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2015-02-27沈南山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

沈南山

(合肥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合肥 230061)



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沈南山

(合肥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合肥 230061)

[摘要]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发展基础教育的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目标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转化农村基础教育评价管理体制,根本任务是要建构与完善农村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建立有效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制度立法和政策规制,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政策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运行机制的独立性等基本要求。

[关键词]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学业评价

1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目标

1.1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必要性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特别是农村教育,中小学布局分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据统计,安徽省常住人口6082.9万,城镇人口为2989.7万,占总人口的49.15%;乡村人口为3093.2万,占总人口的50.85%,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大约为1:1,15岁以下学龄儿童1200多万,[1]农村经济社会条件、人口与资源环境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发展,因而安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安徽基础教育发展的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教育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教师、教育信息化程度等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难以实现教育公平。新课改已经十多年,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仍然薄弱,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模式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学校生存环境艰难,人们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仍是“多少人考上重点,多少人考上大学”。农村教育的基本现实是学校的升学率关乎其生存与发展,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学生失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也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学生认为考不上学校就没有成就感,适学儿童外出打工比比皆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基于此,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迫切需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引,它对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战略,适应国家教育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农村基础教育是薄弱环节,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政府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和支柱工程。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的责任不仅在于数量、规模的保障,更在于质量的保障;不仅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的保障,更在于人才培养规格上的保障。

第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体现国家义务教育方针,适应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义务教育方针的宗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教育公平。建立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改善学生学习、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正确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深入推进,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与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评价情况,需要进行国家“课程标准”目标测验,迫切需要建立权威、科学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体系为改革指引方向。

第三,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改革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规范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科学决策的需要。无可否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未能协同发展,农村则更为突出。当下农村教育,应试教育评价制度事实成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而且农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教学与评价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此专家学者有不同的教育主张,究竟该如何解决?决策判断通常只能在教育价值层面进行理性思辨和学理论争,缺乏有效的学生学业水平测查数据凿以事实佐证。

1.2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与任务

基础教育监测,属于教育评价管理范畴。总体上说,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目标规划、工作实施流程和教育质量结果的“测度”,体现政府的教育意志与教育责任。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管理基础教育的基本趋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诸多层面。对安徽农村来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根本任务是要改革与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转化农村教育评价管理体制,以建立有效的适合安徽农村基础教育实情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目标就是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科学的评价。一般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总体目标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2)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3)提高教育管理效率;(4)提高社会公众支持和对学校的信任;(5)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文化氛围;(6)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规范化的学习条件。[2]现阶段, 根据安徽农村教育实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监测,并通过数据分析,准确描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体系建构

安徽省辖106个县(区),1506个镇,927个乡[3],农村中小学校数以万计,做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不同于“统考”,需要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低利害关系评价、学生发展为本和科学规范实施等基本原则,中心工作要完成两项测试指标任务:(1)抽样检测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达成程度,这是一项“目标参照测验”,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业、身心、素质等整体发展状况;(2)通过检测的相关数据信息,对学校做出教学诊断,找出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提出改进建议,加强教育问责,服务教育决策。监测工作操作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学科测试与教育环境相关因素问卷相结合。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是中小学学业评价体系建设,它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在专业化水准上建构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系统。一个完备的学业评价体系是建基于大样本测试与调查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4]。根据安徽教育实际,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体系框架主要包含监测对象、监测标准、检测内容以及监测方式等,其中监测科目和年级要根据农村教育实际由省、市(县)教育测评专业机构或教育评估中心确定,如表1所示。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常态化和科学化,需要建立基础教育测评专业机构,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研究。如对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的检测,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础教育信息数据库建设。一是基础教育基本信息数据库,对县市信息、学校信息、学生信息进行编码,实现监测对象全员化;二是测试工具试题编制数据库,利用项目反应理论(IRT)测评技术对测试题目所考察的内容和能力及其难度和区分度、问卷进行信息编码,做到监测内容全息模块化。

