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地方的高职《寄生虫检验》课程改革实践
——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28孙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形态学寄生虫

孙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2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寄生虫检验》课程团队由学校专职教师与区域医院行业专家共同组建,团队根据课程改革的教学适应性、实施可行性、社会认可性,结合专业、行业、教改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寄生虫检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寄生虫检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专业的核心元素,教材是课程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高职、高专《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所用教材均存在如下问题。

1.传统生物学分类教学与临床标本检测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多年来,国内一直普遍使用的《寄生虫学检验》教材根据生物学进行寄生虫分类,[1]即从界、目、纲、科、属、种,编排教学内容。线虫概述及虫种:吸虫概述及虫种、绦虫概述及虫种、叶足虫、鞭毛虫、孢子虫等。最突出的不足是学生对未来工作任务、项目、技能不清晰不明确,有“科学有余,实用不足”之感。

2.寄生部位分类教学与临床标本检测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内进行改革的《寄生虫学检验》教材,是根据寄生虫寄生部位编排内容,[2]即消化道寄生虫、肝脏与胆管寄生虫、脉管系统寄生虫、呼吸系统寄生虫。其不足体现在:如例1,寄生于呼吸道的肺吸虫不仅可检查痰液,也可检查粪便;例2,寄生于血管内的血吸虫,不是查血液,而是查粪便。按寄生部位教学,易让学生误以为该寄生虫的检查标本来源于寄生部位易获取的临床标本,导致寄生虫实验诊断项目内容不丰富、易混淆,未能及时给学生一气呵成的流程,与医院实际检验工作项目、技能不匹配。

(二)社会及地方检验人员对寄生虫及寄生虫病认知的不足

1.社会对寄生虫(病)认知及重视不够:过去,由于人们健康意识不强,生活卫生习惯不好,寄生虫病成为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贫困病。如今,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生活习惯改善,传统常见的土源性蠕虫的感染率明显降低,寄生虫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寄生虫检查极少开展,医院很少配置专门的寄生虫室和检验人员,致使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受此环境影响,对寄生虫学的重视不够,甚至认为学校学的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另一方面,由于人们食谱发生变化,寄生虫病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呈上升趋势。[3]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静脉吸毒等最终导致的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近年来,随着交通业、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输入性寄生虫病频现,仅襄阳地区近几年屡现疟原虫感染,后经诊断,均为本地赴国外务工的人员在非洲国家感染的恶性疟原虫。

2.医务人员对寄生虫(病)的识别能力不强:目前医务人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极为欠缺,究其原因,近些年来,我国医学院校中,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寄生虫知识的学时极少,加上实习期间难以见到寄生虫标本,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寄生虫,不知为何物,致使寄生虫感染患者在医院往往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更有甚者,出现误诊误治。近年来,我院专业团队曾为襄阳地区临床一线会诊过多起寄生虫感染,确诊过疟原虫、眼结膜吸吮线虫、华支睾吸虫、粪类圆线虫等多起。为了解地方医务人员对寄生虫(病)的识别水平,我校老师曾采用现场调查,通过镜下实物寄生虫诊断虫期彩色图片识别及问卷调查,分别对本地区8家医院100多名检验工作人员的寄生虫形态学识别能力及寄生虫检查认知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检验人员粪便检查可检获成虫认知正确率均低于50%以下,临床医生对成虫的认知率之低更是不言而喻,客观地反映了医务人员对寄生虫“形态学”检测技能的不足,渐渐失去已知和已学的东西。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根据医院临床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技能为标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团队通过调研分析,确认《寄生虫检验》课程“检验”“工作做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编什么(教案、教材)”。课程重在“用”,即在诊疗、医护“医院感染性疾病”工作中:有用、常用、实用,并在教学中体现“ 真”,即“病原生物”在临床实验诊断、医疗工作中: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标本、真实的过程、真实的技能,达到“真实”的能力导向与任务引领作用。此外,注重少见与常见的辨证关系,治疗所致利与弊的因果关系,以规避激素、免疫抑制及用药所致免疫力下降,导致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突出寄生虫与临床。

(二)根据岗位工作的任务、项目、技能,解构重组教学内容

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检查项目,解构生物学分类或临床寄生部位分类方法,按照临床(寄生虫寄生部位、所致疾病、标本采集)实效性分类,重组教学任务与顺序,选取临床常见寄生虫病、多发寄生虫病等检查为主要教学内容,按临床检验项目、任务编排。因此,学好本课程,可在我国各地各级医院,胜任临床常见寄生虫检查工作。本改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真实的工作、真实的项目、真实的过程、真实的标本、真实的结果)突出了检查标本与项目,不仅强化了寄生部位与临床致病,更强化了工作任务、项目,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联想寄生虫检验与其他专业课的并联关系,对寄生虫质量控制及结果分析评价大有裨益。二是学生未来工作任务、项目、技能清晰明确,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技术要点、方法选择与评价一气呵成,与任务项目环环紧扣。三是引导学生明确生物学分类的“共性”与“特性”,是分类鉴定虫种依据,理解印证与应用,以寄生虫检查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寄生虫实验诊断形态学为着力点。

