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2015-02-27郑雪琼朱彩红邹杏坚

上海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脑梗丹红血小板

郑雪琼 朱彩红 邹杏坚

(1.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剂科 广州 510900;2.广东省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 5109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患者16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男51例,女33例,年龄33~69岁,平均(50.21±8.66)岁,病程1~18 h,平均(8.98±3.62) h。丹红组:男53例,女31例,年龄36~68岁,平均(49.67±8.27)岁,病程1~16 h,平均(8.59±3.45)h。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性疾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药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基础治疗,即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血糖、扩血管、维持酸碱水电平衡、脑内压控制等,丹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6866,20 ml/支)静脉滴注,滴注液为20~40 ml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 ml,2次/d,持续14 d。

1.2.2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所有患者治疗后第二天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6 ml置入无菌抗凝试管中,并于2 h内送检验科由SA-6000型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赛科希德公司生产)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依据说明书相关规定进行。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4]。NIHSS评分标准:最高45分,最低0分,0~15分为轻型缺损,16~30分为中型缺损,31~45分为重型缺损。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治疗后缺损分值减少91%~100%或病残程度0级为治愈,得分减少46%~90%或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得分减少18%~45%为有效,得分减少17%以内或得分增加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丹红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丹红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9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例)

2.2 丹红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对比

丹红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

2.3 丹红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得分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丹红组患者治疗后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得分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脑梗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突然发病后,可使病情迅速进展,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5-6]。目前,急性脑梗常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脱水、脑内压控制等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较低,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欠佳[7-8]。而丹红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9-10]。

有研究报道,急性脑梗由于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增进脑血流量和改善大脑缺氧是治疗的关键[11]。李雅玲等[13]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缺血性脑梗,可有效扩张脑部血管,有利于打开闭塞血管,恢复正常血液循环,达到缓解患者脑梗症状的功效。但国内关于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报道较少,而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患者的病情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我院通过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此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提高治疗急性脑梗疗效的作用;所有患者治疗前NIHSS得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患者NIHS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表明丹红注射液对脑部神经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的患者,表明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恢复。研究发现,丹红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由丹参、红花提取而成,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其中丹参酮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氧化损伤和改善微循环,而丹参酚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有效降低血浆的TXB2水平,同时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进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激活和TXA2释放,有利于降低血液黏滞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最终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并拮抗Ca2+内流,从而提升脑组织缺血耐受性,有利于保护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临床医师可通过监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水平。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脑部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1] 金志萍, 刘学源. 低频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J]. 上海医药, 2012, 33(14): 51-52.

[2] 冯春花.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18): 134-136.

[3] 唐鹏, 刘玥, 刘鹏,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初步探讨[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4, 13(8): 583-586.

[4] 张化民. 脉络宁和通心络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4): 1-2.

[5] 喻兰. 音乐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16): 2576-2578.

[6] 陈晨. 脑梗死急性卒中治疗试验160例病因分型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7): 729-730.

[7] 王瑞先, 臧立会, 张艳. 双抗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 2014, 34(B06): 55.

[8] 任艳丽, 郭根明.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塞致脑心综合征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3): 116-118.

[9] 江静如, 张德智, 安小勤, 等. 银杏达莫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4,26(23): 94-96.

[10] 马清杰. 依达拉奉联合注射用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 2014, 20(11): 1905-1907.

[11] 时兆燕, 王华明, 徐仕伟. 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淮海医药, 2014, 32(5): 492-494.

[12] 张兆耘.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J]. 西部中医药, 2014, 27(6): 76-77.

[13] 李雅玲, 王燕舞, 李珊, 等.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 河南中医, 2014, 34(B06):101-102.

猜你喜欢

脑梗丹红血小板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
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