第二,评估数据信息处理。检测结束后,根据检测数量指标关系分类建立相关数据库,形成市、县级两级数据常模。例如学生、学校信息等监测指标统计图表、样本特征统计图表、频数分布图表、均值离差描述统计图表,学生、学校以及县(区)的教育质量的相对位次等,为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各维度的差异性和学校教学归因分析与问责提供依据。

表1 农村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框架

3安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3.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运行机制的政策性

3.1.1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立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就是科学引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之路,落实国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导向。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发展中举步维艰,最根本就是缺乏制度立法。为保障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能够健康有序运行,就需要在国家教育法规范畴之内,制定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方面的法律条款,并以实施细则的形式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进行更具体的规范。

3.1.2改革农村教育评价管理体制

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是解决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实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转换农村教育评价管理体制,实行政府、社会、家长等多元化管理,推行农村中小学公共管理机构的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增加农村学校的公信力,争取社会力量办学的广泛支持,促进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

3.1.3实行农村基础教育问责制度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农村教育从外放型的资源投入转向学校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学业成绩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业评价监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动农村中小学学校提升质量的过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基本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和满足教育问责。学业成就监测的结果及其分析是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3.2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运行机制的专业性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学术性很强,需要高校学术力量支撑。例如农村数以百万计的学生,监测要全面测查学生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题目容量比较大,为解决课程标准内容丰富性与测试时间有限性的矛盾,需要应用学业水平测试“矩阵设计”、“锚题等值”技术方法,就是将所有测试题目平均分散于若干个题本,每个学生只需完成其中一个题本即可。“矩阵设计”等值题本既能在整体上了解学生对课程标准的达成度,使得同一学科在不同年度测试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测试负担问题。[6]

3.3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运行机制的独立性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受国家和省两级教育质量监测的政策指导,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检测考试采用外部统一考试形式,即教育与考试分离,考试实施由独立的专业中介机构完成。测评专业中介机构是一个为教育质量监测考试服务的支持体系,这种机构应超越某一具体的教育部门或系统,它代表政府行使权力,工作具有独立性,不受政府行政体系的干预。各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运行机制的基本权限和工作职责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监测制度原则和课程标准,相应的国家专业监测机构出台政策法规、编制国家评价标准、建立试题库、进行考试建模等;省(市、县)专业监测机构,确立省内样本、编制监测程序文件、组织统一考试,数据处理、撰写全省质量分析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等;最后由国家专业监测机构接受各省数据统计,集中数据处理;撰写全国性的质量分析报告,委托发布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并上报教育部进行教育决策和教育政策调整。[7]

基于上述方针政策,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其运行机制是,国家制定总体监测工作方案,定期发布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结果。省级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任务,研制省内学业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组织协调省内相关单位做好测试工作,开展省内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地市级教育部门监测办或监测中心,在落实国家级、省级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任务的同时,以省级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为基础,以农村教研系统为业务工作平台,确定农村研究典型个案,发现问题、积累和传播先进经验, 提出教学改进与指导意见,以促进农村教学质量良性循环等,促进区域内教育质量向着优质、均衡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ahtv.cn/ 2015-02-26.

[2]Houston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 board of education.Board of education monitoring system.[EB/OL].http://www.hisd.org 2007-03-08..

[3]安徽统计年鉴(2014)[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 2015-05-11.

[4]沈南山.学业评价标准研究:内涵、范式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11),18-22.

[5]沈南山等.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测查试题编制研究[J].教育研究,2009(9),57-63.

[6]靳晓燕.教育质量监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突破口[N].光明日报,2015-04-16.

[7]沈南山.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制度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0(7),37-40.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Rural Basic Education in Anhui

SHEN Nanshan

(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Anhui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rich resources. The top priority of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in rural areas. The basic goal of quality monitoring of basic education i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s the core, to transform the rural basic education evalu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fundamental task is to build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rural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the rural basic education needs the system legislation and policy regul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olicy, the professional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Key words:Anhui rural areas; basic education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school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6-0105-04

[作者简介]沈南山(1964-),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AHSK09-10D188)

[收稿日期]2015-05-08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
高职数学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研究与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业的多元评价探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以活动任务书为工具的学业评价新模式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观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多维评价的实践研究
高考录取率的变迁与高教课堂改革
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数学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