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

2015-02-28杨玉玲

现代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构式义项

□杨玉玲

从构式语法看词语释义
——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

□杨玉玲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若干词语,比如“归”“再”等释义的失当。通过这些词语释义的分析提醒语言学者特别是辞书编纂者在进行词语释义时应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并对辞书释义提出四点建议。

构式语法 词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中“爱”有以下几个义项:

①(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爱祖国/爱人民;

②(动)喜欢:爱游泳/爱劳动/爱看电影;

③(动)爱惜、爱护:爱公物/爱集体荣誉;

④(动)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爱哭/铁爱生锈;

⑤(名)姓。

刘承峰(2004)认为以上几种语义都无法解释“爱V不V”中的“爱”,于是建议为“爱”增加一个义项,即把“随便、我说了算、无所谓、不重要”的语义归结为“爱”在特定语境中的临时语义。其实以上语义只有在“爱V不V”构式中才存在,也就是说这种“无所谓”的语义是构式“爱V不V”本身所具有的,并不是其构成成分“爱”所独立具有的。我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为“爱”在某一特殊构式中所体现出来的语义另立义项。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是承认构式本身具有意义,该意义是独立于其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能把为其构成成分增设义项。至于“爱V不V”中的“爱”的语义,仍然没有超出《现汉》中的义项,显然是第二个义项“喜欢”。在翻阅《现汉》等相关工具书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把某一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其构成成分头上的冤假错案并非个案。所以本文打算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现汉》若干词语释义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的辞书编纂有些启发。

二、构式语法及其优势

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tion Grammar Theory,简称CG理论)是以认知语言学为背景,于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兴起,90年代逐步形成的,目前影响很大一种新的语法分析理论。这种理论是在批判乔姆斯基的形式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是多个理论的统称,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分支,如Fillmore和Kay的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Lakoff和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Cognitive Construction Grammar)、G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等。各家理论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和意义的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

构式语法最初起源于对一些特殊的“边缘”(peripheral)现象的研究,如熟语。这与乔姆斯基以常规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所谓“核心(core)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正好相反。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简称UG)的组合理论(Compositional Grammar)对熟语、半熟语等现象无能为力,而构式语法对此现象却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构式语法认为对特殊构式的研究同样可以揭示语言的普遍规律,从而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构式语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语言现象,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优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开始关注语言中的“边缘现象”,即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不规则或半规则的语言结构,而这些结构在以前的生成语法系统中是没有地位,也是生成语法所无法解释的。

第二,对语言现象进行全息式的解释,主要是把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和音韵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与解释。而这些因素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都是约定俗成的,是句法结构本身所具有的表达功能,是结构内在的。

第三,可以避免把应该是某个构式的语义错误地归到某个词语身上。如上文提到的要为“爱”增加的义项的建议就是如此。

近年来,构式语法引起了汉语学界特别是汉语语法学界的极大关注,张伯江(1999,2000)、沈家煊(1999,2000)、刘丹青(2001)、陆俭明(2002)、石毓智(2003)等都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一些特殊构式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语言学研究理论,同时也对汉语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和解释。但遗憾的是,运用构式理论对汉语的词典释义研究,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这方面做些尝试。

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失当举隅

案例1:《现汉》(第5版)中对“归”的解释:

①返回:归国华侨

②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③(动)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千条河流归大海

④(介)由(谁负责):一切杂事都归这一组管。

⑤(动)属于(谁所有):功劳归大家。

⑥(动)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批评归批评,奖金一分也没少给。

⑦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

⑧(名)姓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归”的解释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有的指明词性,而有的没有指明。在此只分析和本文相关的第6个义项,我们认为这个义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归”不仅可以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还可以用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之间,如:

(1) 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该说明的都应该说明白。

(2)她漂亮归漂亮,但不够聪明。

既然不一定只能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那么“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的语义总结自然就不够全面。

第二,即使承认是“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该义项也应该是整个构式“V归V”的整体构式义,而不应该看作是单个动词“归”的意义。

案例2:《现汉》(第5版)对“再”的解释:

再:①(副)a.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再版。

b.表示更加:高点儿,再高点儿。

c.表示如果继续下去就会怎样:学习再不努力,就得留级了。

d.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你再解释,他也不会你同意。

e.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结束之后:咱们看完了这个节目再走。

……

我们认为《现汉》对“再”的处理值得商榷。这里只分析d义项。

这种解释只针对下面举的这一个例子,别的例子就解释不了。如:“她再漂亮,我也要离婚”和“你再阻拦,她也会参加的”。

显然是把整个“再……也不……”的语义归结为其中单个的“再”的语义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再V也……”中“再”含有“即使”或者“无论怎么”的意思,“再A也……”中“再”等于“无论多……”。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再”的处理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再”和“即使”有时可以合起来用为“即使再V也……”,而我们并不觉得累赘不妥,这说明“再”和“即使”并不是完全同义,因为语言具有经济型,不会把两个同义的词语连着使用。

第二,《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再V也……”中“再”和“再A也……”中的“再”不完全一样,前者是“即使,无论怎么”之义,后者是“无论多……”之义,这种观点在“再”的语义分类上看似精细,实际上给人一种特设之嫌。事实上,二者表义是相同的。我们认为,应把二者合并为“再……也……”,整个构式表示即使某一动作继续下去或者某一性质的程度加深,也不会改变某一决定或现状。

