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若虚的修改文字能全盘否定吗——《咬文嚼字》片段再析

2015-02-28李兴茂

现代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朱先生李广

◎李兴茂



王若虚的修改文字能全盘否定吗——《咬文嚼字》片段再析

◎李兴茂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无疑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文章旁征博引,探幽索微,情味横生,理趣盎然,深得文化散文之妙境。作者在文中举了大量的例子,有的正面予以肯定,有的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大多鞭辟入里,言之凿凿,体现了良好的文学识见和语言修养,让人读后在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趣味方面深受启迪和教益。但笔者备课时细读文章,发现朱先生将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完全否定,而理由却写得不够充分,有的地方甚至相当牵强,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为讨论方便,我们将有关内容摘抄下来: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下面我们对朱先生的评析文字分条再析:

一、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

笔者完全同意朱先生的这个见解。“既知其为石”是一个陈述句,平实而简单地说明了事情原委,只是一种静态的交代。而“视之,石也”是判断句,通过特殊句式来强调探寻事实和弄清真相这一动态过程,简练而传神,叙述极有张力。并且,语气词“也”有感叹意味,的确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感。不过,王若虚的修改有两条,第一条此处未能改好,第二条则保留了《史记》原句,依然是“视之,石也”。

二、“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这一句朱先生拘泥于《史记》原文,未能体味到王若虚改文的妙处。其实,这一句是王若虚修改得最见功力,也最富有创造性的一处。《史记》中说“以为虎”,明白无误地向读者表明草中老虎是假,李广未看清楚是真,这种写法过早地让读者知道了谜底。“见草中有虎”则保持了故事的悬念,因为李广正是“见草中有虎”才拔箭而射的,这时李广蒙在鼓里,读者也未能知情,最终李广和读者“同时”知道了事情真相,故事叙述跌荡起伏,充满戏剧性,给人恍然大悟之感,富有意趣。

三、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朱先生此语让人费解,也不合情理。首先,“终不能复入石矣”和“终不能入”不论是意思还是意味都大致相同,都道出了箭不能再射入石的情形,而且“终”字有“多次试射”的内在含义,并无“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其次,失望,哪怕是小小的失望,也应该是惋惜无奈的,文中的“矣”字就含有放弃得不大甘心的味道,怎能说“很斩截”呢?第三,“放弃得很斩截”也不符合李广这个“神射手”的性格。当他发现自己能够在误以为虎的情况下将箭射入石头时,一定想试试自己能否再次射箭入石,而当多次试射未果时才不得不放弃,这时“不斩截”比“很斩截”更能突出李广的英雄性格。

四、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古人写文,力求精简,常常用“承前”和“蒙后”之法省略可有可无的文字,无谓的重复赘言是故大忌。司马迁写时无意,王若虚读时有心,经过细读,发现《史记》此段“凡多三‘石’字”,并尝试修改,虽不十分完美,但的确做到了简洁精练而又要义突出的效果,而且不单单是字数的缩减,更有独到的创造,可圈可点。笔者认为朱先生说改得“实在远不如原文”言之太过。王若虚的不足之处是改文分为两条,而两条又各有缺点:第一条虽将多余的“石”字删去,但用“既知其为石”的庸句置换了极有神韵的“视之,石也”。而第二条却删掉了“更射,终不能入”的内容,将原文的一项重要信息丢失,留下明显的缺憾。李广因眼花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但却错出了惊世传奇。再射不入这一“尾声”至关重要,既突出了李广不轻易服输的英雄性格,也让这个故事再起波折,出人意料,省掉之后既不能突出李广在极限条件下爆发出的神力,也减少了这一故事的浪漫和神秘色彩。

综上,笔者将王若虚的两条改文“整合”起来,或许可以得到对这一文段较为理想的修改:

广出猎,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司马迁是一代文章大家,他作品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是经得起推敲的。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的文章也未必字字珠玑,完美无瑕,王若虚既然敢冒“风险”,为其“辨惑”,恐怕也是自信有足够理由的,所作修改也不会是一无是处的。朱先生全盘否定王若虚,是否有先入为主的成份呢?

(李兴茂 甘肃省通渭县第一中学 743300)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朱先生李广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悼朱光潜先生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老先生扮演病人为哪般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供暖不好通话作证供暖公司被判退钱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