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男女生交往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2015-02-27王海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男女生美美

王海英

(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3)

小学高段男女生交往问题解决策略的实践与探究

王海英

(苍南县宜山镇第三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3)

小学高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前期,很多孩子对于与异性交往没有明确的和正常的概念,在交往时会遇到问题,这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本文依托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出了解决小学高段男女生交往的策略,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寻找了解决问题的依据。

小学高段 男女生交往 解决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前期,身体在发生变化的同时,心理也有了新的发展,对异性一种朦胧的好奇感和接近的欲望在悄悄地萌发。这些青春期心理的萌动让男女生的交往变得不自然起来,这种不自然甚至有时表现为一种回避异性或与异性交往时产生不正确的态度。学校、家长、教师应加强对孩子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的教育,让孩子了解异性同学,熟悉异性同学,以备将来走向社会,正常与异性交往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同时,儿童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就会各自吸取对方的长处,习染异性的个性待征,克服各自的弱点,有助于儿童塑造健康、完整、优良的个性品质。具备异性的个性特征,这是现代社会成功者的条件之一。而且,在两性世界中,不能与异性正常的交往,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个性不健康的标志。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亲身实践,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男女生交往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性别差异教育——解决男女生性别模糊问题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儿童在幼儿期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性别角色认同,了解了初步的性别知识。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父母的忽略、不恰当的性别角色反馈、以及知识的匮乏都可能造成儿童没有形成较为明确的性别角色概念。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面对身体上的性特征变化,以及感受到的社会的价值规范观念的压力,容易产生性别角色认同的问题,自我的同一性和角色的混乱,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例如活动:

活动一猜猜猜

通过猜猜卡通人物的男女形象,对男生、女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服装穿戴不同,头发不同,衣服的颜色、装饰不同

活动二找不同

观察几组图片,找出男孩、女孩的不同之处,由表及里,揭示本质——关键在于男、女生殖器的不同。

活动三品诗

童年生活的温馨

还留在记忆的长河

五色缤纷的玩具

是我童年的最爱

我有神态各异、美丽大方的布娃娃

他有制作逼真的各种赛车

我有漂亮的衣裙

他有利索的短衣短裤

父母不让我在黑暗处自己玩

却鼓励他要勇敢

长大了

我明白了,我是一个女孩

而他是一个男孩

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男生有男生的优点,女生有女生的优点。

生2:很多事情男女生都能同样做得很好。

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男女生各自的特点,能发挥各自的优势,知道又要使男女间相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既应“扬长”,更应“补短”,缩小因社会要求不当而人为造成的性别差异。

二、交往态度教育——解决男女生交往冲突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而小学的青春期处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的人生过渡期,青春初期异性交往,是孩子的烦恼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开始发育,思想上要独立,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但又有很强的害羞、叛逆心理。有时甚至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做出一些令对方反感的拉扯、取笑,以及刻意的疏远等行为。而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性格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行为举止大方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异性朋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与异性交往中的不足之处,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下面是笔者针对上述情况设计的活动方案。

活动1:“非诚勿扰”活动

明确活动规则:根据老师的三段逐步描述,做出是否愿意交朋友的选择,不愿意的坐下,坐下后不能再站起来。

嘉宾1:磊磊是个帅气的男孩,学习成绩优秀,运动力力强,在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不少光。但他比较内向,平时一跟女生说话就脸红、心慌,语无伦次。磊磊从来不跟女生打交道,认为还是少与女生接触为好。

嘉宾2:玲玲是个性格活泼的女孩,课堂上很活跃,老师提问时都喜欢叫她。她特别爱和男生呆在一起。她说女生事儿多,小心眼儿,麻烦。她跟男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老师、同学提醒她注意影响,玲玲特别不耐烦:我们是哥儿们,怕什么?

每位“嘉宾”在呈现第2句后开始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反馈:

采访坐下的学生:你为什么不愿意?

师引导发现嘉宾异性交友的行为偏差:过分拘谨,交往范围狭窄;过分随便过分亲昵,没把握好分寸。

采访站着的学生:你为什么愿意?

师鼓励善于发现别人优点,有宽容心,会欣赏人的学生。

活动2:

找朋友:男生女生,拿着友情邀请卡,真诚地发出邀请,结交更多新的异性朋友。同意邀请的,在邀请卡上写下你的名字。(音乐:《找朋友》)

采访:你交到了几个异性朋友?

