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作文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的几点思考

2015-02-28◎左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评语笔者交流

◎左 香



关于高中生作文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的几点思考

◎左 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要“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作文恰恰是一个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所以从高中生语文能力的长远发展来看,作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再者,在江苏高考语文中,作文满分为70分,占文科语文试卷200分总分的35%,占理科语文试卷160分总分的43.8%,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理所当然的成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传统作文评改方式弊端暴露

但在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中,作文却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教师和学生都不愿触碰。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就是作文的评改不科学,评改包括批改和评讲两部分。我们都知道,想写好作文要多练笔、多修改,但是实际情况是繁重的作文批改量让语文老师迟迟不愿去写,魏书生老师就曾形象地把两个班的作文比作“两座大山”。于是学生写一篇作文常常是过了一两个星期教师才草草在每篇作文上写几个字的评语,画一个分数,然后仓促地花一节课评讲,而此时,学生早就对这篇作文印象所剩无几,这样的作文评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在作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师生间互动的就是作文的评改,通过批改作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此次作文训练重点掌握的情况;通过课堂上评讲作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一个人批改完全班的所有作文,给每一篇作文写评语,或者干脆就打个分没有评语,然后再把作文发给学生看,课堂上评讲时空泛或笼统地讲讲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这种互动老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没有言语的交流和思想的触碰,学生了解到的并不是自己作文中个性的问题,所以这种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是不能起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作用的。

二、参照高考阅卷模式的小组互评互改效果初显

魏书生老师早在1979年就发动了他的“上帝”——学生们一起来搬作文这座大山,笔者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小组互评互改的评改方式,起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把四个大组的作文两两交换,然后学生每人依次从上面拿,不得挑选,以保证客观公正。在讲清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和训练重点后,笔者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批改一篇作文,要求给作文打分,在文中做批注(包括圈出错别字),在文末总体点评,此为一评,一评要求细致认真。然后同桌互换作文,每人再批改一篇作文,此为二评,如果一评二评作文分相差5分,再请一个同学评分。然后再以4人或6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推荐优秀作文,总结作文中的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派一个同学上讲台和全班同学交流此次作文批改中的收获和感悟,这样又完成了作文的评讲过程。这样的一次作文评改课大约要花掉两节课的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同学们上台讲评作文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听得很认真。而且每一个同学批改一篇作文,往往比一个老师要批改100份作文要来得细致认真,所以,当同学们拿到自己的作文时,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自己的作文中的评语。

三、小组互评互改遭遇困难

但是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笔者还碰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同学间有相互包庇的嫌疑,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比如在学生互改作文时,比较容易出现较高的分数,而在全班交流时却得不到这个分数。其次,为了有效地防止和约束学生间的包庇现象或不认真批改现象,笔者要求所有学生批改后都必须在作文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但仍有部分同学批改完后不签名,这样老师也无从查证。再者,有部分同学课后私下和笔者交流,表示不愿意自己的作文给别的同学看,怕写得不好的地方被同学嘲笑。就这点,笔者曾经对本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同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一有44%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只给教师看,31%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小组内交流,6%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全班的人看到,18%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更多的人看到。高二的学生有38%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只给教师看,41%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小组内交流,4%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全班的人看到,16%的学生希望自己写的作文更多的人看到。

四、小组互评互改的摸索前行

这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小组互评互改无疑是很有效果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视,于是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尝试。首先进一步明确本次作文评改的要求和重点。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十几篇文章下来,每位学生都能围绕一篇文章从十几个方面写评语了。其实包庇和不认真批改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不太会改,不知道在作文本上点评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都有话可点有话可评了。同时为了避免同学们不认真批改,在之后的互评互改中,笔者要求学生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作文,然后要求第一行和第三行的同学交换,第二行和第四行的同学交换,或者第一列和第三列的同学交换,第二列和第四列的同学交换,这样的作文批改有一定的随机性,又可以方便教师督促。其次,笔者又分析了学生不愿自己的作文被别人看到的心理,实际上是因为怕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缺乏应有的自信。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笔者鼓励同学们在评改作文时要多懂得欣赏,别人的文章中哪怕有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或者文章标题写得精彩,都要在班级中表扬;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在同学们评改后,针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自己满意,再在班级中就优秀作文进行阅读和点评,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当然,在小组作文互评互改的道路上,笔者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可能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是笔者相信,这样的评改方式对于作文教学是有益的,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

(左香 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高级中学 211900)

猜你喜欢

评语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周克芹语录及诸家评语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教师评语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