(三)根据寄生虫形态学特点、课程应知应会知识点,突出寄生虫形态及生活史重点

以生活史线条示意图为突破口,目前国内教材寄生虫生活史示意图中仅标注了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教改示意图中增加了图解知识点、重点归纳,如寄生虫形态及生活史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感染途径、体内移行途径等归纳,强化了寄生虫形态学特点和必备的三基内容。此为国内同专业教材线条图初次尝试,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而且更加明确应知应会知识在检验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在诊疗工作中的相互渗透。

(四)根据地方医务人员寄生虫识别能力和寄生虫(病)感染现状,有的放矢

调查发现,本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对寄生虫形态的识别能力普遍不强。近年来,本地区各级临床科室对寄生虫的检验申请不断增多,医院临床医生对检获的肉眼可见成虫不敢明确诊断,检验人员往往也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基层医院尤为常见,致使患者因一种并不罕见、易于治疗的寄生虫病辗转转院。因此,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及在校学生专业技能教育,刻不容缓。为提高本地区医务人员对寄生虫的认知能力,收集整理襄阳地区近年出现的寄生虫病资料,将其纳入校本教材;此外,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强化人员对虫体形态、临床标本和技术操作等全方位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锻炼其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4]

(五)根据寄生虫实训环节的重要程度,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校内学生重点改革实训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医学课程实训方式基本有一个共同普遍的程序:即学生完成实训后,学头记录实训结果,交实训报告,老师批改实训报告。[5]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是评价教学,通过老师现场评价学生”实训成绩,并当场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对与错、好与坏的原因。二是鲜活教学,《寄生虫检验》其形态学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活体标本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寄生虫的“诊断虫期”形态学感性认识。三是现场教学,以印证、应用、科研三结合为抓手,认知-印证-应用-拓展-升华为主线,有力推动了“服务社会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三、教改成果服务地方

(一)收集、制作寄生虫标本,实现资源共享

寄生虫生物标本不仅是《人体寄生虫学》及《寄生虫检验》课程的必备教学资源,也是医院寄生虫检验的对照标本。团队自制寄生虫标本,不仅充分满足教学同时节约教学经费,并为医院提供了标本保障,提高了地区寄生虫检验整体水平。

(二)为医院检验人员培植寄生虫实验室诊断、质控理念

走出去深入医院进行寄生虫检查技能、认知等调研分析。送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团队结合专业需要、行业需要、教改需要,重组本课程相关知识、技能,服务地方医院检验科,近3年,巡回地区所有三甲医院及多家二级医院进行“寄生虫检验”学术讲座,提升了医院对寄生虫检查认知度、重重度,有效推进了校企合作。

(三)为医院寄生虫实验诊断提供技术、咨询,规避医院寄生虫病误诊误治

由于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的认知局限性,在近3年杂志中刊登的1190篇误诊病例报道中,有138篇系传染病寄生虫病的误诊报道,占报道病例总数的11.9%。近几年本课程团队成员为地区医院鉴定多起寄生虫感染病例。又如某县医院转诊上来的一位眼疾患者,在其眼内发现多条白色线状物,后经鉴定为眼结膜吸吮线虫。如某医院肿瘤科一白血病化疗患者,粪便检查发现充满视野线虫幼虫,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及镜下形态学观察识别为粪类圆线虫。又如某医院患者肝胆外科手术,发现若干葵花籽状扁平虫体,经鉴定为华支睾吸虫。

(四)为学院课程改革、医院寄生虫实验诊断、地方寄生虫病防治服务

在科研方面利用本课程专业知识,接合当地实际情况,为本地区寄生虫所致疾病防治研究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有效将“襄樊地区尧治河并殖吸虫流行情况研究”、“钩蚴快速培养方法与药物作用的研究”;两个成果应用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之中,如并殖吸虫检查、钩虫检查。彰显了高职教育的新理念:“产学研”结合,一是服务于地方经济,二是开发学生创新性实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五)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折射出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成效

参与省级继续教育项目 [编号:“2011-11-01-005(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编号[2012-11-00-111(国)]“医学寄生虫形态学培训”的申报与实施。以学校教师为主导,团队共同参与编写了多本《免疫与病原生物》教材及《临床寄生虫实验室诊断》专著,彰显了学院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果,提升和扩大了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声誉与影响。

尽管当前检验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以形态学为主的寄生虫检验工作,传统手段即经典手段,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依然不可替代镜下形态学观察这一传统经典的检验技能。传统技术在寄生虫病的控制中曾经有着甚为关键的作用,并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时期内发挥重要的功效。

[1]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2]曹励民.寄生虫学检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2005(10):332-339.

[4]郑文香,从立香.高职检验专业寄生虫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28):137-139.

[5]唐忠辉,徐文鑫,侯东晖,等.构建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环节系统及实施行动导向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69-172.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形态学寄生虫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白话寄生虫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