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思考

2015-02-27郭靖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少先队

郭靖

(秦皇岛市迎秋里小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建立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的思考

郭靖

(秦皇岛市迎秋里小学 河北秦皇岛 066000)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重视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思想 道德 教育 建立三位一体机制

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殷切希望全国少年儿童从小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摆在学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人生特殊的重要阶段,他们要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特别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育人为本的需要

小学生学会做人是第一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即为人生打基础。育人是小学教育之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淡化育人意识,简化育人措施,弱化育人环境。德育教育是学校的根本教育,德育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小学教育应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课余活动主阵地、广大教师主力军作用。

2.健全人格发展的迫切需要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小学生是人生启蒙和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健全人格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令人欣慰。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社会道德失衡、社会风气不正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心理环境,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承认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者让座,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很多学生在家的日常生活中不愿自理,花钱浪费,等等。

网络使很多小学生走进了计算机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在一所上千人的小学校中有20%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达到痴迷的程度,一些游戏为小学生萌生王权至上、金钱至上、暴力崇拜等思想,大人酗酒谩骂在小学生幼小心灵中产生不良影响。

2.家庭教育指导不当

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尤其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普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家庭对孩子的智育教育抓启蒙抓起步舍得投入,无论财力和人力,只要为孩子学习什么需要都尽可能达到,而对孩子的德育则放到次要甚至近乎不管的地步。

3.学校德育抓得不够

学校的少先队组织活动少,尤其是校外活动基本不组织,所以小学的少先队组织在学生中的印象不深。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普遍存在我行我素,缺乏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缺乏纪律观念,而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问题,为了安全,学校的活动宁可不搞。

三、建立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目前小学生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应进行系统的归纳、整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形成一体化德育工作管理。小学少先队工作和德育工作由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负责,由上级团委和教育部门实施双重管理,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协调,通力合作,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1.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各类传媒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产生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娱乐等方面。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家庭长辈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作风,不仅潜移默化影响熏陶孩子,也是孩子道德形成发展,特别是学会做人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引导家庭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指导家庭教育的工作机构和管理机构,建议设立家庭教育指导部,在社区和学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点,开展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市府统筹、妇联指导、社区和学校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评估和考核。

3.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不但是学生集中学习、系统学习的科教化场所,同时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责任。学校应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目标。一是要树立德才兼备的人才观,要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格素质教育等能力教育同知识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好素质养成教育。切实转变教师的成才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授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二是改革学校德育形式,以往的灌输和说教的德育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德育方法。三是抓好师德建设,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校要培养教师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四是积极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少先队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诚实守信教育融于其中,活动体现趣味性、认知性,融思想教育于活动中。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社会是道德教育的舆论环境。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动员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孙局平试论家庭在道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4)

[2].孙云晓养成好习惯是一生的功课少年儿童研究2005(12)

[3].韩玉红浅谈学校家庭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少先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