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5-02-27赵慧娜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育课心理健康职业

赵慧娜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137)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

赵慧娜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137)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由于心理健康课课时量少,为不断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对该课的教学提出想法,希望学生不仅能做一个适应大学生活的"校园人",而且能成为一个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应对社会挑战的"职业人"。

心理健康 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始兴起,目前已成为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虽然该课已成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但是由于该课课时量少、教学内容不完整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和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此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中起到引导、积极的作用,我将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对该课的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一、教学形式上的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是仅仅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理论的课程,它的教学形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从生活中体会,在各种情境活动中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感染,在体会中得到思考,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在培养中得到提高。为此,我提出几点方法:

1.密切联系生活

根据当今教学改革新标准,一味教师单向传授理论知识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高校学生,而课时少却有着重要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课程更应该淡化理论知识讲授,突出其实用性,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分析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调节适应、困惑,触动其心灵,引起他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化

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应使学生以自己为主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同时,引发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探索,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小组讨论案例和根据主题进行角色扮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调适能力。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了解别人,引导学生分享活动感受,培养团体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课程还可以把学生自编自演的心理剧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在思考编排中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加深自我认知,还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反思。这些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变为活动教学型,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分享感受,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并及时的给予肯定,以形成一种良性刺激,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3.改革传统教学评价

目前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中,依旧采用卷面考试作为考核的手段,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应该根据活动内容形成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如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可纳入考核方案中,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学习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学习,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中,“反思性教学”评价是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它是教学中教师的反思性教与学生反思性学的有机统一,使教师不断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能不断地自我思考,更主动、有效和持久地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高职生在大学三年中主要分三个时期,第一是新生入学适应期,第二是学习成长期,第三是职业前准备期。教师应该根据同学们所处的不同时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这对于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一时期,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环境适应,调节自我认识、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情绪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教师除了教会学生一些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一点,也是要提高他们的心理能量,提高心理能量,很重要一点是,多去肯定对方,认可对方,做好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工作;大二时期应该是引导学生心理成长很关键的时期,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生活中培养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会让他们在将来职场上充分展示出自我效能感,如:不断累积一些微小的成功,能使自我效能感提高,特别针对比较自卑的贫困生,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显得尤为重要;而学会与人沟通和控制、调节好情绪能使学生获得理解、支持、安慰,并在将来的职业上获得友谊和信任。大三是学生即将走向职场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将从单纯的校园走向复杂的社会,引导他们学会应对各种困难挫折、承受压力,拥有积极的心态追求幸福。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能传授的、学生能体会的实在很有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校园开展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和心理专题活动来丰富心理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注重智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能量的提升。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融入校园生活,面对未来职场,顺利地从一个“校园人”过渡到一个做好充足心理准备应对社会挑战的“职场人”。

[1]熊宝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J].科技信息,2007(32):173.

[2]刘艳艳.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时代教育,2010(3):123.

[3]陈龙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9):127-128.

赵慧娜,女,汉族,出生于1989年11月,广东佛山人,曾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现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系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并主要研究学生发展心理的方向。

猜你喜欢

教育课心理健康职业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