第三,《现代汉语八百词》遇到“再……也……”这种特殊构式时就把“再”解释为“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而在为“再”设立义项时举的例子还是“再……也……”。这种方式有循环论证之嫌。另外,从理论的简洁性来看,把出现在各种特殊构式里的副词“再”分别设立不同的义项,这显然不如把相应的意义归结于构式本身来得经济简洁。所以我们认为不妨把“即使、无论怎么、无论多么”等义归结为“再……也……”的构式义,而不是其中“再”的意义。这样不仅简化了“再”的义项,而且有利于二语学习者掌握。

案例3:《现汉》(第5版)对“有”的解释:

有:⑤(动)表示所领有的某种事物(常为抽象的)多或大:有学问/有经验/有年纪了

显然,表示某种事物多或大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有+抽象名词”所具有的,并非其中单个的“有”所具有的,因为如果离开该构式,单个“有”就没有这种语义,如“我有一本书”种“有”句没有“书多或大”的意思。把这种语义归到“有”的头上显然是不合适的。

案例4:《现汉》(第5版)对“连”的解释: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我们认为,表示该义的“连”下文必须有“也、都”与之呼应,形成构式“连……也、都……”。整个构式表示某种事物或动作的极端代表都怎么样了,别的普通事物或动作更应该如此,“连”只是引进某一极端事物或动作的代表,不应该整个构式的构式义归到“连”的头上。

案例5:《现汉》(第5版)对“什么”的解释:

什么:疑问代词。

①……

⑤表示责难:你笑什么? 你说呀,你装什么哑巴?

⑥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⑦用在几个并列成分前面,表示列举不尽:什么送个信儿啊,跑个腿啊,他都干得了。

无论是义项⑥还是⑦义项,都不是单个“什么”的义项,而是整个构式的义项。

四、结语

陆俭明(2004)指出,构式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产生的原因与理据等,还可以避免将构式的语法意义误归到构式内某个语言成分的头上,等等。这种看法非常有道理,具体到词典释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要注意区分构式义和词汇义,只有那些摆脱了特定构式的意义,才是词汇义,也才有资格作为词汇的一个义项出现在词典中。词典确立义项不可过细,不可把本该属于某一构式的构式义归到其构成成分的头上,把应该属于构式的构式义还给构式。我们认为词典只需要列出词语本身的内在义项即可。郭锐(2002:88)指出词类的表述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内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固有的表述功能,外在表述功能是词语在某个语法位置上最终实现的表述功能。两个层面的表述功能一般情况下一致,……有时候不一致。”我们发现,在有些标记性构式中词语的“内在表述功能”和“外在表述功能”通常表现为不一致。如:还N呢——还老师呢,连这点道理都不懂。通常情况下,副词“还”一般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不修饰名词。但在此构式中“还”修饰了名词,整个构式有批评某对象应该达到某水平而没达到的批评指责的意味。这个义项就是整个构式的构式义,而不应作为“还”的义项。

第二,至于这种包含着某一词语的特殊构式的构式义要不要收入词典,值得讨论。如果完全收录,词典将不胜其长,如果完全不收录,对这些特殊构式的使用和理解自然会遇到问题。我们认为不妨把这些结构特殊,语义无法推导的特殊构式单独收录,这样既避免了常用《词典》的繁琐,也可满足使用者对特殊构式理解使用的需求。

如果要在词典中列出构式或构式义(或收录于专门的构式词典),应尽量明确指出构式的结构特点,使之以构式的形式出现,而不要遮遮掩掩。《现汉》对“就”“才”和“连”的处理就有点遮遮掩掩。

就2:⑥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

才2:⑥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

连2:(介)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

其实《现汉》已经意识到以上两个构式的特点,只是没有明确化。如果能明确格式化为:

A就A吧

才……呢

连A都/也……

构式的特点就明确了很多,对二语学习者的用途也大得多。

《现汉》对“爱……不……”的处理稍微明确,但并未指出其特点,如果能指出“爱V不V”,至少对二语习得者效果会好很多。

词典即使是专门的构式词典中某一词条下到底应该列出哪些构式,尚需讨论。有的词条下列出了常用构式,如“爱……不……”,而有的词条下就没有列出常用构式,如表示批评的“还NP呢”就没有列出。词典中到底应不应该列出常用构式?如果要列,列出哪些?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有待讨论。

(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主观量构式研究”[14BYY169]和教育部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11YJC740135]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1]Croft,W.& D.A.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M].Cambridge:CUP,2005.

[2]Fillmore,C.& M.O’Connor.Regularity and idiomaticall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The case of LET ALONE[J]. Language,1988,(4).

[3]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95.

[4]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2006.

[5]Kay,P.EVEN[J].Linguistics & Philosophy,1990,(13).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6,(1).

[8]李文浩.“再XP也VP”构式分析[J].汉语学报,2010,(4).

[9]刘承峰.“爱V不V”结构的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2004,(2).

[10]刘冬青.词典释义的正确性问题[J].辞书研究,2008,(5).

[11]刘哲.《现代汉语词典》义项分合失当举隅[J].辞书研究,2004,(2).

[12]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5).

[13]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的解释”[J].外国语,2004,(2).

[1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5]邵敬敏.“连A 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4).

[16]谭景春.“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J].中国语文,2000,(1).

[17]谭景春.词典释义中的语义归纳与语法分析——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条目修订[J].中国语文,2012,(6).

[18]王惠.从构式语法理论看汉语词义研究[J].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台湾),2005.

[19]杨玉玲.“非X不可”句式的语义类型及其语用教学[J].汉语学习,2002,(1).

(杨玉玲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100089)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构式义项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