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2015-02-27王志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小羊信息技术思维

王志彦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简良小学 河北石家庄 050080)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王志彦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简良小学 河北石家庄 050080)

本文主要从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巧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巧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乐于写作;巧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情感 课堂教学 整合 直观

多媒体教学应用得当,以活动的图像,真实的音响来吸引人的视觉和听觉,如给传统教学插上一双翅膀,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营造课堂结构的“小高潮”或“大起伏”,从而形成一个动静和谐、劳逸结合的训练过程,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巧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信息技术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又如《蝙蝠与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其教学的难点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如何辨别障碍物和方向的。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话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为此我们制作了动画,将“(蝙蝠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立即反射回来”这一原理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以形象的、有趣的、可听的、可视的动感内容,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图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学生的身心一下就会自然地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三、巧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四、巧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起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五、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听过我们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的一节指导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课。他在指导学生写《中山公园文化广场》一文时,先教给学生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然后通过放映有关中山公园文化广场录像,让学生思索可以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学生眼前出现了惟妙惟肖的雕塑,美丽壮观的音乐喷泉,雄伟的舞台,逼真的塑像,美丽的花坛,碧绿的草地。打铁须趁热,蔡老师通过指导,第二次放映录像,要求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点评。最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指导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六、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巧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小羊信息技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软萌小羊诞生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毛茸茸的小羊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