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15-02-28陈向斌贺昌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技能技能

陈向斌,贺昌海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070)

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总存在这样的情况:许多具有一定技能的人员处于待就业的状态,而许多技术性很强的岗位,就业人员严重不足。这种能够适合某些技术性很强岗位而社会又严重缺乏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被称为技能型紧缺人才,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特征有两点,一是具有较高的技能,二是紧缺,供不应求。这种人才的不足和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及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给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研究带来了新的任务,即如何快速、高效培养此类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不断地进行探讨的课题。

一、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研究现状

最早由政府部门提出“技能型紧缺人才”一词是在2003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原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原卫生部等在对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进行了专题调研后联合提出的,强调要加强此类人才的培养培训。[1]从此,此课题的研究全面展开,距今有十多年了,有关此课题的文献报道较多,比较典型的有:李国桢以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紧缺为例,提出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具有区域性特征、储备性特征、技能性特征和职业性特征。[2]王文毅从技能型人才和紧缺人才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将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分类为:主动性紧缺、管理性紧缺、摩擦性紧缺、结构性紧缺和季节性紧缺。[3]黄伟林等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4-6]李子云就武汉市汽车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并提出缓解的措施。[7]韦东海研究了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8]毛桂平对建筑工程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互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等想法。[9]韦苏倢就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10]陈继红以钳工工种为例,对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评价体系问题进行了研究。[11]谷绍刚从企业的角度论述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法与手段。[12]以上是到目前为止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分析了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但几乎都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对高职院校培养的研究,或是针对某些行业紧缺人才培养的探讨。而对于培养此类人才的完整机制和体系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拟在以上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技能型紧缺人才进行重新分类,对其形成原因及培养体系进行探讨。

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

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培养体系,了解人才紧缺的原因是必要的。从文献报道和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历史文化、就业环境、区域经济及技术创新等因素,主要如下。

(一)社会习惯的影响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开展的时间较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之中,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渠道不多。另外,还普遍存在重学历文凭、轻技术技能的习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对职业教育存在误解,甚至鄙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与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不相称,晋升难度大,等等,这都直接影响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与质量。

(二)投入与保障机制的制约

政府虽然较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重视的程度与目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投入相对不足,激励保障机制、法规制度不健全。企业虽对高技能型人才有迫切的需求,但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兴趣不大,参与和投入不够,坐等思想严重,没有高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和储备的长远规划;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里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不高,地位偏低,晋升渠道少、难度大,职业发展前途不明朗,因而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从事高技能工作。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动性不够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职业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等方面的人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大多数服务意识不强,科学定位不准确,创新能力不足,专业设置不能紧贴市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不鲜明,培养方案落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做得不够,等等。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就业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技能人才分布受就业区域、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的影响而不平衡,不同地域由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及产业群的性质等不同,形成了地区间的不同的优势产业或特定产业,因而导致人才的供需不平衡。例如化工类企业只能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许多高技能人才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因而导致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紧缺;另外,高技能人才因为家庭、居住地、户籍等限制因素造成流动不顺畅,流动成本的因素制约着人才区域间、行业间正常合理的流动,等等,这些情况导致区域性人才紧缺,实际上,整个社会对此类人才供需是基本平衡的。

(五)社会生产热点的动态性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社会热点的快速转换,人才的供需平衡被破坏,必然会使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出现一系列变化,不断有新的专业工作、岗位涌现,同时原有的部分专业工作、岗位遭到淘汰,促使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组合。技能型紧缺人才总是与一定的岗位或专业工作相对应。例如电池从发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现在它的生产及配套产业的从业人员只是社会的很少一部分,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处于平衡与饱和状态,当未来电动汽车快速取代目前的传统汽车时,与电池相关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短时间内将会变得紧缺,与传统汽车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变得过剩,此类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人才资源的储备不够。

(六)新技术应用造成的人才紧缺

每当一项新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用于生产并成为社会的重要产业时,就会需要大量具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从业人员,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就会发生短缺。例如3D打印技术才出现几年,随着3D打印成本低廉化、技术普及化、产品量产化,3D打印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社会对3D应用人才需求非常庞大,我国此类人才缺口约为800万人,[13]而对3D应用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目前很不健全,仅仅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大多数高校将3D打印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很少作为一门专业来培养。还有当年的互联网技术、数控机床技术等等,都有过相似历程。这样的紧缺,大多为职业教育及培训机构的前瞻性不够或为本身技术条件有限所致。

三、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体系建立

紧缺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传统产业需要的人才,它有现成的培养方法及手段,但由于诸多因素造成的人才紧缺;第二大类是新兴产业的出现,还没有系统完善的培养措施及手段。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各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来实现,更好更快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已近二十年,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于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创新。

