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践尝试

2015-02-27吴俊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吴俊敏

(郑州科技学院外语系 河南郑州 451191)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践尝试

吴俊敏

(郑州科技学院外语系 河南郑州 45119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加快,社会对高级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但是,由于高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不足,导致其培养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各行业普遍反映,现如今的英语专业大学生虽然基本功扎实,但口语交流能力表现不佳,文化交流能力更是欠缺。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对此问题有所重视,但仍然无法摆脱当前的教育模式,为此,本篇文章将从"文化导入"的角度来探讨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以期为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高校英语专业 文化导入 实践尝试

早在1989年,原国家教委就制定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并在大纲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1],在2000年修订时又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在教育、经贸、外事、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apir也曾提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即为社会的思想,而语言就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对于文化类知识,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将其作为背景知识加以简单的介绍,或通过相关的课程让学生对英美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做简单的了解,这就导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严重脱节。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文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一、文化导入内涵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它包含了一个社会的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成就、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内容。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内容。张占一,赵贤洲主张“文化导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魏春木、卞觉非主张将“文化导入”分为心理和行为两类;陈光磊则把“文化导入”分为语义、语构和语用三种。本篇笔者认为,从教学角度来讲,可以将“文化导入”内容分为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微观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宏观文化,这种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宏观文化

宏观文化是从整体上形成的文化意识,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内容。

1.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主张“天人相分”,认为人有能力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当中存在“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因此,中国人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西方国家普遍坚持“人体本位”思想,因此他们重视个人的权益,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中国则强调“群体”观念,常常把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甚至出现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情况。西方国家普遍追求创新,敢于打破常规;而中国则主张知足常乐,凡事力求稳妥。

2.思维方式。英语的叙述顺序习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叙述顺序则恰好相反,例如,在时间顺序上,英语的叙述方式是钟点、日、月、年,而汉语的顺序恰恰相反;在表达已知与未知时,英语常常把未知的部分放在前面,例如:“Where are you going?”,而在汉语中则会说“你去哪?”由此可知,英汉在表述时顺序是相反的。

(二)微观文化

1.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文化,它包括政治、经济、历史、文艺等内容,此项内容与教材息息相关,在讲授课文时做简单介绍即可。

2.交际文化。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交际但是又没有体现在语言上的文化因素[3],也就是人们交往中所遵循的风俗习惯和社会规则,如称呼、招呼、问候、道歉、致谢、告别等,此类文化在导入时应与宏观文化中的价值观等内容相结合,这样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

3.词语文化。指的是能够体现文化特色的那部分词汇。在英文中存在很多能够体现人们风俗习惯、历史事件和文学著作的词语,如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译为灾难、麻烦的根源);英汉中存在一类基本义相同但派生义差别很大的词汇,如在汉语当中,“打”存在很多意思,打电话、打球、打人等等,而英语当中“hit”的含义却非常简单,仅仅表示“打”的概念;在英汉中也存在文化含义不同的词汇,如politician“政治家”,在汉语当中,政治家是一个中性词汇,而在英语当中,politician往往表示贬义,多指专搞党派政治,投机钻营的人;英汉当中存在情感含义不同的词汇,例如“dragon”,英语当中多表示灾难,而汉语当中“龙”则表示勇敢。诸如此类的词汇在英汉当中存在很多,它们构成了文化导入的重要内容。

4.话语文化。在与西方国家的人们交往时,应注重其国家的话语文化,也就是在交往时,应选择人们不敏感的话题进行交流,如天气、环境等,而对于其敏感话题如年龄、工资等问题,应尽量避免。

5.篇章结构文化。英语文章讲求开门见山,因此文章往往首先点明题意,然后再进行叙述,而汉语的篇章结构往往讲求含蓄、委婉,因此,当外国人看中国学生写的作文时,往往觉得重点不突出,叙述拐弯抹角。

6.非语言文化。此类文化往往指的是肢体语言、行为、眼神、衣着等文化[4],虽然这些文化特征都属于隐性文化,但是如果在交际中不加注意,就会影响与西方人的正常沟通。

二、文化导入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课堂导入的文化内容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需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教学的真实性。

(二)相关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文化导入内容应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这样可以使文化与课堂紧密结合,从而使文化教学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综合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导入的内容需兼顾宏观文化和微观文化,使英语的文化教学形成体系,以此来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有序。

三、文化导入方法

(一)认真理解教材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是学生接触西方国家的第一手资料[5],因此对于教材中所涉及的人文、历史、地理、风俗、宗教等内容,教师应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并尽可能详细的为学生介绍讲解。例如,对于描述西方日常问候的文化内容,教师应直接了当的告诉学生西方问候中的敏感话题,以便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做到恰当、得体。

(二)直接阐述

直接阐述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化现象,教师可直接对文化内容进行阐述,例如,对于西方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阐述西方的就餐习惯,以此直接拓展学生的知识。

(三)鼓励学生参与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安排一场西方婚礼的文化体验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觉查找资料,并分角色进行表演。以这种方式学习文化,可以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印象。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为文化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关影视资料的搜索[6],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样不仅有助于文化的教学,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印象。例如,为学生播放一部英美的影片,让学生指出影片中所能体现文化的部分,并且根据内容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于西方价值观的理解。

(五)对比分析

对于一些“约会风俗”、“旅行”、“购物习惯”等话题,教师可以使之与中国文化进行直接对比,从而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中外文化的理解。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大部分仍停留在对于传统知识讲授的阶段,对于文化教学仍然涉及不多[7],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因此,高校教师应认清当前的形势,并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进行授课调整,增加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1]曹志蕊.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8):44-44,45.

[2]彭洁.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3(11):232.

[3]贾红安.文化导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究[J].华章,2011(18):153.

[4]张鹏飞.论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模式的实施境况及演绎佳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84-88.

[5]陈光娴.文化导入与高校英语教学[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6):271.

[6]曲艳燕.浅谈成人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导入[J].教育界,2014(34):84-84,86.

[7]何碧峰.论高校英语教学背景下的英语文化的导入[J].华章,2013(23):171-171.

吴俊敏(1979—),女,河南省许昌市人,郑州科技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英语专业英语教学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