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巧用课堂结尾的探索

2015-02-28◎马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周萍周朴园雷雨

◎马 娟



高中语文巧用课堂结尾的探索

◎马 娟

我们在写文章时强调章法,注意文章的布局谋篇,前后照应。一堂课也应讲究前后照应,整体统一。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落实,还要考虑到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要把整节课组织得有张有弛,迭宕生姿;不仅要设计好课堂的导语,讲究导入的艺术,同时还要精心安排好课堂教学的结尾,注意结尾的技巧。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探索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语文课的结尾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绪由课内引向课外,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弥补语文课内学习的不足。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系统地阅读《雷雨》全剧,对剧情有全面的了解,笔者便采用了这种结尾方法。在分析完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后,课堂已近尾声,笔者用缓缦而又满怀激情的语调说道:“大家一定急于知道后来的情节吧?接下去便是鲁大海被开除,鲁贵、四凤被辞退。第四幕剧情达到了高潮。侍萍看周萍同四凤的恋爱已不可避免,便被迫同意周萍带四凤远走高飞。在周萍就要带着四凤出走的时候,繁漪却锁上了大门,叫来了周朴园,周朴园逼周萍认母。接着一连串的悲剧发生了——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发疯……周朴园苦心经营的那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就这样在雷雨声中彻底毁灭了。要知详情请同学们课外阅读《雷雨》全剧。”这时刚好下课铃声已响,教室里掌声四起,这一节课就在一片啧啧的赞赏声中结束了。可想而知,学生在课后一定会看《雷雨》全剧,这样就达到了语文课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二、创设氛围,感情熏陶

教材选入的文章,往往文意俱佳,辞采并茂,是作者感情的结晶。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感氛围。为此笔者有时在课堂结束时利用一体机播放录音,运用范读等方法创设氛围,去熏陶学生的感情,使他们在课后仍然沉浸在作品的艺术氛围里,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如在讲《雷电颂》时,一开始教师便进入角色,怀着火一样的激情,用顿挫的声音、雄浑的语调去呼唤咆哮的风,呼唤轰鸣的雷、闪光的电、滚动的火,又用时爱、时恨的神情,扼腕、捶桌的叹息与愤怒去激起同学们感情的共鸣,使学生们随着教师的表演,时而愤怒,时而激动,课后仍然为屈原那种忠贞不渝、正直不阿、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

三、巧设悬念,思考回味

语文课堂的结尾要像《项链》《警察与赞美诗》等小说一样,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笔者有时在课堂结束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余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又为后一课的学习、讲解做好了铺垫,使前后两课互相关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如讲《装在套子里的人》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别里科夫形象的理解,笔者在临近下课时,放下课本,缓慢地说道:“大家都知道,恋爱是诱人的,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与世隔绝的人也居然想品尝恋爱的滋味了。那么,他是跟谁恋爱的呢?他恋爱的结果又怎样呢?”这样的结语给学生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导着他们去阅读后面的情节,钻研课文,更深刻地思考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典型的时代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这篇小说深刻的主题。

四、结尾析题,点化主旨

写文章力忌重复,老生常谈,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笔者在设计课堂结尾时,力避程式化、单一化,力求课堂结尾新颖、别致,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讲课的一般模式是作者、背景、课文依次进行,而在讲《离不开你》时,笔者将对题目的分析放在课堂的结尾,一方面突出了主旨,另一方面也使传统的课堂结构有所改变,使学生耳目一新。

《离不开你》这篇课文的题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的妙处就在于主语的省略和宾语指代的多义性。在对全文分析之后,课堂已近尾声,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回过头来对题目进行分析。首先要求学生补出省略的主语,然后根据补出的主语判断宾语“你”指代的具体对象,并说出理由。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一位同学答道:“主语应是耿玉亭,‘你’应是刘桂芬。”话音未落同学们纷纷争辩:“宾语不仅是一个刘桂芬,而是通过刘桂芬歌颂千千万万个忠于爱情、热爱祖国的中国劳动妇女。”同学们既指出了题目的表层意和深层意,教师趁机点拨:“何以见得?”同学们异口同声:“课文第三部分的叙述、议论。”至此题旨已经显露,目的已经达到,教师顺便总结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精心安排好每节课的结尾已为广大教师所关注、所重视。由于老师、学生及课文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语文课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或首尾呼应,轮廓完整;或举三证一,为学生指明途径。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最终都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

(马娟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21400)

猜你喜欢

周萍周朴园雷雨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
《雷雨》(节选)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
破解周朴园的“真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