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社会组织的方式研究

2015-02-28肖兆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服务

肖兆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一、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界定

社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早在1998年国务院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把社会团体定义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定义为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生活服务的社会组织。2004年,国务院出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试行)中,把基金会从社会团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概念。[1]

在社会组织中,一些由高职院校构建的,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山市心苑社工服务中心、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聊城市Web应用技术研究所、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襄阳市食用菌协会等社会组织,我们称之为高职院校社会组织。高职院校社会组织与学校内设机构、社团等校内组织机构的区别在于经过民政部门登记或工商部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责任,且具备民间性、非盈利性、公益性、互利性、自愿性和自治性等社会组织的特征,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重要的组织载体。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它又是隶属于学校的社会服务机构,还要履行学校相应的职责和义务,并接受学校管理、考核、评价和奖惩。没有经过学校同意申办的社会组织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畴。

二、高职院校构建社会组织的动力

(一)政府社会服务职能转移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小政府,大社会”改革方向,积极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服务及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对社会组织建设和发挥其作用提出明确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力量,发挥出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2]但社会组织的总量上仍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其发展也不够平衡。在承接政府转出职能方面,多数社会组织还不具备购买社会服务的相关条件,无法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服务项目,与政府要求、群众需求还有较大距离,与国际水平更有差距。因此,我国要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现有社会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发展和培育大量社会组织来承担政府转出的社会服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经过孵化和培育,大多数将能独立成为承担购买服务的主体,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主动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不仅是政府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办学历史不长,但在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无论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还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都把社会服务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在承担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社会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服务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己经形成了与本科院校不同的社会服务特色。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并把它作为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构建社会组织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适应新形势、寻求新途径的一种有益探索,不仅能够强化高职院校在区域行业、企业及职教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而且通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购买政府的咨询、信息和科研服务项目,与政府、行业互动,并逐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购买社区或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开放图书馆、开设实用课程、组织志愿者等公共服务项目,与社区(农村)互动,成为社区(农村)离不开的社会服务队伍。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历来受到重视。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对教师提出“双师型”的要求,这也是与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区别之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很多,其中教师自建或参加与本人从事专业或课程教学相关的社会组织,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社会组织与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的专业或课程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如专业学会类、科技类社会组织、公益类社会组织等都与高职教师的专业或课程相关,高职院校自建或参与这些社会组织无疑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拓展和提升。第二,社会组织工作是一个大熔炉,社交能力、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在这里形成和提升。第三,由于社会组织的自愿性和自治性,会激发更多的教师的热情,吸引他们参与这项工作之中,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高职院校要把教师参与社会组织作为考核其社会服务工作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其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

(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需求

学生参与社团或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等志愿者活动,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如专业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任务执行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团队调动能力等都得到培养。特别是学生通过志愿者活动,形成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志愿者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终生受益。在发达国家的大学里,都有对学生每年参加志愿者的要求,也是学生评优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要借鉴这一经验。随着国家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就业政策的实施,今后将会有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社会组织中就业。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团或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工作,会提前对社会组织有较深认识,甚至产生情感,毕业后加入到社会组织队伍中,成为从事社会服务的有生力量。

三、高职院校构建社会组织的优势

(一)专业(群)背景优势

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多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技术、技能岗位需求相对应。高职院校专业属于技术性专业,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科性专业,并且有些专业本身就是直接服务于社区或农村公共事业。依托高职院校专业背景,构建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更加专业化社会服务。一是高职院校专业实体化(专业性公司)改革为构建社会组织提供了契机。近年来,高职院校为缩短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之间距离,积极进行专业实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所谓专业实体化就是在现有专业(群)基础上,把专业办成具备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组织。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实体化过程中,认识到构建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3]二是校企合作机制为构建社会组织提供了空间。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互动机制,如办学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这是高职院校构建社会组织的无形资源。三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拓展成为构建社会组织又一机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改善条件,提档升级,通过成立社会组织的形式,争取经费,扩大功能。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附属医院成立的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二)人才技术优势

高职院校多是以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一是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构建“智库型”社会组织。国家和教育部要求高校发挥独特优势,要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做出贡献。与本科院校及专业智库相比,高职院校力量相对薄弱,但仍是所在地区智力密集、思想活跃的地方,是重要的思想库。二是发挥研究机构在区域的影响力,构建联合型社会组织。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襄阳市水产局联合成立襄阳市汉江水产研究所,成为政府与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契约性合作伙伴。三是发挥研究成果优势,孵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孵化需要民政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孵化,也可探讨政府与高职院校联合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器基地,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立的白云山区社会组织孵化器基地值得推广。

