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自然的亲近是人的天性

2015-02-27苏清涛

新城乡 2015年2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归属感田园

苏清涛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今,有钱有闲的城市中产阶层,正纷纷追求海子经典诗篇里描述的诗意生活。

重庆社科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艺老师既是一位“上山下乡”现象的观察者与思考者,更是亲身实践者——她创办的公益组织在农村搞了多年的生态农业实验。日前,朱艺跟本刊记者分享了她对“隐居田园”的人文思考。

真隐乎?假隐乎?

《新城乡》:为什么城里人现在热衷上山下乡?据观察,现在上山下乡有四类主要人群:年龄偏大的退休老人,想到农村安度晚年;四五十岁的中年,在城市打拼日久生倦意;一些收入较高的年轻人,他们在城里赚到了钱到农村去投资做有机农业;暴富阶层,他们在农村买土地、建庄园。除去现实的利益考虑外,他们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不同?

朱艺:对自然的亲近感,是人的天性。自然,原本具有安抚、疗育生命的作用,回归自然之后,人的贪性会得以消减,也会非常放松。在工业化时代,城市生活的压力会让人本能地更加渴望接近自然。这就是一些年龄偏大的退休老人,以及四五十岁、在城市打拼日久生厌的中年人想“回乡”的原因。

而其他的上山下乡者,也要分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因为自己喜欢乡下,然后去干事业;而有的则只是在乡下看到了商机,跟情感无关。做生态农业,如果你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是有可能成功的;而如果只是抱着“有机可乘”的心态,当作急功近利的商业来做,失败的概率会非常高。

还有些大老板,通过破坏生态的方式挣了很多钱,然后,他说要去乡下找“田园风光”、过生态生活,这就有点冷幽默了。

《新城乡》:有人评价当下的隐居者是“身体隐居了,心仍是活络的;手机已经关了,身份还在招摇——他们的隐居很高调”。这种人的“归乡”是一种虚无吗?

朱艺:现在什么都可能被炒作,“归乡”、“隐居”自然也可以用来炒作,而且还是一种比较高明的炒作。当然,如果这种炒作对他人没有什么危害,那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他这样做,符合自己内心的需求吗?时间久了,还能憋得住吗?

一些年轻人看见“成功人士”下乡,会觉得很时尚,进而赋予乡村某种贵族气息,并且把 “归隐田园”视为成功的标志,刻意去模仿。但如果只是附庸风雅而违背了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呆得长久。还有的是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想逃避,接近于心理学上的“回避型人格”。实际上,这样的人逃到乡下之后也适应不了。因为人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

不过,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并非只有“享尽了荣华富贵”、“出尽了风头”,或在城市里“出人头地”的人,才需要“返璞归真”。平凡的小人物也会渴望返璞归真,而且这种小人物的返璞归真来得更本色,更直接。

内向的人更喜欢农村?

《新城乡》:在下乡的群体中,有一部分是文人,如作家韩少功在乡村种田7年。那么,文人的隐居,跟其他群体又有什么不同?

朱艺:文人有着他们特有的心灵敏感的一面,对生命的感悟体验容易更深入一些。但现在的很多文人,都只是挣钱吃饭,跟其他的行业没有什么差别。在传统社会里,通过隐居乡村山野,文人与世俗社会保持相当的距离,一方面有利于静下心来创作,另一方面更有利于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新城乡》:复旦大学陆铭教授曾经提出,“抛去职业的差别,内向的人更喜欢农村,外向的、爱热闹的人更适合生活在城市。”要不要归去农村,真的与人的性格有关系吗?

朱艺:就我的经验来看,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乡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也可以很热闹地生活。陆铭的那个归纳,有点模式化。一个内向的人,如果在城市里,他把门一关,谁都打扰不了他,这岂不是更好?

《新城乡》:正如郑智化所唱“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住足迹”,城市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孤单、找不到归属感,但城里人走进一个不属于自己故乡的乡村“熟人社会”,是不是就能找到归属感?

朱艺:那还是会不一样。尽管他初到乡村,也会缺乏归属感,但乡村的生活方式是开放式的,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流更加开放,自然给人以亲近感和“连结感”。而城里的人,即便是住在同一栋楼里,站在同一个电梯里,大家都是板着脸的,不像农村的陌生人之间那么爱打招呼,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断裂感”是非常强的。

留在田园与“重返田园”

《新城乡》:乡村,偶尔去游玩一次,感觉还不错,但长期生活在那里,大多数城市人是不会适应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仅是“尝鲜”?

朱艺:有这种成分在里面。所以,对于下乡,我们要区分,它是已经成为当事人生活的常态了,还是仅仅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剂而已。

《新城乡》:您所接触到的农民,是如何看待这些“新上山下乡”者的?

朱艺:我在农村做的是一个公益组织,但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公益。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叫我“朱老板”,都认为我是去赚大钱的。时间长了,他们才慢慢开始了解了。

至于看到那些到农村去生活的城里人,有些农民会觉得他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有的甚至会直接问:“跑乡下来干嘛呢?我们想去城里还去不了呢!”当然,也有农民说“乡下挺好,我就喜欢乡下”。有的老人,孩子在城里,他们去了但不适应,又返回农村了,“还是乡下好,空气好,吃得好,自由自在。”

《新城乡》:看来留在田园跟“重返田园”是不一样的。

朱艺:是的。“重返田园”是出于一种“生态生存与生活方式”的自觉意识,是以热爱自然田园、习惯乡村生活为前提的,是以自我认知、自我认同的健康心态为基础的。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归属感田园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上山下乡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