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好角度,写出新意
——以作文《过年》为例

2015-02-27张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意春联角度

张弦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贵州都匀 558000)

找好角度,写出新意
——以作文《过年》为例

张弦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贵州都匀 55800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作文教学难,学生的作文大多没有什么生活气息,文章空洞无物,写作思路单一,语言贫乏,无病呻呤,更谈不上有所创新,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来呢?对此,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学 作文教学 表达 创新

寒假结束,几乎都胖了一圈的同学们返校,带着几分对假期的依依不舍,也带着对新学期的浓浓期盼。

我布置了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写人叙事散文《过年》。收上来批改时发现,几乎都是老生常谈,无外乎写过年如何开心。基本上是将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等等组合起来,还有同学抄了一堆“年的传说”塞进文中。拼凑痕迹明显,文字干涩无味。别说我不满意,同学们自己也觉得十分失败。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的共同愿望。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对这次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过年无聊。所以写起来就找不到感觉。没错,“感觉”对于作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感觉”,事实上就是写作者对于所写对象的感受,对于所要表达的主旨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表达的愿望。找到了“感觉”,也就具备了动笔的欲望。此时便不再是被老师逼着去写,而是自己想写了。

那么,怎样找到感觉呢?我们要做的就是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从而寻找新的角度,新的立意。“过年”并不仅仅是指大年三十以及初一那几天,而是包括年前、年中、年后。“过年”也不仅仅包含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而是包含了过年的人、过年的事、过年的物。而从人、事、物这几个方面入手去思考,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新的东西,也许这些是我们司空见惯,却轻轻忽略了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犹如看山,我们如果习惯了从山下往上看,就永远不会发现在山顶上以及深入到山中可以看到的美景。

就过年的“人”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什么呢?我提醒同学们,不同的人过的年也是不同的,再对“为什么不同”进行深入思考,就可以发现新的立意。比如,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眼里的过年跟儿童就不一样。大家就将自己现在的过年跟自己的童年的过年进行纵比,思考一下:现在你觉得过年如何?你童年过年又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不一样?大家经过思考后发表看法。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过年觉得没意思,因为童年时觉得有趣的不再有趣,我们正在用新的、成年人的眼光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成长。有的同学认为,童年时虽然物质比较匮乏,可是充满了年味,充满了人情味。现在长大了,年味却越来越淡,因为社会环境发生了改变。

由此,推而广之,长年在外打工的人,比如同学们的父母,他们过的年如何呢?我们从他们千方百计回家过年上发现了他们对亲人和家乡的眷恋,以及远离故乡的无奈与伤感。戍守边疆的战士,他们的年如何呢?反映了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同样是过年,有人喜,有人忧。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大摇大摆、理直气壮地跟父母要奖励要压岁钱,考得差的同学回家过年最怕的就是家人以及亲戚询问成绩。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年”意味着团圆,但却因为个体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色彩。个体的特点,包含了他(她)的身份、职业、家庭生活等等。在“过年”这个特定的背景中,每个人因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境遇等等,便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折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要抓住“人”的特点,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就能从每个不同的人的“过年”这个角度发现不同的立意。

就“过年”的“事”而言,同样有许多值得去观察和思考的东西。我先请同学们列举出有关“过年”的事件。大家列举了很多,比如发压岁钱,吃年夜饭,拜年,熏制腊肉香肠。这些事件可都以成为写作的角度,关键在于自己通过这些司空见惯的事件,发现了什么。是否仅仅看到过年的欢喜?是否能够透过表象发现本质,发现深层意义?能否发现不同于以往的意义?以“吃年夜饭”为例,大家展开讨论。有位女生说说年夜饭吃得开心又心酸,因为好容易等到哥哥回来过年,但是哥哥很快又要出去打工。这反映的不正是亲情的浓厚,以及生活的艰辛吗?

有位同学举了个事件,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乡里的一位老人,苦苦盼着远在异乡打工的儿子回家过年,费尽心思备好年夜饭,儿子却没有回来。这件事反映了什么?有的同学说,儿子不孝。有的同学说不是儿子不孝,恐怕是回不了家吧?至于为什么回不了家,这就很值得推想了。倘若是因为不孝而不回家,反映的是个人的品格问题。倘若是社会原因呢?由“老人的年夜饭”这一件小事,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立意呢?有的同学说,反映乡村留守老人的孤独;有的同学说,反映人在异乡,身不由己的无奈。我说,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儿子不能留在老人身边尽孝,为什么你们的父母远离故乡和子女去打工?这是什么造成的呢?这样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还会翻来覆去地写“年夜饭就是欢喜团圆”这样的老生常谈吗?

从“过年”的“物”入手,同样可以发现新的角度,新的立意。微小的事物,也能反映人们的心理、生活、文化,反映社会的变迁,小中可以见大。比如,过年家家户户必贴春联。春联的内容是什么呢?同学们一想,无外乎财源滚滚,福如东海。再问同学们,这反映了什么?同学们说,不就是人们的心理吗?过年不就图个吉利吗?确实如此。我请大家再往深处想,为什么人们只是祈求钱财等等吉利?难道新春到来,在新的一年中就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吗?大家一听,对呀,这不就是目前社会中人们精神生活匮乏的表现吗?这样深入思考,透过表象去看本质,不就发现了新的立意吗?当然前提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否则,即使有很有趣的事物在自己眼前,恐怕也会擦肩而过。

通过讨论和思考,同学们感到颇有收获。生活每天都在重复,我们每年都在过年,但是,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过年也如此。我们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打破惯性思维,学会透过表面去发现本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总会发现新的角度,从而萌生新的立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写出接近地气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

[1]吴神兵.例说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4):28-29.

[2]李怀先.如何指导初中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J].读写算:教师版,2014,(7):102-102.

猜你喜欢

新意春联角度
神奇的角度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新春联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新春联
角度不同
人啊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
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