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悟情之阅读教学管见

2015-02-28袁红娟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教材

◎袁红娟



学生自主悟情之阅读教学管见

◎袁红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正确导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笔者任教初中语文,深深感到达成如此的教学目的,需要根据语文学科课程的具体特点,让学生自主地感悟,形成真实意义上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

一、学生自主悟情的基础是真情地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似乎都犯有这样的问题,总会因时间问题,让学生在没有进行充分阅读的前提下,就进行囫囵吞枣式的感悟。虽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悟出一些人间真情,但这样的感悟是远离学生情感基础的,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也是不牢靠的。因为这样的感悟根本就没有建筑在对语言魅力的感悟上,没有对语言魅力的感悟,何谈对语文的感悟?对此,教师不能忽视自主阅读在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中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原则不可予以抛弃。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比较重视学生的读,虽然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篇幅都比较长,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比较重,不大可能实现学生完整意义上的朗读,但笔者变换其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读到更多的文章内容。另外,入选于初中教材的文学篇目大都时间跨度比较大,涵盖的范围也相当广,光由学生清读有时感悟效果不是很好。譬如一些叙事性文学作品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读中配置一定的乐曲,更利于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境界。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在让学生进行朗读或默读时播放《天之痕》的钢琴曲,就起到了比较好的熏陶感染效果。学生也因之比较理想地自主感悟出先生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读,或者一定情境意义上的读,学生的感悟就不可能这样顺利和到位。

二、学生自主悟情的桥梁是真切地感悟

初中学生对入选于教材文本的感悟大都具有这样的倾向,一般都是听之任之或者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看之任之。现在的阅读辅助材料铺天盖地,学生们只要一书在手,稍加阅读,那再难以感悟的文学作品,也完全可以感悟出一定的子丑寅卯来。但这些都是学生出自内心的感悟吗?否矣!学生借鉴辅助材料去进行感悟本应无可非议,但教师不可让学生赖于辅助资料不分良莠地去全盘接受,这与教师的课堂灌输本质相同!对此,我们应当采取的策略是,必须坚持借助资料进行感悟与自主性地进行感悟两腿都要硬,尤其必须着力让学生能够发现资料以外的东西。平时的阅读教学,凡是资料上已经有的,不再进行无意义的交流互动,而多强调让学生通过自主性的阅读尽可能地发现文本中鲜见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要由学生通过阅读感悟的实践进行解决。譬如和学生一起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我的叔叔于勒》,阅读辅助资料上都认为于勒是个典型的败家子,这完全可以从作品的诸多字里行间看出来。但在教学时,笔者采取的策略是,先将资料上所介绍的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从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挖掘其与之不尽相同的感悟,而在学生进入感悟教材文本之前,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便比较整体全面地看待文本,不但去感受作品对于勒的描写,而且去感受作品对菲利普夫妇的描写,更去感受作品中的“我”,学生欣喜地发现,于勒还有着值得同情的一面。

三、学生自主悟情的纽带是真实地合作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改革,更多的是教学双方教与学之方式的改革。譬如十分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以及当今学生需求的比较科学的举措,学生自主悟情需要学生去合作否?其回答是完全肯定的。也许有人会这样理解,提倡学生去合作,是否与学生的自主相矛盾和相抵触?笔者以为这既不矛盾,也不抵触,但必须建立在学生高度自主的基础上,当一个个学生去比较自主地进行感悟,那其合作则显得极为真实。因为有了学生高度自主意义上的感悟,所以那一个个学生都在极力张开自己的思维翅膀,思维的火花都在极度的迸发中,其所溅起的思维火花则显得愈加色彩斑斓,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在和大家一起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让学生真实而有意义地进行合作,学生们在合作中努力地发现,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便形成这样的共识:杜甫在这首诗里通过描写自身的痛苦表现着“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出整个社会的苦难、整个时代的苦难。学生们还清楚地看到:杜甫不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失眠、大声疾呼,诗的字里行间又表现着杜甫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学生更为意识到杜甫与范仲淹一样,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情怀。

(袁红娟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首羡初级中学221722)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老师,别走……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