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浦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2015-02-27朱凤赵向阳沈艳

上海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菌药品报告

朱凤 赵向阳 沈艳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药剂科 上海 201700;2.上海市青浦区食药监分局 上海 2017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ADR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ADR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为了解我区ADR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更好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和进一步提升ADR监测报告质量,对我区2012-2013年的ADR上报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区内14家公立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4家,一级医疗机构10家)2012-2013年上报的1 510例ADR报告(2012年526例,2013年984例),其中二级医疗机构654例(2012年263例,2013年391例),按年度进行分类统计。

1.2 方法

将我区2012-2013年上报的1510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类型及构成比、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和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内容以Excel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一般情况

1 510例ADR报告中,女性895例,占59.30%,男性615例,占40.70%。患者年龄最小者2岁,年龄最大者100岁。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2.2 ADR分类及关联性评价

在1 510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 11例,占0.73%;新引发的ADR 74例,占4.90%;一般的ADR 1 425例,占94.37%。关联性评价中,肯定42例,占2.78%;很可能588例,占38.94%;可能859例,占56.89%;待评价21例,占1.39%。严重的及新引发的ADR涉及的药品及临床表现情况见表2。

表1 发生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表2 严重的及新引发的ADR涉及的药品及临床表现

2.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在1 510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居首位,占80.70%,不同给药途径引发ADR的构成比见表3。

表3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2.4 ADR涉及药品种类及抗菌药物品种

根据ADR报告分析,涉及的药品共80种,由抗菌药物引发的ADR居首位,品种数占36.25%,例数占74.04%(表4)。从抗菌药物所涉及品种来看,头孢菌素类引发ADR的例数最多,占总数的42.65%,其次是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表5)。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 510例ADR报告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损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48.77%。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6。

3 讨论

3.1 患者年龄、性别与发生ADR的关系

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有所不同。数据表明,年龄≥60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退,使药动学和药效学发生变化,药物排泄较慢,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若按常规剂量给药容易发生药物蓄积,药效过强而引起ADR;同时,老年人的血浆蛋白含量较低,结合药物的能力降低,血浆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容易发生ADR和老年患者常因有多种疾病合并用药多,用药依从性较差,也增加了ADR的发生率[1-2]。因此,临床上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注意适当调整剂量和用药时间,减少合并用药,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教育及监测。从ADR报告中可以看出,女性高于男性,可能是女性较为敏感,提示我们应关注ADR的易发人群,对于男性患者,我们也应主动去发现ADR。

表4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表5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表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3.2 ADR与药品种类的关系

数据显示,1 510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与文献报道一致[3-4]。这与这类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有密切关系[5]。其主要表现在:临床上抗菌药物的无指征应用,用药疗程过长,单次剂量偏大,用法不当,联合使用不合理等现象较普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了细菌的抗药性,也增加了药物的ADR发生,因此,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减少ADR的发生。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有明确的指征,减少或避免无指征用药、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出现,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将ADR发生率控制到最低。临床也要规范激素与调节内分泌用药及血液系统用药,以降低此类药品ADR的发生。中药制剂引发的ADR报告也在不断增多[6],一直被认为很温和的舒血宁也同样发生ADR,这是由于中药注射剂杂质控制水平不一、活性成分结构复杂、稳定性差、质量标准可控性差等原因,易引起过敏反应等。所以,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静脉给药应严格按适应证使用,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配制,同时注意观察。

3.3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与相关文献相符[3]。除了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外,可能还与静脉给药有关。静脉滴注可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如浓度过高,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原因导致ADR的发生;同时,注射溶液的微粒、热原、pH值、渗透压、滴注速度过快;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及配药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ADR。因此,建议临床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遵循“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的用药原则,静脉滴注时应控制好给药速度,尤其对某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更应慎重,力求减少ADR的发生。

3.4 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

数据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与文献[7]报道一致,除了皮疹等外在表现或患者自我感知的头晕、恶心等不适感外,经停药或给予抗组胺药治疗后,一般均好转。其次ADR也涉及内在系统或器官损害的隐蔽性表现,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ADR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转变医务人员上报ADR的消极心态,临床药师也要定期下临床监督与指导,鼓励临床医务人员积极上报ADR的信息,并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扩大呈报范围,增加ADR的呈报数量,降低漏报率,提高呈报质量,促进ADR监测上报工作良性发展,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药物的自身特性、患者体质、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谨慎合理地选择用药。其次,在用药过程中,医、药、护三方紧密合作,密切监测ADR,加强抗菌药物、内分泌用药、高危人群用药等的管理和监测,避免ADR的发生。同时做好ADR的宣传教育工作,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我们要借此契机,进一步做好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进一步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提升ADR报告质量和水平,加强合力督导,确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1] 张敏红.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J]. 海峡药学, 2011, 23(10): 231-232.

[2] 凌春燕, 管媛媛.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干预[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7): 942-943.

[3] 祝子明, 王敏, 朱敏, 等. 我院3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 23(46): 4387-4390.

[4] 曹海山, 何鹏彬, 丁以绚. 396例老年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ADR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10): 995-996.

[5] 林小文, 阮连军. 上海市金山区3 5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 23(14): 1311-1314.

[6] 李宁. 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5(11): 165.

[7] 殷萍萍, 王坚, 曹辉, 等. 我院17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房, 2012, 23(38): 3619-3621.

猜你喜欢

抗菌药品报告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报告
报告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