(三)教育资源优势

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具有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网络课程、信息资源等高校的一般教育资源,还有实训基地、技能鉴定站(所)等高职院校独特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近年来,虽然不少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需要不断探讨教育资源开放的新形式。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能够使高职院校开放教育资源适度地由无偿变为有条件、盲目变为有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构建社区学院。通过独立或与社区联合创建社区学院是高职院校服务于社区的有效途径,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鼓楼区、台江区等合作建立了社会区学院,成为学校社会服务的一个窗口,实现了高职院校与社区资源共享。二是构建文体类社会组织。充分依托学校体育馆、会议中心、礼堂等设施,构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健身协会等社会组织,把学校办成社区的文化、艺术、体育中心等。三是构建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构建公益性社会组织将教育资源转化社会服务产品,实现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四)社团组织优势

高校社团是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发起、自发组织、自愿加入的学生组织团体。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工作,既把它作为学生思想教育、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职院校社团组织发展较快,尤其是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方面有较大进展,逐步成为活跃于社区和农村从事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探索以高职院校社团为基础发展社会组织,能够不断激发社团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一是将社团组织发展为基地型社会组织。在社区或农村建立基地,使群团组织代代相传,发挥长期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将社团组织发展为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合体,成为公益组织的分支机构或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将学校社团发展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基地。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吸纳就业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加之国家对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有利于一些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发展为就业创业类社会组织,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四、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运行

(一)政府层面:营造环境

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重要性,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并搭建平台,逐步引导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一是重视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大且多分布在城市社区及地市级的城市或农村,这里又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社会组织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政府要把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发展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建设规划之中,作为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群体,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扶持政策,使高职院校社会组织能够健康成长,逐步成为区域社会组织队伍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二是政策扶持。高职院校社会组织面临着登记困难、资金短缺、社会资源占有率不高、缺乏营销手段等发展困惑,急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比如对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实行学校备案制,借助政校合作平台,先让高职院校社会组织承接一些社会服务项目,采取发放服务券或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资金扶持,以此锻炼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并使其逐步成长为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中有竞争力的社会组织。三是积极搭建平台。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与政府建立的合作关系,是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发展的较好平台。政府可在绩效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将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交给那些信誉好、服务质量高的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并逐步发展成契约性共同体。

(二)高职院校层面:孵化助推

高职院校要把社会组织建设作为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科学定位、孵化培育、监督管理,使高职院校社会组织逐步成长壮大。一是明确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定位,让其享受学校社会服务待遇。高职院校社会组织近年来才引起关注,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尤其是由教师自愿申请成立的社会组织,甚至误认为是不务正业,他们在社会组织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也无法被学校认定为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量等。为此,要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社会组织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组织机构地位,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奖惩措施,从制度上、政策上、机制体制上支持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二是要对高职院校社会组织需要孵化、培育,让学校成为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练兵场”、“孵化器”。要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包括场地、经费、搭建平台、人员培训、财务代管等,让更多的师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体系,推动发展。鼓励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评估,建立健全校内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组织的遴选机制、奖励机制和退出机制,逐步形成一套对高职院校社会组织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以此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三)社会组织层面:创新模式

高职院校社会组织的主要成员多为高职院校师生,要从这一实际出发,建立灵活的机制,开发特色服务项目,打造社会组织品牌,走创新发展之路。一是建立灵活的机制。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委托代理,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运作,合理安排学校工作与社会组织工作时间,不断激发内部活力。二是突出特色项目。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理念,重点发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服务项目,实行与其它社会组织差异化发展策略。三是打造社会组织品牌。高职院校社会组织品牌与企业品牌一样,一旦形成,就是一份资产、一种公信力。高职院校社会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化及特色鲜明的服务打造品牌组织和品牌项目,通过服务品牌的传播,让服务人员将服务品牌的理念和服务内容传递给项目受众,以此提升公信力,促进高职院校社会组织良性发展。

[1]夏建中,张菊芝.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25-31.

[2]刘西忠.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重构视野下的社会组织发展[J].江苏社会科学,2014(1):44-48.

[3]李祥富.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15.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服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