生1:好多个,你是怎么做到的?(给个微笑 有礼貌邀请……)

生2:只有两三个。

师:老师看到你还有些羞涩,没关系,可能是老师给你的时间太短了,相信你以后会结交到更多的异性朋友。

教师寄语: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孩子,男孩和女孩。男孩是女孩的镜子,女孩是男孩的镜子。这10名同学迈出了异性交往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时光里,让我们也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在学习路上互相照着这面特殊的镜子,尊重着、欣赏着对方,结交到更多的异性朋友,一起走过这个欢乐而又多彩的童年。

第一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交往不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式,打破自己在交友方面的局限性,第二个活动能让学生勇敢地去和异性交朋友,使男女生和友好地相处,不再相互排斥。

三、男女生相互尊重教育——解决男女生交往排斥问题

小学高段的大部分孩子进入了一个“异性交往排斥”阶段,异性同桌会经常出现“互相看不惯”的情况。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最多变、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不加引导,可能会加深男女生之间的隔阂,影响他们成年后与异性交往的意识、自信和能力

例如活动:欣赏握在手

1.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圈站好,记住你的左右两边是男生还是女生。玩“刮大风”游戏:老师说:“刮大风啦,刮到了穿红衣服的人。”穿红衣服的同学必须离开原来的位置寻找另一个位置站好,前提是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以此刮数次大风以打乱学生原有的位置。

2.小结:发现现在你的左右两边是什么同学。

3.再次刮大风,把男生刮到圈外,另成一个大圈

4.播放音乐,进行“欣赏握在手”的活动。叫圈里的女同学转过身来与外圈的男同学相对而站,互相握手,并说一句欣赏他(她)的话;之后全体同学向左走一步,再次与对面的同学握手。以此类推走半圈与对面的同学握手。

5.谈谈你和异性同学握手的感受,以及听到别人赞美时的想法。

在活动中教师善于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接触中,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注意向异性学习,帮助孩子们解开心结,以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

四、集体交往原则——解决男女生交往中过于亲密问题

随着生理发育的日益成熟,性意识的萌发,部分孩子较同龄孩子先进入青春期,他们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开始关注异性,并希望了解异性,得到异性的友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作为教师一定要冷静、慎重地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并教育他们回到集体和同学中来,在集体中进行交往。

如有位老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设计了一个案例:

美美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壮壮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他们的关系非常好。教室里,壮壮总是找美美讨论老师布置的作业。食堂里,壮壮也总是把好吃的东西塞到美美的嘴里。一下课,壮壮就会拉着美美到操场上玩。放学后,壮壮一定会等美美一起回家。周围的同学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壮壮喜欢美美。有人说:美美是壮壮的老婆。美美最好的朋友英英。听到这件事,美美和壮壮惊呆了。他们再也不敢一起在玩了。即使面对面的走过,他们也不敢说一句话。可是,他们心里很难过。

听完故事,让学生去讨论:你觉得美美和壮壮怎么样交往才是最合适的呢?

通过案例引导,使学生懂得男女生交往,最好在集体中进行交往,并树立正确的异性男女交往的态度,掌握一些恰当的男女生交往时方式。

五、男孩的“谦让”教育和女孩的“维权”、“勇敢”教育——解决男女生选择策略的差异方面的问题

在目前小学阶段,由于男孩子与女孩子的生理心理周期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还有家庭人为习惯、传统思想的引导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由于男孩生性好动,遇事又比较容易冲动,因而在矛盾发生时往往会采取强制的策略.基于这点教师应该教育男孩要有“绅士”风度,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商量,而不要以“拳头”来解决。而女孩天生就有较强的依赖性加之总被灌输遇到什么事都要告诉家长或老师的思想,从而导致了一遇到事情就大多选择第三者干预或回避策略。这时老师就要告诉她们,人人都是平等的,女孩并不比男孩弱,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就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处理事情。下面是笔者针对上述情况自行设计的活动方案。

游戏:“走出黑森林”

游戏方法:全班学生带上眼罩,男女自由结合成组(每组一男一女),模拟在黑森林(中间设一些障碍物)探索的情形,相互配合,寻找线索,安全走出黑森林,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盲哑二人组

a.以男女组合的方式,选好各自的同伴,其中一位同学被蒙上眼睛做盲人,另一位同学搀扶着他(她)做哑巴。

b.跟着老师从教室出发,围绕教学楼走一圈(中间教师可以选障碍较多且复杂的路线)到达指定地点,然后双方互换角色,看哪组最快返回教室。

c.互相讨论在这次活动中,两人是如何配合的。

这两个活动是有层次的,第一个难度不是很大,但教育的目标比较全面。第二个活动难度相对较大,这不仅衡量了学生的胆量,也最大程度上的发挥了男女生之间的配合。这无疑对女生的“勇敢”教育,还是对男生的“绅士”教育都有了全面的体现和更加深入的惯策。

传统的说教式道德教育对男女生的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更好地解决,而通过团辅活动让学生学生能够从游戏中得到体验,从自省中矫正行为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从而解决在男女生交往中出现的不恰当的方式和态度。

[1]陈世平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 [J]心理科学2008.

[2]陈剑梅 《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5月

[3]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社2011年8月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男女生美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跳舞美美的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学校费心防早恋
营救美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