造常识都没掌握,在构造层面出现一些低级错误。[1]

二、“构”与“造”的理解

通常,教学中所讲的构造是指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而建筑构造更应该从材料的选择、材料的连接和固定以及最终满足建筑性能的整个建造过程方面进行研究,同时还包括了建筑够件的功能延伸与表现,因此建筑构造不仅包括构造的原理,更强调与建造的结合,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学习和研究构造。[2]然而,传统建筑构造大多是讲构造的原理和建筑物的组成,强调了“构”,却忽视了建筑构造中“造”的过程和内容,将建筑构造的“构”的原理和“造”的过程相互脱离。构造作为建造的过程,与建筑设计是紧密结合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三、基于“构”与“造”的《建筑构造》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从教学内容层面进行补充

1.从构造的功能扩展层面讲述课程内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同时,建筑构造亦产生了诸多变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皮和细部,[3]在许多建筑中,细部设计已成为建筑表现的一个发展方向。这些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之外,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建筑形象的表达与建筑理念的传达。因此,设计与构造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变得越来越紧密了。

在建筑设计手法多元化的今天,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逐渐打破常规状态,增加了很多附加的功能,变成一种整合的构造。现在生存环境的变化,对于生存空间内部要求的多样化产生了建筑构造功能的扩展,即是为了在多变的情况下取得比原有的基本需求更多的内容,以达到构造一物多用的目的。

如今的建筑构造日渐倾向于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化和复杂化,而合理利用构造可以使建筑更美观、更高效和更趋理性,因此,建筑构造的教学除了讲述构造的基本需求之外,还应该补充更多新的设计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比如在讲授门窗一章的内容时,除了阐述门窗的基本功能以外,可以在设计层面引入一些出色的成果,展示由于门窗在材料的变化或开启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新的功能,甚至门窗可与墙相融合,变成墙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构造原来可以非常完美地为设计服务,并能通过设计体现出构造的特殊作用。

2.从现代建筑构造的外在表现功能上讲述课程内容:科技发展带来的是建筑构造被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到了极端,而这些并未纳入到现有的《建筑构造》课程内容中来。事实上,当今许多的杰出建筑师致力于挖掘新构件、新材料的表现潜力。例如,原来的石质基础变成了石柱、钢筋混凝土柱,柱子成了钢的甚至不锈钢的,柱础则变为薄薄的、亮晶晶的,看起来不稳定的构造做法仍然被准确地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这些让人惊奇的表现实际上来自于对构造本身及其组合方式的变异上。[4]建筑构造作为建筑造型构图的基本元素,它尺度的夸张、形态的变异、数量的累积、色彩的组合等都使建筑呈现不同的形象,赋予建筑不同的个性,这些都得益于建筑构造本身的魅力。

(二)寻求各种辅助性的教学形式

1.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笔者在已经开展过的构造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现场调研的环节。首先,在即将开始的课程之前预先下达调研任务,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直观感知,并明确提出参观和汇报要求;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建筑实例大量实地调查、分析,拍出各种不同图片并配以相关的构造节点设计,鼓励用各种形式完成调研报告;然后再进行集中讨论和讲评。从实施的情况看,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建筑配件及节点构造具体做法的印象;调研汇报也给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调研也让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关注点,再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对于构造理论知识而言,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二是从自己找的案例中发现问题,与理论对接。因此,调研环节的设置对于构造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另外,各阶段的构造设计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不参与到课程作业环节,学到的理论就很难实际使用,很多的构造知识就难以落实。比如在楼梯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对幼儿园的楼梯进行构造设计,并抄会相关节点大样,在构造任务书中明确要求底层楼梯间需要设置出入口等。这一系列的要求与任务,让学生必须将已经学过的知识拿出来用,要考虑底层设置出入口的方法,幼儿园考虑幼儿通行的楼梯踏步尺度,幼儿园栏杆扶手设置需要考虑幼儿的身高等等。在已经实施教学过程中发现,少量同学图省事,抄绘图集时就随便用了一个公共建筑的楼梯大样,图纸评讲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幼儿园楼梯栏杆大样是专门的一个类型。通过自己的错误加深了对于不同人群使用的楼梯构造的认识,亦有助于对于构造理论的理解和消化。

2.用建构等实训方式带动构造知识的综合吸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在每年一次的建构大赛中,限制了学生所用材料必须是瓦楞纸,对于简单造型而言,不需要考虑构造节点的连接,但对于高度和跨度以及悬挑都达到瓦楞纸极限强度的一些创意,就要求学生能从所学的构造知识里面,找到构件稳定连接的方法,从而完美地展现建构的创意。比如用编织、表皮覆盖、搭接、咬接等方式去实现自己的创意,没有构造知识的支撑,创意无法实现,是难以完成建构作品的,因此建构更能实现建筑构造中的“构”与“造”完美结合。有了建构平台在构造与设计环节的综合性与创造性实践,使得建筑构造的实用性功能能够真实地体现。

此外,实训方式还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参与一些节点的制作来进行,比如屋面防水节点、吊顶节点、门窗与墙体联接节点等的制作,都可以极强地调动学生学习构造课程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施工过程中体会到施工的趣味性。同时,施工完成后的成果还能当做纪念性的作品保存,亦能体现实训作用的多样性。

《建筑构造》课程改革仍将持续,学生理解建筑的“构”与“造”对于学习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和构造等技术课程都尤为重要。《建筑构造》的教学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吸取其成熟的经验,补充加入更多新的趣味性内容,强化《建筑构造》课程的各类实训环节,才能提高学生对建筑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体现理论服务于实践。

[1]王雪英.基于建筑师设计实践的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37-139.

[2]宋桂杰.从建筑到构造-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3):60-62.

[3]任肖莉.当代建筑构造的功能扩展与表现延伸[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5):7-14.

[4]孙小暖.“建造工艺学”视角下的建筑构造教学模式初探[D].北京: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10(12):87-88.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建筑设计建构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