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

2015-02-27易伟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举重队肌群力量

易伟爽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浅谈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

易伟爽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本文阐述了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并分析了原因,旨在提高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希望对今后举重训练有所帮助。

举重 成绩 因素

前言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中国举重队共获得29枚奥运会金牌,战绩卓著。在不亚于世界水平的亚洲赛场,中国举重队更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霸主地位。截至上届广州亚运会,中国举重队共获得73块亚运金牌,其中男子举重32枚,女子41枚。但在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上女子举重决赛上,我国运动员参加了7个级别的角逐,仅获69kg和75kg以上级的金牌。此前,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从未遭受如此挫败。所以,分析影响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为2016年中国举重队的崛起奠定基础。

一、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的文献

搜集了1984年—2014年国内外优秀举重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成绩,通过专家访谈确认了研究对象,并分析国内外举重优秀运动员在1984年-2014年大型比赛中的成绩信息,通过较为严格的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了解对手的情况。本文分析中国举重运动员的现状和整体实力,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举重队备战 2016年伦敦奥运会提供参考依据。

二、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训练因素

举重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举起的杠铃重量为胜负依据。

在当今的举重比赛中,要取得高水平的成绩不仅仅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神经爆发力,还必须要有正确熟练的运动技术,产生举起最大重量的效果。举重的力量特点是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爆发力和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去尽可能地克服最大的器械阻力,举重爆发力中的速度相对变化不太大,在运动员过程中相对稳定不变,是构成举重爆发力大小的第二位因素,过大的速度必然导致举起的杠铃重量减少,还会破坏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因此,举重最大爆发力的获得就是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

1.举重运动的供能特点

举重运动按供能系统划分,主要为磷酸原系统,是典型的无氧供能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能量。一般情况下,不管是抓举或是挺举,完成一次动作的时间不会超过10S,因此从时间上分析是以ATP-CP供能为主,是典型的高能磷酸化系统供能的运动。

它的特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肌肉的最大紧张和用最快的收缩速度来完成最大的功。但是要达到举重的极限,机体需要一个渐进的,有机的调动机体的过程,运动员在训练中或是比赛中,要想达到100%的运动强度需要安排很多组,运动负荷递增的过程或准备活动,在此过程中,单纯依靠ATP-CP系统的供能不能完全满足大强度训练或是参加比赛的需要,要求运动员还同时具备较强的其它供能能力——良好的糖酵解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

2.举重训练的特点

举重训练的特点是“高强度,快节奏,大密度,多课次”模式。“高强度”是举重训练的核心,强度的高低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快节奏”是强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以及训练安排中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变化节奏。“大密度”即指专项高强度训练中的间歇时间短,密度大。从实战看,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6次试举(抓举3次,挺举3次),两次试举的时间间隔仅为1-2分钟。因此,在实战训练中应该强调间歇时间短的强度间歇训练,这是实际比赛的要求。“多课次”是源于举重训练的高强度,大密度训练后的恢复特点提出的,这里包括神经系统,肌肉能量等机能等方面的恢复时间特点。

3.举重协同肌和小肌肉力量训练特点

举重训练中,肌肉拉伤往往发生在协同肌群和小肌群,而与之相连接的韧带,关节容易出现劳损现象。过去由于主要采用杠铃训练提高力量素质,主要是发展大,中,小肌群的力量,而许多小肌群力量很难发展。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大,中,小肌群力量发展不协调,继续增大负荷后,必然导致小肌群拉伤,影响举重成绩。人们一直对最大力量认识的偏差是,把最大力量发展与大肌群力量发展混淆在一起,从而忽视了小肌群力量发展,因此常常发生肌肉拉伤,长期下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劳损,限制优秀运动员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严重影响比赛成绩。

三、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心理因素

1.紧张和焦虑

紧张是指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适度的话能够帮助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提高动作的反应速度。反之,不适度的紧张则会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导致思维迟钝,动作反应迟缓,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焦虑是指人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及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不但不会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反而能帮助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增强大脑的兴奋性,提高思维反应速度,从而使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取得优异成绩。但运动员焦虑过度的话,在比赛中则会出现急躁不安,对外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变差,心慌意乱,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最终导致比赛失败的悲剧。

2.兴奋性

兴奋是生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受到足够强的刺激之后所做出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等。运动员应学会调控自己的兴奋性,比赛前及比赛中运动员都应该保持在适度的兴奋状态,机体过度兴奋和兴奋性不足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过度兴奋是指运动员对自己在即将参加的比赛中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打败对手产生怀疑,缺乏赢得比赛的自信心,生理上通常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脸色苍白、两腿无力等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前就精力疲惫,最终造成比赛中发挥失常,比赛成绩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兴奋性不足则是指运动员由于对比赛的不利条件过于担心,对自己的实力缺乏信心而对即将要参加的比赛产生淡漠的态度,也有极个别运动员是由于对比赛抱有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不能充分调动机体的潜能。兴奋性不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萎靡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有逃避比赛的念头。运动员如果以这种状态去参加比赛的话,极有可能出现因动作失误而导致比赛成绩下降的结果。

3.自信心

自信本身是一种积极性,是发自内心的对自我的肯定与相信。自信是对自身实力的肯定,只有深信自己一定能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的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程度与自信心密切相关,有时自信心能够使不利的竞赛局面转变成有利的局面。但运动员切不可过于自信,轻视比赛对手。盲目自信是由于运动员对比赛的复杂性和难度系数估计不足,或者是对自身实力估计的过高所致,总以为自己能够在比赛中举起平时训练举不起的重量,企图在比赛中显露头角,一举成名。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员,在第一次试举失败的情况下,极可能忽然丧失参加比赛的信心,产生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盲目自信这种情绪在技术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身上容易出现。比赛情况如果确与预料一致,他们则会出现自我陶醉,感觉良好的状态,最终可能取得胜利。如果比赛中出现困难,如对手实力比自己预料的强、不能适应比赛场地与器材、裁判员有失公平、观众态度偏激等情况,他们则很可能因情绪不稳定而导致成绩必然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四、结论

我国举重运动,存在这运动技术水平增长缓慢,优势正在减小,部分运动员临场竞技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对国际举坛最新信息的把握不够准确,国外选手的信息收集困难,场地,器材,气候条件不适应等问题。

五、建议

合理安排训练,增加小肌群的训练,提高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加强对比赛条件的适应,合理膳食,注重运动员恢复性训练,关注运动员心理变化,提高运动员的自信,提高运动员顺境逆境的应对,提高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1]杨晓光.我国女子竞技举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 2010,08

[2]丁勇.对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训练的认识[J].辽宁体育科技,2005,6

[3]徐忠强.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J].2012(4)

[4]袁修军.浅析女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J].体育论坛,2012(7)

[5]陈玉霞、孙明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动作技术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举重队肌群力量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中青旅联科成为国家举重队独家市场开发及传播推广合作伙伴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更正
麦唛力量 (一)
治理视野下中国男子举重队教练员工作方式特征分析
孤独的力量
中国举重队被疑管理混乱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