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5-02-27杨柳林杨雪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一堂课心理学小学生

杨柳林 杨雪林

(河池天峨县向阳中心校 广西河池 547000)

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杨柳林 杨雪林

(河池天峨县向阳中心校 广西河池 547000)

数学因其枯燥往往不被学生喜欢。结合儿童心理结构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改进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做详细阐述,对于其他学科,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心理学 小学数学 应用

人们常常说道:“人为万物之灵长”,这是因为与万物进行相比较的话,人的心理都是很复杂的。在人类知识的科学体系中,心理学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以及认知目标入手,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深处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知识,做到思想性以及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心理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小学数学之中,以达到理论与实际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最终目的,从而为全面提升教育和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抓取学生的兴趣

(一)引发兴趣

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大有学问。引发兴趣如同演戏的开场锣鼓,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兴趣主要有以下两层涵义:一是上好新学年、新学期、新单元的第一堂课,也就是说上好起始课。教师要将学习时段的内容、目标以及要求巧妙地融合在起始课当中;二是上好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即设计好引入新课的导语,讲好开场白。导语设计主要有如下多种样式,即介绍式、概括式、检查式、设疑式、提问式、故事式、朗诵式、游戏式等等。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开场锣鼓要轻柔明快,教师必须是一位优秀的导游,用的语言应给人随和亲切之感,将学生带到书山之麓,学海之畔,使得学生产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情绪。而不适合采用下马威式的硬性要求,这样做的话,只能够使得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或者是逆反的心理。

(二)激起兴趣

把课堂教学看出是一门艺术,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艺术就要讲究节奏和韵律。一堂课就和一台戏的剧情一样,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只有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相当不错的教学效果。激起兴趣,就是要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出该课时最精彩的教学方式,从而突出该课时的主体与任务。掀高潮宜在一堂课的三十分钟左右,内容宜是该课时的重点难点,具体方式应有声情并茂的讲解,有言可发的讨论,富有启发而又新颖别致的提问,还要有一定难度而又可以完成的联系或操作,以及运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视听活动等。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这是由感知到理解的关键环节,也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最好时机。

(三)保持兴趣

怎么样在一堂课中保持学生的广泛兴趣,讲好一堂课结束前最后几分钟的结束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好像唱连台戏说长篇书一样,教师也要学会如何“卖关子”,要想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且听下回慢慢道来。好的结束语,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使学生在袅袅余音中产生自我探寻的动机和盼望去上下一堂课的情绪。

保持兴趣的方式无疑有如下几种方式:设置悬念,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给学生设下悬念;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布置有趣的作业,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引而不发,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出设想,使得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故意露出马脚,引发学生一系列的思考等。以上环节应相互关联,前后呼应。

二、关注学生的注意

当教师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视线内,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来说都是刺激,这里我们常常称之为第一刺激,第一刺激将促使学生产生第一次注意,这里称之为第一注意。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之下,适当的第一注意应当指向教师本人,并在学生心理上给出一个“课程马上开始”的心理暗示,从而便于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做好一系列的心理准备工作,这样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在获得第一注意之后,应当尽快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学习上去,形成第二次注意,我们称之为第二注意。在获得第二注意的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从新事物上下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二次注意形成后,教师当然希望学生的注意能过长久集中于教学活动中,这就涉及到注意的稳定性。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稳定性就要从自己身上多下功夫,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方式上更加合理科学。其次,教学语言的合理利用也具有特殊意义。优质的教学语言,其语调应是抑扬顿挫的,语速应是快慢有序的,用词应是极具学科特色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合理利用体态语。如表情,手势,体资等。

综上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注意。

三、赏识教育,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不完善,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和激励,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心理学表明: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经常性的鼓励是一个人不断取得进步的强大动力。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进行表扬,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受到教师的反复表扬,学生的行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努力做一名好学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四、巧妙提问,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年龄的限制,对数学课程中充斥的抽象化概念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丧失信心。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置巧妙的提问,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学生一般比较被动,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以激发学生自信为目的。对学生的提问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可以从稍微简单的问题入手,给学生以满足感,继而逐渐深入问题。学生在接受提问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全班学生的关注,正确的回答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随着提问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不断拓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随着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参考性的建议。教师只有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顺利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1]范如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心理学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5)

[2]董巧芬.透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低年级计算教学[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3]杨霞.如何利用小学心理学原理指导数学教学[J].成才之路.2009(28)

猜你喜欢

一堂课心理学小学生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趣的一堂课
我是小学生
怎样写好“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