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信息之水灌溉教学之田——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的应用

2015-02-28罗勇珍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手段中职课文

◎罗勇珍



以信息之水灌溉教学之田——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的应用

◎罗勇珍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信息化手段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应用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它通过利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的媒介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和多样化,给师生带来很多教与学的新体验。但是,不是任何信息化手段教学都适用于特定的课堂,“滥用不如不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最大化作用,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把中职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等结合起来,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实现真正的中职语文信息化手段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扩充知识视野

与中学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语文学科特点不同,中职语文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和走向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中职语文的教学目的决定了它不仅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也具有知识范围也比较丰富和宽泛的特性,它既有课文的阅读欣赏,也有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各种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面对着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再加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受板书、话语传播时间的影响,是很难满足中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创新的要求的。而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基本的表现,它可以把我们备课的思路、教学的内容和设计预先通过文字、图像等有步骤地显现出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节约教学时间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充实和扩大中职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视野。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为更好地了解毛泽东充满豪情壮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诗歌风格,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采桑子·重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甚至可以和其姐妹篇《沁园春·雪》作比较性地阅读,从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知识,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还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职业,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地处理,为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的需要扩充知识提供了方便性和可行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创设与呈现学习情境

信息化手段教学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相结合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需要创设或呈现出相对应的情境,化抽象为形象,使“可想”变成“可视”、“可听”、“可感”。如中职语文写作中应用文所占的比例较高,但由于应用文写作本身内容的规范性和程式化,使教学往往显得过于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不如其它文化课活跃,教师在教学中也觉得热情锐减。对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创设和呈现学习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例如在讲授《请柬》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式各样制作精美的请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提供在网络上搜集的各种写作范文供学生参考,并以情境的形式让学生以情境角色的身份拟写一份请柬;写完后再用投影的方式抽取部分同学的作品予以展示和评点。这样一节可感可视的写作课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打破了中职语文写作课教学缺少变化和吸引力的弊端。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手段还可以利用其影像化的优势,呈现内容具有情节性的课文情境,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项链》、《荷花淀》等小说时,我们可以适当结合讲课时间和课文内容,播放相关的片段,直观性地体现出林教头的性格变化,马蒂尔德的命运更迭,荷花淀的人文地理等,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情节变化等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而且“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所提到的中职语文教学目的之一。中职学生毕业后大多是走向社会工作,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劳动服务者,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人品、态度、能力”的结合体。因此,中职语文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就业的知识“工具”,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体现出中职语文的“人文性”。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寻找促发点,点燃学生情感和思想的火花。在这一点上,笔者比较倾向于用音乐视频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讲授完《我很重要》这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文章后,笔者播放了聋哑人用手势演绎的视频歌曲《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通过富有感染性的歌词与节奏深化了课文的思想情感,增强了学生“自尊自爱”的自我感受,懂得了“平凡也是一种伟大”的道理,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把此歌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又如在学习《关雎》这首诗歌时,笔者播放了由哈辉演唱的同名视频歌曲,优美的音乐,优美的人物和背景,都如行云流水,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悠远的文化意境。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对于课文比较单调的文字分析说理,音乐视频具有易记的歌词,动感的节奏,美妙的旋律,形象的画面,流行的色彩,很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有些歌曲也是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所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适当地辅助播放,对营造课堂的情感氛围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规定的:“从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网络资源的全球化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搜索、应用、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实践能力。如在开展《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搜寻相关的专业信息,指导他们去发现、研究自己的专业特点,然后以多媒体制作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对专业的看法。我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曾经说过:“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和合作,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普及,为学生们自主参与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师通过学习任务的分配,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和学习有意义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实践性。同时,借助具有开放功能的网络技术,我们还可以通过贴吧、微信、微博和Q群等的信息传播手段建立中职语文班级学习交流和学习评价平台,如对相关课文的阅读欣赏、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完成特定的作业等等,增强学习的沟通和交流。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另一个方面是利用虚拟化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培养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和表达交流能力,如即席发言、求职应聘等,通过模拟活动场景和职业情境,达到由于现实障碍而难以实现的某些活动效果。

其实信息化手段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每节课的内容特点不同,所用到的信息化手段也有所改变。不可否认,它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但信息化手段教学在中职语文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或是为了教师教学的方便,更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中职语文的教材特点和教学任务出发,达到课文要求的教学目的。我们要适时适度、恰当灵活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用信息手段之水浇灌中职语文教学之田,最后让它开出美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09.

[2]方蓉.浅谈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J].课程研究教育,2012,(5).

[3]李春梅.中职语文教学信息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4]林亚娟.信息化建设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7,(03).

[5]陈琳.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罗勇珍 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510800)

猜你喜欢

手段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背课文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