(一)培养对象的研究

要高效、快捷地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了解培养对象的情况是必要的,只有掌握了培养对象的特点,才能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因材施教,完善整个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体系。从目前来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对象主要来源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本科生的职业技术培训、社会上初级技工和农民工的培训等。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成为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本科院校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本科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是一个积极因素。加强初级工的培训,提高他们技能和技术等级,可解决我国人才结构性缺陷,是一件迫切的事情。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掌握的技术较少,多数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如建筑、制造等行业,他们能吃苦耐劳,敬业,安心本职工作,若对农民工制定务实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尤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有步骤将农民工培养成技术工人,将会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现象做出贡献。

(二)培养方法与模式的研究

技能型紧缺人才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策略必须是全方位的,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与手段。

第一,实行产教结合的培养方法。此种方法较适合大量的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社会的主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此种培养方法由学校主导,企业配合,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的“产学合作”,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等人才培养模式,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培养机构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与“工”的交替进行,并能够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强调该种培养方法。

第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技能培养为主,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此方法较适宜较少人才并有特殊要求的培养方式,它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主导人才培养任务,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定实训实习协议;企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主动投入职教,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种模式很好解决了企业和职业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即技能人才紧缺及用工稳定的问题、学校进行实习实训场所及就业的问题等。

第三,短期技能提高培训。此方法是针对社会上有一定技能的人员,针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可由学校和企业合作进行,加强对待岗人员的技能或转岗培训,促使其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重新上岗的要求;或是某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和推广,改变行业企业被动等靠的心态,缓解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紧缺状况。各地行业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确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领域和培训基地,培养当地劳动力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四,职业技能竞赛的方法。此种方法适宜职业院校的在读学生和企业的在职员工,以某项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平台,以赛促练,培养一批技能骨干,带动高端技能人才的发展壮大,可激发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热情和信心,是提高技能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现在高职院校每年都有上十项全国技能大赛,几乎都是组委会和大型企业赞助联合举办,主要是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推广其产品与技术的一种方式。对于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推广,但往往过度强调赞助企业的技术应用而忽略了通用技术,这需要不断更正及完善。

(三)师资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

要培养具有高技能的学生,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于任课教师,要求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具有团队协助精神,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投身于专业与课程建设之中;需要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重要的是这些老师对市场新技术的应用及人才需求的信息的及时了解,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获取先进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支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团队。

(四)培养文件的制定

现代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亦应与时俱进,与时代及社会发展潮流同步,特别是对于不同的培养对象要制定各自的培养文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养的效率和效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培养文件包括培养目标、讲授内容、课程设置、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实习及实训的内容及学时安排、评价与考核标准、培养模式及教学标准等所有的培养内容。

课程建设是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实习及实训的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核心课程的讲义、教材、课件等。在紧缺人才的培养中,应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一切从岗位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编写新型的教学讲义;按照内容确定授课时数,根据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逻辑关系确定开设的顺序;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的要求,制定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教学标准。这样,既可开发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又可和企业建立广泛而又紧密的联系,巩固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完善整个人才培养文件。

四、建立紧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可促进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将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结合,将人才培养标准与相应企业的用人要求相结合,将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等等,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可有效提高用人单位认可程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行业及企业中大力倡导技术等级证书,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晋升高级技术等级,建立激励机制,让高技能人才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重视,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对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加强考证工作,使高技能人才有一种责任感、归属感,更安心于从事的工作。

无论是职业资格证书,还是技术等级证书,由政府和行业来制定考试标准并组织考试发证,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高技能人才的种类与数量,在人才需求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并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模型,有利于建立高效的人才预警机制,能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及时更新社会人才需求动态,有效解决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失调及结构性缺口等问题,从而不断完善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养体系。

五、结束语

高技能型人才的紧缺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可能存在。掌握了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准确定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使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各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高技能人才紧缺预警机制的建立,将会使紧缺现象得到及时的改善,保证行业生产不会因技能人才的紧缺而产生波动,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和持续发展,等等,是建立和完善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最终目标。但社会经济的热点在不断持续产生和转换,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其人才培养体系只有不断进行探讨和完善,才能显示强大的生命力,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

[1]教育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J].劳动保障通讯,2004(4):63-64.

[2]李国桢.当务之急 长久之需-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之策略实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6):9-12.

[3]王文毅.高教视野下技能型紧缺人才特征及分类研究[J].高教与成才研究,2015(13):24-25.

[4]黄伟林,杨少昆.技能型紧缺人才形成的机理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4(9):280-281.

[5]周秀珍,李家坤.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0):53-54.

[6]王卫卫,杨少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5):124-125.

[7]李子云,陈涛.武汉市汽车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缺口情况调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16.

[8]韦东海.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196-198.

[9]毛桂平.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6):127-129.

[10]韦苏倢.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128-129.

[11]陈继红.建立技能型紧缺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7-30

[12]谷绍刚.不断创新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265-265.

[13]中国新闻网.报告显示:IT人才需求稳中有升 3D打印人才需求大[EB/OL].(2013-05-31)[2015-09-28].http://www.chinanews.com/it/2013/05-30/4874573.shtml.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技能技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